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蝴蝶刀的名字取自位於菲律賓巴坦加斯的一個叫Balisung的小鎮。這個鎮子裏的人因生產蝴蝶刀而聞名。據那裏的老人講,製作這種獨特刀具的技藝是他們的祖先一代代傳下來的,從字麵意思看,“bali”意思是裂開,“song”意思是角。早期蝴蝶刀的刀柄是由動物的角雕刻而成的,就是裂開的角刀。完全閉合時,象征著3in1forpeace(和平)。半開時,它表示祖先的三個地理區域。完全打開時,意味著3in1forcombat(戰鬥)。
蝴蝴刀的長度是29CM,這長度並非胡亂定製的,在菲律賓,這個長度是著名的“Veintinueve”(29),在一個古老的菲律賓傳說中,一位習練菲律賓武術的勇士用一把折刀殺死了29名敵人。
早期的蝴蝶刀是以一些隨手可得的材料製成的,與日本刀比起來顯得非常粗糙。而蝴蝶刀也並不需要像日本刀那樣刺穿厚厚的甲胄。處在熱帶氣候之中,蝴蝶刀的目標通常是近乎****的人體。以此為目的,這樣已經足夠了。
早期從菲律賓移民的農場工人將最初的蝴蝶刀帶到美國,立刻被美國兵作為戰爭紀念品買了回去。士兵們把它們稱為“click-click”刀,原因是它那奇特而嘈雜的聲音。出於同樣的原因,這一時期的菲律賓-美國的年輕人把它們稱為“bali-songs”——“bali”意思是裂開,“song”則指刀具所奏出的“歌聲(song)”。Stockton,加利福尼亞等地,在美國的年青人眼中,蝴蝶刀就像棒球一樣普及。5歲的孩子都知道怎樣打開它,雖然他們也許不知道怎樣使用。
20世紀50年代,由於飛車黨的肆虐而使彈簧刀聲名狼藉,蝴蝶刀也因而一度銷聲匿跡。隻要落在罪犯、違法者和飛車黨手中,任何刀具都是危險的武器,於是聯邦政府開始借故追剿這些幫派。彈簧刀的生產、進口或者攜帶過境都成為了違法行為。事實上,在那一時期,連摩托車的形象也受到不良影響。本田公司曾花費數百萬美元做廣告來讓人們接受“Hog”。
蝴蝶刀的複蘇歸功於一位菲律賓的影星,就像中國有李小龍、成龍和李連傑,菲律賓有一位丹依魯桑度,他從事菲律賓武術表演,影視表演,丹依魯桑度開始在他的菲律賓武術教範及電影中使用蝴蝶刀,希望能夠幫助解除對蝴蝶刀的限製,1970年9月28日蝴蝶刀被宣布為非彈簧折刀,禁令被解除。
他在1975年的電影《殺手精英》中設計了一個蝴蝶刀的片斷,卻在剪輯時被整個剪掉了。電影攝製組的人員感到很遺憾,因為其實“那是拍攝過的最好的鏡頭”。後來,在成龍的《殺手壕》裏出現了蝴蝶刀,在這部電影中,丹擔任幕後指導,其後,蝴蝶刀就多次出現在電影場景之中。
蝴蝶刀的禁令被解除的七十年代,繼丹依魯桑度對蝴蝶刀的帶動作用之後,一家叫LesdeAsis的人采用航天技術製作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蝴蝶刀。刀具界一片嘩然,他設計的蝴蝶刀被《刀鋒雜誌》評為年度美國最佳設計。現在,他是太平洋刀具公司的總裁,而太平洋刀具公司則是唯一一家獲準生產Bali-Song的廠家,唯一的Bali-Song注冊名稱的擁有者,蝴蝶刀從此在世界刀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聲名。
以行話來講,蝴蝶刀應歸於非典型折刀,典型折刀是指常見的口袋型折疊刀。蝴蝶刀本身雖然是一個古老的概念,但就其外形及功能來說,真算的是很精巧。它完全消除了對刀鞘的需求。它可以方便安全的收為一半的長度,刀柄有著雙重作用,既是刀鞘,也可以通過旋轉組成一個堅固的手柄。
蝴蝶刀是對典型折刀的一種改進,因為它可以用一隻手打開。另外,突起的刀柄可以提供保護,防止手滑到刀鋒上。多年以來刀具的刃材都使用碳鋼,原因是易於打磨開鋒。但是碳鋼卻很容易生鏽失去光澤。於是便出現了不鏽鋼刃材,它可以保持良好的外觀,卻難以打磨及保持鋒利。現在,絕大多數的刀具都以高碳不鏽鋼製成,它結合了碳鋼易開鋒和不鏽鋼易保養不生鏽的特性。
蝴蝶刀的工藝製作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對於溫度的測計比以前更為準確,所有的刀具都是由購買來的鋼條開始的。這些鋼條是鍛製的——加熱之後錘打到接近所需的厚度及形狀。鍛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期間鋼條可能要回爐數次。蝴蝶刀,屬於比較強悍的刀具,有一些蝴蝶刀,甚至可以刺破薄鋼板。
下麵的程序是“精鍛”,一種更精細的成形技術。精鍛之後是增加金屬硬度的“回火”。回火通過溫度和鋼材在爐火中的時間長短來控製。刃材要持續加熱到熾熱(1500~2000華氏度),然後將加熱了的金屬投入水、油或其他物質中使其立即冷卻,這個過程就是“淬火”。回火是一個精細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