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三華輕煙煮新茶(1 / 2)

第一二三章三華輕煙煮新茶

一僧一道又開始落子,兩人一來一往,漸入佳境。

兩人用的棋子叫“雲子”,是滇地所產,為弈中精品。後人有一句詩:“半山雲霧落雲子”就是說的當時對弈的境況。

進入中盤之後,棋局大變,圍棋決勝往往在中盤,二人“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複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從棋局來看,可謂出神入化,登峰造極;關鍵之處殺法精謹,驚心動魄,意境高遠、淋漓盡致,直看得袁梅不住叫好。

眼看時光一點點流逝,日漸近午,戰局仍呈膠著狀態,兩人落子越來越慢,思考的時間越來越久,小秋大為心急,何時才休棋?他們要找的是瀚先生,不是來觀棋的啊!

他和顧夫人不住的向袁梅使眼色,提醒袁梅正事要緊,袁梅卻眼睛一直盯著棋盤,根本沒有在意他們的暗示。

下到後來,一僧一道均撚子不語,臉色凝重,一杖小小的雲子在手裏仿佛重有千鈞,遲遲無法落下。

小秋忍不住悄聲問袁梅:“他們怎麼不弈了?”

袁梅搖搖頭:“不是他們不弈,是沒法再弈下去了。”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下出了三個劫。”袁梅說:“棋盤上出現三個劫的局麵,當一方在其中一處提出劫時,另兩處便成為對手的劫材,而三劫都關係到整盤棋勢,誰也沒法粘劫中斷劫爭。”

“那怎麼辦?”

袁梅咬著嘴唇說:“棋局隻得以無勝負告終。”

果然,一僧一道幾乎同時投子認和,隻是,兩人絲毫沒有如釋重負的樣子,反而顯得憂心忡忡,仿佛看到了一件不祥的事。

“聽說東瀛曾經有人下過三劫之局。”袁梅說:“想不到今日也出現了同樣的結局。”

僧道一起微微點頭:“嗯,早有所聞。”

“據說東瀛戰國時期,名將織田信長在與另一位諸侯毛利輝元的戰爭中行軍至本能寺,為調劑心情請到當時東瀛圍棋第一國手日海和當時另一位棋道高手鹿鹽利玄前來對局,弈至中盤時,就下出了同今日一樣的三劫之局。”袁梅說:“當時,那盤棋詭異的終局竟似暗示著緊隨其後重大變故的發生。”

――“就在三劫之局的當天夜裏,織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亂,全無防備的信長無力與抗,知道大勢已去,隻好關在房間裏自殺,享年49歲。在結束生命前,他把最心愛的茶器放在身邊,放火將之燒毀,連同他的身體發膚在火焰中化為灰燼。”

――“織田信長的一生,正如同他最喜歡的歌謠:‘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就這樣結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

――“這便是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說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命運之輪無情地不停轉動著,在戰亂的時代沒有人能夠預知自己明天的榮辱和生死。明智光秀雖然打倒了織田信長,但緊跟著便在和信長遺臣羽柴秀吉的對決中敗北,又過了數年,羽柴秀吉最終得到了天下,成為太閣,改姓豐臣。東瀛戰國時代的紛爭也終於進入了尾聲。”

――“所以,三劫之局預示的本能寺之變,史家稱為東瀛戰國時期一個重大轉折點,那麼今天的這一局棋又預示著什麼呢?”

“世事如局,棋如人生,人生無常,難也預料。”僧歎了口氣:“流水不爭先,棋中的天道、事理,又豈是一時半晌能參透的?”

道士亦點頭:“天機難測啊。”

僧說:“修行的路隻有三條:要麼任意放縱不加節製,要麼苦苦壓抑而不得超生,要麼成為神。所以一定要走對路才行。”

道士沉思說:“下棋也一樣,就是在關健的時候,下出關健的妙手,打開關鍵的局麵。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關鍵時代,站在關鍵位置,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有意而為,有的放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小秋朗聲笑著說:“高僧與大師說的有理,不過,我一向不在乎所謂預測。”

袁梅搖搖頭:“小秋,天地萬物,變幻無常,你也不要太輕敵了。”

“以鬥爭求江湖則江湖存,以退讓求江湖則江湖亡。”小秋堅定地說:“我寧可為正義和尊嚴去麵對死亡,也決不為苟且偷生去向列強屈膝,而躲藏回避。”

“嗯,說得好。”道土鼓掌說:“這樣吧,我送你們一幅對聯。”

他在棋盤輕輕一拍,所有黑色的“雲子”就拋向空中,白子卻紋絲不動,牢牢地放在棋盤上,其用力之巧,聞所未聞,但見黑棋前前後後在空中排成了一幅對聯:

“請看世局如棋,天演竟爭,萬國人情同劇裏;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緲,雙峰劍影落樽前。”最後拋上天的黑子組成橫批:“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