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沒有了在背後閑言碎語無所事事的女人,皇後不需要在乎任何人的目光,而過去人多的時候,皇後也沒把誰的話當過一回事。如今宮裏統共剩下這麼些人,傳來傳去轉不過這幾張臉孔,就算是淑貴妃,也不會故技重施,不會再企圖用些流言蜚語來打擊皇後。
可沒想到,連女人都不願再用的伎倆,前朝那些不服皇後的男人卻用上了,他們礙於沈哲的兵權,無法用強硬有理的辦法使得皇後放棄掌控朝廷,又不願屈服在皇後的裙下,便想用道德來約束皇後的行為,背地裏在京城製造輿論,企圖毀壞皇後的名節,甚至懷疑她腹中胎兒的來曆,鬧得沸沸揚揚。
這樣的話難免會傳進宮裏,另外兩位才人和寶林不會惹是生非,都躲得遠遠的,但淑貴妃卻因為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事,特別擔心這一回皇後會把髒水潑在她身上,忍不住地上趕著想表白自己的無辜。
可她再三來關心皇後,明著暗著或是當著太後的麵提起這些事時,皇後那雲淡風輕的態度又令人惱火,幾次之後,淑貴妃憤憤然對爾珍說:“讓她去吧,她怎麼就那麼了不得,我不信她真的不在乎名聲,又或者她已經把皇上忘得一幹二淨,所以才不在乎了?”
但這樣的脾氣,淑貴妃也隻能關起門來才敢對爾珍說,現在宮裏人少,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淑貴妃可不希望自己也淪到皇後這處境,被前朝的大臣們指摘不是,更不希望她那漸漸長大的一雙兒子,知道自己的心胸那麼狹窄脾氣那麼壞。
時間一天天過去,後宮和朝廷都恢複了往日的光景,宮裏因散了許多宮女太監,需要重新充盈人手,才不至於讓偌大的皇宮因無人打理而失去光華,淑貴妃忙於重新錄用宮人,那些逃跑的也被允許重新回來,隻是宮女太監能回來,妃嬪們是斷然不能回頭的。
可是天下安定了,僅僅是皇帝還下落不明,且當時發生轉圜僅一天之隔,那些出走的妃嬪們,生生斷送了自己富貴榮華的生活,雖然她們拿走了足夠的金銀,往後一輩子隻要善於經營不至於窮困潦倒,可在宮裏她們什麼都不用經營,就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過上一輩子,唯一的代價是有名無實的妃嬪身份,和如同守活寡的清冷。
但權衡之下,必然是回宮繼續富貴要來得劃算,於是她們開始忘記了皇後當初言明的事,紛紛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希望能重新回到宮裏。
如林昭儀之輩,家中尚有些權勢,也正因為家中還在朝廷為臣做官,害怕這樣的事會影響族人的仕途,最是想要重新把人送回來的,林昭儀是否樂意回來瑉兒不知道,但前朝送來的消息,她的父親兄弟們,巴不得立刻把她塞回來。
淑貴妃那兒管轄著錄用宮人的事,竟也有人想要走她的門道,可這件事上,淑貴妃的立場卻和瑉兒一樣,皇後做了她想也不敢想的事,哪個女人樂意再替丈夫把逃走的妾找回來?
她向瑉兒提了幾次,表示她被人糾纏得頭疼,皇後總是淡淡而無情地說:“讓他們折騰去吧,你我不點頭就是了,當初我說的很清楚,她們的名字會從這宮裏消失,既然從來也沒有過這麼些人,怎麼好放進來?你也不必敷衍,再有人來打擾你,就厲聲嗬斥他們,你性情好他們才敢來糾纏你。”
淑貴妃尷尬地笑著:“是啊,他們可不敢來糾纏娘娘。”
這樣的事,皇後和淑貴妃還能好好地說上幾句話,一旦牽扯到立皇儲的事,淑貴妃就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她知道前朝的形式,也知道自己和皇後的矛盾,生怕說錯半句話,在皇後麵前露怯被捉了短處。自然淑貴妃心心念念的,是希望皇後能盡快答應立皇儲的事,待到正月裏還是沒結果的話,皇後就該分娩了,她一旦生了嫡皇子,就真的沒辦法從明道上爭了。
然而心如止水的皇後,隻是專心於朝政,對其他事漠不關心。瑉兒處理朝政越來越上手,連國與國的往來也開始入了門道,更是邀請讚西國的王後在年末到京城來做客,這是從未有過的事,除了和親,從沒有哪個國家會派後妃來緩和國與國之前的關係,可是皇後卻下了這樣的帖子。
朝臣們對皇後的一些做法很不認同,可又佩服於她的膽量和氣魄,再有沈哲全力支持,宋淵這樣的謀士輔助,也就逼得他們隻能在背地裏下手毀壞皇後的名聲,做些連他們自己都不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