劉宏為什麼賞識蹇碩,據說是那家夥長得人高馬大,又精通兵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宦官出身,曾經做過劉宏的貼身小黃門。
之前,劉宏曾經在洛陽搞過一次壯觀的閱兵儀式,還自稱無上將軍。他這個無上將軍,率領著八支強悍的軍隊。這八支軍隊的指揮官,其中就有曹操和袁紹,除蹇碩之外的七個指揮官,以及大將軍何進,都要接受蹇碩的領導。
連大將軍何進,都要聽命於人,從這個人事安排,我們可以看出,劉宏打心裏就想劉協接班。所以臨死前,就將太子問題,交給蹇碩全權處理。
蹇碩一直都是向著董太後的,他當然知道劉宏的用心良苦。但是,他也知道,何進是塊攔路石,如果不將他除去,劉協能否成功登基,這還是個問題。
於是乎蹇碩就想著,設計殺掉何進。
有一天,蹇碩通知何進進宮,說有要事商量。何進一聽,沒啥警惕,就來了。然而他一到宮外,就立即感覺不對勁了。
前來迎接何進進宮的人,是蹇碩的司馬潘隱。蹇碩做夢都沒想到,他派去接何進的人,正是何進的故友。這麼一個家夥,呆在身邊,等於就是搞臥底。
要說潘隱是何時的臥底,那也沒錯。他一看到何進時,就忙打眼色。何進一看,不得了,立即回調馬頭就狂奔,跑進了他控製的營區。
何進一進軍營,馬上調兵布防,並且派人給蹇碩傳話,說大將軍生病了,不能進宮。
蹇碩一聽,暗叫一聲:大事不妙了。
果然不妙。
四月十三日,劉辯成功登基,年僅十四歲。這樣,漢朝權力很自然的落到了何太後手裏,何太後宣布臨朝聽政,任命政府大臣。拜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一起主管宮廷機要。
何進的春天來了。寒冷的冬風,卻在猛烈刮起,撲向了蹇碩。
蹇碩不除,何進怎能吃得香,睡得甜?何進這點心思,自然是瞞不過別人的。正當他磨石霍霍時,有人主動派門客來見何進。
對方這樣告訴何進:要想救國於水深火熱之中,殺一個蹇碩,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玩,就玩點大的,動大手術。隻要把漢朝那塊大毒瘤全挖掉,天下才能有救。
何進聽出來了,那個所謂大毒瘤,就是宦官。對方的意思,就是想要把宦官一鍋端掉。
這是一件多麼冒險,多麼偉大的事業。老前輩陳蕃,及外戚竇武,當初不也有著這樣的夢想嗎,可他們都不能成功,何進何德何能,能將宦官除掉?
何進想著心理多少有點負擔。但是,門客一把話摞下,他就當場表示,願意合作,共同掃除宦官。
搞陰謀,那也是要實力的。何進之所以能夠愉快地答應合作,主要是派人來說事的人,是一個搞陰謀的實力派。
他的名字,就叫袁紹。
袁紹,字本初,出身名門。說起來,袁紹挺不幸的,他老早就喪母,接著喪父。老天爺沒有拋棄這個孩子,他長得姿貌威容,最大的愛好是養名士。三教九流,無論貴賤,來的都是客,有求必應。於是乎,袁紹一時名噪洛陽城。
有一次,宦官們開會,中常侍趙忠說擔憂地說了一句話:“袁本初好名養士,真不知道這個小兒到底想幹什麼。”
袁紹的叔父袁隗聽到後,立即把袁紹喚來,說宦官已經把他盯上了,最好收斂點,別捅出大亂子來。然而袁紹聽之,如過耳邊風,仍然我行我素。
老江湖趙忠看人真沒有錯,袁紹廣收天下死士,其實就是為將來的事業做準備。他的事業,就是澄清天下,剿滅宦官,力挽大廈於既傾。
事實上,袁紹誅宦官之心,並非一朝一夕之謀。早在一年前,已經有人要準備聯合他,秘密行事。
一年前,劉宏在洛陽城閱兵,之後他對某人說:“你看我檢閱大軍,耀武揚威,有什麼感想?”
那人答:我聽說古代賢明君主,向來都是以德服人,而不顯之武力。現在漢朝的敵人在邊境,而陛下卻在洛陽城設壇閱兵,不能顯示剿敵之心,反而宣示好戰,臣認為不適。
劉宏聽後,歎息一聲:你說得對呀,咱們真是相識恨晚,從來都沒有人向我說過這翻話。
與劉宏對話的那個人,就是時為討虜校尉蓋勳。
蓋勳,字元固,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安西縣西南)人。在東漢的平羌將領中,蓋勳是繼傅燮之後,又一個後起之秀。
跟傅燮一樣,這也是一個眼睛掉不進沙子的人。他認為,漢朝的亂源,在於宦官,宦官不除,天下不寧。基於這個沉重的夢想,他還特意去找袁紹。
蓋勳曾這樣告訴袁紹,陛下是很聰明的,可惜他被宦官蒙住了眼睛。袁紹聽之,嚴重同意。於是,倆人一拍即合,準備謀劃誅殺宦官。
隻可惜蓋勳的異常之舉,已經被人盯上了。不久,蓋勳被奪去兵權,派去當了隻管事不掌兵的官——京兆尹。
把蓋勳趕走的人,正是蹇碩。
因為,劉宏征召蓋勳問那翻閱兵觀後感時,這家夥就在現場,他從蓋勳的一語一話中,強烈感覺到不趕走這人,將來必定是他的麻煩製造者之一。
蓋勳去職,袁紹誅殺宦官的計劃,隻好暫時擱置了。直到這一刻,他又仿佛看到了希望,於是主動派人來遊說何進,要聯手合作。
話說回來,何進能夠接受憤青袁紹的策略,不僅認可袁紹的實力,他更認可袁紹背後的那塊招牌——袁氏家庭。
要知道,袁家從袁安算起,到袁隗止,曆經百年,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舉目漢朝,袁氏家族的袁隗,時任太傅,掌握重權,是何進堅定的擁護者;袁紹就不用說了,手裏有兵權,袁紹的堂弟袁術,時為虎賁中郎將。
袁氏家族,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誘惑,教何進怎麼能夠拒絕和袁紹合作?這就好像一句廣告詞裏說的:我(袁紹)就是歐萊雅,值得你擁有。
反之,我(袁紹)就是閻羅王,將是宦官的惡夢。
事實也證明,袁紹才是宦官們的真正挖墓者,命運的終結者。
五、庸人引狼
袁紹門客走後,何進似乎從來沒像今天這般興奮和忙碌過。他興奮,是因為仿佛看見了成功近在眼前,觸手可及,忙碌是因為到處拉人。除了袁氏家族以外,還他拉了當世諸多英雄豪傑到圈子裏,共同舉大事。
這些英雄,其中就有黃門侍郎荀攸,尚書鄭泰等。
何進在忙活,對手也沒閑著。此時,蹇碩仿佛已從空氣中,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血腥之氣。他認為,他搞過何進一次沒有成功,這次何進是不可能放過他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同門幫派的兄弟門求助。
蹇碩的江湖幫派兄弟,當然就是後宮裏那幫宦官了。他給趙忠等人寫了一封信,這樣說道:何進家族已經控製政府,獨斷專行,企圖聯合天下死士,要除掉宦官。他們一時還沒有動手,是忌憚於我身為部隊元帥。我們不如團結起來,先下手為強,把何進除了再說。
趙忠收到蹇碩的奏書,沒有急著表態,而是把所有的中常侍都叫來,一個個地輪流著看。看完了,大家就開會討論,怎麼應付這場危機。
很快的,結果也出來了。誰也沒想到,這場會議,竟然是宦官們集體將蹇碩出賣了。
宦官們以實踐充分證明了一個殘酷的道理:江湖沒有永遠的兄弟,隻有永遠的利益。他們的處世哲學就是,為了兄弟,可以插敵人兩刀;為了利益,可以捅兄弟數刀。
說起來,蹇碩也別怪宦官們不支持他,要怪隻能怪自己中邪撞到鬼了。論實力,他根本就不是何進的對手。他的身邊,有何進的臥底,他的宦官集團裏,亦有何時堅定的支持者。
那個不惜一切代價支持何進的人,叫中常侍郭勝,是何進的老鄉。
如果用一句很露骨的話來說,郭勝和何家是同一條船上的人。當初,正是郭勝經過多方麵努力,才讓劉宏封何進妹妹為皇後。
後來,何皇後聽說王美人生了劉協,怕她搶了自己的位置,立即派人去把王美人毒死了。劉宏聽說後,跳起來罵娘,叫囂要廢掉何皇後。
但是,劉宏還是沒有把何皇後廢掉,知道為什麼嗎?這都是郭勝在幕後做工作,聯合諸宦官向劉宏求情,才罷休的。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中常侍們跟何太後就打交道了,而且關係還不錯。而趙忠也相信,如果沒有宦官,就沒有何太後的今天,何太後應該也不是那種過了河就想拆橋的人。
所謂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基於以上考慮,在何家和蹇碩之間,唯有犧牲後者了。於是宦官們達成一致意見後,拒絕了蹇碩的提議,並且把蹇碩的信,轉交給大將軍過目。
這時候的何進,得意極了。蹇碩你完蛋了,同門幫派的人都不幫你了,就算神仙來了也是白搭。
四月二十五日,何進命令黃門令逮捕蹇碩,誅殺。同時接收蹇碩部隊,天下兵權,全都落在了何進的手上了。
這是世界最瘋狂的時刻,宦官賣蹇碩,何進準備賣宦官,那何進等誰來出賣?不要急,耐心往下看,會有結果的。
搞死了一個,何進還想搞死眼前這個不識抬舉的董太後。
董太後和何家的梁子,早在當年何皇後毒死王美人的時候就結下了。董太後收養王美人生的劉協,估計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劉協放在身邊安全,何太後不敢對這孩子動毒手;另外一個,就是想好好培養這孩子成人,將來為母親報仇。
所以,董太後對何太後的態度,水火難容,恨不得一口吃了她。無形之中,兩個太後不和,也造成了宦官內部的不和。大多數宦官,是董太後的支持者;而以郭勝為主的宦官,卻是何太後的支持者。
女人吵架吵到這個份上,的確出神入化。對何進和袁紹來說,他就喜歡看的就是宦官分裂。野獸不結群,容易被捕殺;宦官要分裂,要修理他們,似乎也不是很難的事。
但是,在誅殺宦官群之前,何進必須解決董太後。因為,董太後和何太後的矛盾,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不得不在他們之間決出勝負了。
老太婆董太後為什麼火氣旺,膽敢跟何太後拍板,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個原因是,董家的勢力並不弱,董太後兄子董重,時為驃騎將軍,這是其一;董家背後,有一大堆宦官支持者,這是其二;還有一個,董太後倚老賣老,身為婆婆,哪有被媳婦欺負的道理?
基於以上原因,董太後屢屢插手政治,跟何太後抬杠。何太後當然也不是好欺負的,隻要董太後出來幹政,她就兩話不說,直接把老太婆的手打回去。
於是,惱羞成怒的董太後跳起來大罵何太後:你囂張什麼,你倚仗的不就是你老哥何進嗎?我告訴你,我要叫我家驃騎將軍董重,砍你們家何進的頭,那也是一眨眼之間的事。
最後的遮醜布都被老太婆扯掉了。
既然這樣,何太後還有必須忍讓嗎?何太後告訴何進,董太後欺負我,老哥你要替我報仇。
何進聽之,心裏都不禁替董太後悲哀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來。好吧,讓事實來證明,到底是誰砍誰更容易。
五月,何進聯合三公,彈劾董太後,說她勾結州郡政府貪汙,錢財全都積在永樂宮。還有,依照傳統,封國的王後,不可以逗留京師。
董太後有沒有貪汙,其實從劉宏愛錢的特點,可以知一二。有其子,必有其母,老太婆積了不少錢,應該是真的。其次,董太後之所以有今天,不是因為他老公是皇帝,而是生了個走運的兒子,當了皇帝。人家要按規矩把他遣送回河間國,那也是沒轍的。
這下子終於看出誰厲害了吧。
五月六日,何進派兵包圍驃騎將軍府,逮捕董重,免職。董重知道大勢已去,自殺。一個月後,董太後斃命。
老太婆是怎麼死的,據說有兩個版本:有人說她是抑鬱而死,又有人說她是自殺。
一切道路掃清,接下來就是把宦官們,全部拖上砧板來剁了。
這可是袁紹自何進滅董家以後,心裏一直念叨的想法。但是,他等了半個月,卻始終不見何進有什麼動靜。
這下子,袁紹急了。
袁紹是真急。他東盼西望,等的就是這一天,可他心裏又想,何進遲遲不動手,別不是趙忠給了他點好處,幫他除去蹇碩,就心慈手軟,跟人家握手言和了吧。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天大的壞事了。
於是,袁紹親自去找了何進一趟,這樣說道:“我的何大將軍,你到底有沒有把我們的偉大事業放在心裏。如果沒有忘記,請你回想一下以前的竇武是怎麼死的。當年,太傅陳蕃警告竇武,出手一定要快要狠,結果竇武沒聽,被宦官殺了。今天你手握天下大權,拿捏天下,不急著動手,還待何時啊?”
何進聽之,一時無話。
憤青袁紹就知道殺人,可他怎麼就不知道何進的苦衷呢?要知道,殺宦官容易,問題是滅了宦官,宮廷由誰來跑腿呀?這可是一個技術性問題啊。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後宮可是亂套了,亦是後患無窮啊。
然而不久,何進還是進宮遊說何太後去了。
順便說一下,自從上次何進經曆了蹇碩忽悠事件後,他基本上都不進宮了。不是他怕了,而是袁紹警告過他,後宮不是你的地盤,別輕易進去,隻怕有去無回,最好呆在自己的地盤為好。於是乎,漢朝替劉宏送葬的時候,何進也沒有入宮陪葬,也不親自出門送葬。
沒辦法,宦官不是什麼好東西,不得不防哪。
所以這次何進進宮,他可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況且,他和袁紹經過一翻探討,認為滅了宦官以後,可以用三署郎官員替代宦官做事。隻要何太後能夠接受這個做法,事情就成了多半了。
但是,當何進把這個荒謬的想法,告訴何太後,立即遭到了否決。
何太後反對意見有兩條:從古到今,皇宮裏麵都是由宦官跑腿的,漢朝舊例亦是如此,叫她一夜之間把老祖宗的做法廢掉,不妥;先帝劉宏剛剛安葬,你就叫我跟一幫士子共事,這怎麼行?
兩句話,就頂得何進無話可說。他隻好灰溜溜的出宮,去告訴袁紹:何太後不同意誅殺宦官群。我的想法就是,不如咱們就隻誅殺幾個特別囂張的宦官,把他們的威風滅了就行了。
袁紹一聽,叫道:這怎麼行!宦官跟皇太後和皇帝關係親近,是上下交流的唯一渠道,掌握著稀缺情報。隻要他們還有人呆在那個位置上,我們就別想過一天的安穩日子。
袁紹好像說得也很有道理。一時之間,何進又左右為難了。
更讓何進沒料到的是,事情的發展,超出他的意料之外。
接著,何家內部對於何進誅殺宦官問題,也出現了極大分歧。何家有兩個重要人物,又跑到何太後耳邊吹風,更加堅定了何太後阻止誅殺宦官的決心。
給何太後吹耳邊風的,是何太後的老媽舞陽君,及何進的弟弟何苗。
需要說明一下,何進和何太後是同父異母兄妹,何苗及何太後老媽也不是白吹風的,他們多次收了不少宦官的錢。
他們告訴何太後:何進殺宦官,就是想專權,削弱國家權力。
削弱國家權力,就是削弱何太後的權力。何太後一聽這話,心裏那真是一百個不舒服。
何進很是無奈,隻好把以上情況,如實告訴袁紹。
這時,袁紹似乎很理解何進所處的困境了。然而他沉思片刻,又給何進支了一招。他告訴何進:既然何太後不同意誅殺宦官,我們就隻好來硬的了。
何進:怎麼個硬法?
袁紹:咱們召集天下豪傑及將領,率軍進京。到時兵臨城下,何太後到底是想要洛陽城還是想保她的宦官?依我看,她想不給我們推出宦官,都難了。
何進一聽,拍大腿叫道:好計。咱們就這麼辦了。
何進就派人到各地傳話,很快的,何進的意思就傳到了董卓這裏。
董卓一接到命令,不由仰天長笑:蒼天有眼,老子被皇甫嵩逼得無路可走,今天總算要熬出頭了。
悲劇即將上演,漢朝即將落幕:董卓的明天,就是漢朝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