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溪活水煮瀚源(1 / 2)

第一二五章一溪活水煮瀚源

表麵上,瀚一向是一個無求、無欲,縱情山水的人,一向很少過問江湖是非,他最喜歡的是種茶、製茶、品茶。“人品如茶品,隻有做好一個人,你才能做出好的茶。”這是瀚先生作為茶人最大的心得。

瀚與源除了開發出“瀚源茶”之外,還以茶道悟劍道,獨創了一套“瀚源劍法”,這套劍法最大的威力在於雙劍合壁,陰陽互補,天下無敵。

極目八荒,心無雜念,坦蕩曠達,特立獨行。閑散澹淡,視富貴如浮雲,看人生若飄萍,他住的農舍,完全就是陶潛詩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翻版。

這樣的人會是“五口會”的會長?

山上所有的人對瀚先生都非常尊敬,就象是對神一樣的頂禮膜拜,而瀚的表情也有俯視眾生、淩駕於天的味道。

當神久了,會不會本人都認為自己是神?

小秋不喜歡“造神”這種感覺,至於為什麼不喜歡,一時他也說不清楚――他崇尚的是平等、公正和自由。

此時,源穿一身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在正式場合才穿的貴重和服,正在用“瀚源”茶為大家表演茶道。

“瀚源”茶由低到高依次分為清心級、修身級、論道級、和諧級,源用的是僅次於和諧級的“論道級”。

茶道對於茶的質量、色澤,茶的烹煮技巧,對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澤、質量,水果點心的配置、尤其對賓主間的語言、禮節、儀式等等都有不少講究。據說一名大家閨秀要學好整套禮儀,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茶道是什麼?

茶道就是為客人準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東瀛茶道來源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師父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辟蹊徑,這或許是東瀛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大和是個非常奇怪的民族,總愛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

據說單是和服,就至少要兩個人幫忙才能穿上,要脫下來也很困難。也許東瀛女人經常被東瀛男人強奸,不得已,才發明了和服。

櫻花是美麗的,可是生長在東瀛這樣殘忍的國度,對它來說是一種褻瀆。倭寇男人是不會懂得賞花的,更別提愛花和惜花了。

茶初次傳到日本是在奈良時代,由遣唐使們帶去的。然而茶道從“唐風茶禮”變為“倭風茶湯”,即形成具有和風的茶道,卻是數個世紀後的室町時代的事了。

源的茶道叫表千家,為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她表演的是逢佛殺佛。

逢佛殺佛,取自《臨濟錄》的一段記錄,義玄禪師在一次端坐參禪中,見眾僧念經之聲潮湧,可一心一意的卻不多。於是,大叫一聲:“逢佛殺佛,逢祖殺祖。”眾僧聽了,心中一凜,心誌隨著聚集,在片刻安靜後,參禪進入思考的狀態,並由此領悟到參禪的目的比參禪本身更重要。

――這,就是義玄禪師的“嗬風罵雨機峰峻烈”之禪風。

――於是,“和敬清寂”的茶道中有了殺機。

源表演的專心致誌、畢恭畢敬、陶然自得。眾人屏息觀看,很少有人注意到瀚悄悄地退進了裏屋。

瀚的農舍外表簡單,裏麵卻非常的精致。

裝飾按照源的要求,和傳統的東瀛房間差不多,這種房間除了獨有的可左右自由拉動的拉門外,最顯著有標誌,就是到處都有榻榻米。

榻榻米是用藺草而不是用稻草編成的,樣式、手感及尺寸大小都和中國的草編單人涼席差不多。鋪在居室裏的榻榻米就是“炕席”,燈熄後,伴人進入夢鄉;鋪在客廳裏的榻榻米便是“地毯”,“炕席”和“地毯”讓男人一進門便習慣地盤腿而坐,女人則席地而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