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漢傾

一、董老虎來了

曆史很有趣,曆史也很殘酷。一個辦事拖拉,沒有主見的外戚何進,竟然跟著名憤青袁紹組成了黃金搭檔。這袁何倆人,都自以為很愛國,很難救國,結果是國家在他們手裏,國將不國,人命不活。

事實上,漢朝不缺智慧的人。在何進要喊董卓進京時,有人就曾告訴何進,這董卓相當的不可譜,最好別引狼入室,壞了大事。如果想真的對付宦官,根本就不用借兵,隻要麻利一點,下手狠點,大將軍一人即可搞定。

說這話的人,是何進屬下的主簿陳琳。

何進一聽,搖搖頭。隻憑我就能搞定宦官?你太抬舉我了吧,不信,這話打死我都不信。

此時,曹操也聽說何進要喊董卓進京,不禁仰天失笑:宦官這玩藝,古今皆有。國家衰敗,問題不在宦官,而在皇帝。如果君王不寵幸他們,不給他們特權,他們能囂張得起來嗎?

再說了,他們要犯法了,馬上移交法庭,一個一個地抓起來審,該砍的拖出去砍了,該流放的就流放。真搞不明白何進為什麼要一網打盡,這樣把動作搞得很大,消息肯定會走漏出去,我就等著聽老何失敗的消息。

天下烏鴉何其多,再多曹操這強悍的一隻,何進想不被咒死都難了。

盡管眾人一致鼓勵何進,但是他還是相信那句老話,人多好辦事,還是就按原計劃去喊董卓。

這時,又有人聞訊趕來,勸阻何進。

他警告何進:董卓一向寡情,貪得無厭,如果他靠他來給你壯膽,他一定為胡作非為。到時他不但把你坑了,連漢朝政府都被他綁架了,你哭都沒地去哭了。況且殺宦官這種事,還是那句話——動作要快,下兒要狠。

說這話的人,是前尚書鄭泰。

鄭泰和荀攸是被何進拉來準備起事的,他說的這話,我們聽來似乎很耳熟。哦,想起來了,當年太傅陳蕃不是也這樣給竇武說過嗎?

鄭泰說完,這時一個在江湖上消失許久的人,也趕過來勸阻何進。

這個人,就是現任尚書盧植。

當年,盧植率兵圍剿張角時,因為不肯賄賂小黃門左豐,人家到皇帝劉宏那裏說了壞話,把他官罷了。 那次盧植本來被砍頭的,後來減了死罪,廢為庶民。他之所以有今天,應該感謝皇甫嵩。

皇甫嵩平定黃巾軍後,回來見人就開口說,這不是他的功勞,他是用了盧植的計策才搞定黃巾軍的,要論功也得算盧植一份。劉宏聽得也不好意思,隻好再度起用盧植,拜他為尚書。

跟鄭泰一個語調,盧植也是警告何進,誰都可以叫進京城,但董卓就是不行。你別犯傻,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何進一聽,還是搖搖頭,很堅定說否決了他們的意見。

真奇了怪了,董卓之心,路人皆知,怎麼何進就看不見,聽不到呢?

不說遠的,僅說劉宏兩次下詔要他離開部隊,到地方任職,兩次都不肯辭職,嘴裏還噴出一套又一套的說辭,一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這種人,連皇帝的詔書都不聽,連上級領導皇甫嵩都不放在眼裏,你何進連個計謀都拍不了板,拖三推四,這等能力,憑什麼董卓要聽你的。

做人做到這等失敗的份上,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這時,鄭泰已經看不下去了,兩話不說,辭職走人。臨走前,他告訴荀攸,何進這種人,就像一堆爛泥,根本就扶不起來。

世上哪有回頭的箭,潑出去的水哪還能收回來。事實上,不要說鄭泰和盧植,說是天皇老子來了,何進也要硬著頭皮幹下去了。

因為他的命令已經發出去,而且各地駐軍領導都已經收到命令,大多數都已經行動。

這些人當中,董卓的動作是最快的。

董卓動身時,還給何太後去了一道奏書,大約的意思,就是宦官可恨,現在他要替天行道,誅殺宦官,還天下一個太平,請太後批準。

何太後一看董卓的奏書,啥話都沒說,把它擱置了。

沉默就是拒絕。何太後也很堅決,宦官不能殺。

接著,何進老弟何苗也出來說話了。

他告訴何進:你可別忘了,咱們出身貧賤,從南陽到京師,正是因為投靠了宦官,才有了我們何家今天。你現在魯莽行事,就好像盆裏的水,潑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所以我建議你,凡事三思而後行,不要太衝動。

繼盧植等人之後,何苗這翻勸阻的話,似乎搖動了何進的心。沒有宦官,就沒有何家,如果真把所有都滅了,何家又怎麼樣呢?

何進再一次猶豫起來了,他仿佛有點後悔了。

沉思良久,何進把一人喊了過來,吩咐了一件事。那人聽後,啥也沒說就出去了。

何進喚來的這個人,叫種劭,字申甫,時為諫議大夫。

何進吩咐種劭,你到城外迎侯董卓,告訴他計劃有所變動,別進城了。種劭聽完,拿著何進以皇帝名義下的詔書,就出去了。

此時,董卓的部隊已經開到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距離洛陽城也不算遠了,航空距離有九十公裏。在這裏,種劭見到了董卓,亮出詔書說,因為情況有變,命令你先行撤退。

董卓聽之,笑了。請神容易,送神難哪。我好不容易來了一趟京師,你一句皇帝的命令,就想把我打發了?董卓不睬種劭,繼續前進,把軍隊開到了洛陽城外。

於是,種劭隻好到洛陽城外,等候董卓。

說起來,種劭也不是好惹的主。種劭祖父種嵩,曾是國家重臣。當年,梁冀專權,與宦官狼狽為奸,要劫持太子,滿朝大臣無人說話,關鍵時刻還是種嵩持劍斷路,把太子搶回來了。

這隻是其一。後來,種嵩被拜為涼州刺史,跟羌胡等少數民族關係搞得很好,相安無事。他死後,匈奴人每次到洛陽經過他墓前時,都要下來哭拜才走。除此之外,種嵩還特別愛才,被喻為東漢戰將大腕皇甫嵩,就是他推薦出道的。

洛陽郊外,種劭迎風而立,不怒而威。

種劭知道,今天如果他再攔不住董卓,就隻有死在對方麵前了。

就像武俠電影裏的鏡頭,一個絕世高手,以必死的決心,為捍衛武林利益,準備挑戰來自域外的強敵。這時,董卓出現了。他率領著諸將,緩緩地走到種劭麵前。

此時,董卓的身份是並州州牧。

種劭:董州牧,皇帝都說了,叫你回去,你怎麼還是來了?

董卓:來都來了,皇帝應該叫我進城喝杯水才走呀。

種劭:請問董州牧,你是想喝那杯水,還是想來鬧事?

種劭剛語剛落,隻見董卓部將抽刀而出,直接架在種劭脖子上。他們仿佛要告訴種劭,天下不是一個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你們能鬧事,老子就不能來鬧事?

種劭大怒,頂著刀峰吼道:蒼天在上,皇土在下,虎狼之心,天下皆明。我符節在此,董卓我告訴你,你今天敢動我一根毫毛,就是犯大不敬,天下英雄將得之而誅之!

種劭一聲怒罵,嚇退了董卓的部將,他們都情不自禁後退,很不自在的看著董卓。

董卓也很不自在了。

詔書,符節,使者,人家理直氣壯,占不到便宜呀。

董卓很不甘心的轉身,率兵離去。

看著董卓遠去的背影,種劭表情冷峻,久久站立。諸多心情,齊湧心頭無法發泄。他在想著,他今天是把董卓嚇走了,誰又保證他明天不來?

是啊,狼已經聞到肉味了,口水都流了一地,沒啃到肉就打道回府,這太不合董卓的做事風格了。

事實也證明,董卓就是那一隻狡猾的惡狼,他把軍隊撤到夕陽亭,就駐軍不走了。

夕陽亭,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境內。這裏曾是當年關西巨儒,悲壯自殺的地方。董卓要在這裏,觀察著洛陽城的一舉一動,等待著屬於他的機會來臨。

二、宦官滅亡倒計時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危樓一樣的洛陽城內,風把何進的心裏吹得像鼓氣一樣的難受。一會兒吹的是東風,說要殺宦官,一會兒吹的又是西風,說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搞得他頭暈腦漲,一直在風裏轉,沒了方向。

這時,袁紹來了。

事實充分證明,袁紹這個憤青,也是被衝動的血衝暈了頭。殺宦官,不就是動刀子的問題嗎,隻要何進吹響口哨,姓袁的衝進去殺就是了,偏偏還要請外援。

請外援也就罷了,偏偏還專門請了董卓。

損人不利已,真是損到家了。損多了就成了蠢,袁紹似乎想在這條路上,一路愚蠢到底了。他一聽何進把半路上的董卓打發走了,立即跑來質問。

袁紹威脅何進說:刀已出鞘,水已煮開,你竟然還不敢下手?你可別忘了,竇武當初是怎麼死的。

一說到死,何進好像又有了勇氣。他對袁紹說,好吧,我給你特權,可以先斬後奏。

緊接著,何進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

如果長點記憶的,都知道司隸校尉這個官位很可怕的。天下除了皇帝之外,無論多大的官,他都敢抓,抓了還敢直接剁了了事。很明顯,袁紹被推到司隸校尉位上,就是為了抓人殺人行方便。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牛的。為了讓袁紹有充分發揮的空間,何進特別給他送了一件禮物——符節。

需要說明一下,西漢時期,司隸校尉出去抓人,一般都是持節的。後來,以信仰儒教,政治上以寬人為懷的漢元帝劉奭,突然把符節沒收了。從那以後兩百年過去了,漢朝的司隸校尉都沒持過節。

今天,何進特別賦於袁紹符節,這表示將有超級大捕殺。

然而何進沒想到,他好不容易派種劭把董卓趕走了,袁紹突然又掂記那家夥來了。袁紹一邊派人監視宦官動向,一邊向董卓發情報,要他再給何太後上奏。

這次,袁紹為董卓支了一個狠招。他叫董卓在奏書上務必告訴何太後,如果再不允許他誅殺宦官,就率兵開去洛陽城皇宮去了。

N多年以前,薑太公一人在河邊用直鉤釣魚,釣到了周文王那個大賢君。今天,董卓也是放長線釣大魚,何進吞鉤中旅又吐餌跑了,現在又輪到袁紹這隻大傻瓜來吃鉤,他那個心呀,激動得沒法形容了。

董卓聽袁紹計,再次向何太後上奏。不久消息傳來,說何太後怕了。

萬般無奈的何太後,幾乎把宮裏的宦官都罷職了,然後告訴他們,從此以後你們就是下崗人士了,各自回自己的家鄉謀生路去吧。

宦官們聽之,個個心裏不禁戚然。

他們這些人因為命苦,才把自己閹了跑來皇宮混口飯吃。多年以來,皇宮就是他們的天生,猶如魚離不開水。突然之間,叫他們全部返回故鄉,無異於叫魚跳出水麵去謀活,那簡直是生不如死啊。

宦官們想來想去,懷著一絲希望,集體上訪,去見何進。

他們一起見到了何進,都說,他們罪孽深重,今天知道錯了,願大將軍寬恕,現在我們人頭就放在你麵前,隻要給我們一條生路,一切聽您吩咐。

何進聽了,心中無限悲涼。他這樣對宦官們說道:你們做的孽太多了,我也頂不住呀。董卓就要進城來了,你們為什麼不肯回老家呢?

何進的言外之意,似乎是想放宦官們一條生路,不想一網打盡。

然而何進這翻話,被袁紹派來監視宦官的特務聽到了,馬上報告。袁紹一聽,急忙跑來見何進。

袁紹告訴何進:宦官必須一網打盡。

何進:宦官可以殺,殺幾個頭目就行了,但我反對一網打盡。

袁紹很奇怪,何進怎麼一天一個樣,變得比天氣還快。然而他想想,也猜出何進的心思了。在宦官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何進的親信,何進替宦官說話,就是想保護何家那幫支持者。比如郭勝,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跟何進談不攏,隻好悶聲走人了。他告訴何進,盡管我不讚同你的做法,但你的命令,我還是會奉行的。

事實上,袁紹這話也是忽悠人的。告別何進後,他就秘密下令,要各州郡政府,逮捕宦官家屬。

袁紹這個動作,搞得太大了。很快的,消息就被傳開了,皇宮裏的宦官都知道,自己命懸一線,末日即將降臨。

在這些宦官當中,最有末日感的,就是那十來個中常侍。而那十來個中常侍當中,最慌張的,莫屬張讓和趙忠了。這兩個老家夥,還是自知之明的,平時造孽太多,現在也知道自己要完蛋了。

張讓懷著一絲希望,托人去求情。

張讓的媳婦,是何太後的妹妹。事到臨頭,這張讓也不顧什麼禮儀了,當公公的直接跪在當媳婦的麵前嗑頭說:我這老頭子,本來應該回故鄉才是,可是我呆在皇宮慣了,叫我一下子離開它,哪能適應呢。麻煩您轉告太後,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再進官侍侯太後和皇帝,即將一天,我也心滿意足,以後就是死了,也將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