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這被認為是一種巫術,常常伴之以咒語和神秘的冷卻溶液。實際上這種神秘溶液的作用隻是使其保持在某個溫度,這一方法的獲得也完全出於偶然。念誦咒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無意中使加熱的時間標準化了。
回火使刀具變得很堅硬,卻也變得很脆。為了糾正這個問題,刀具需要在一個較低的溫度下重新加熱。到達合適的溫度後,移開刀具並讓它緩緩冷卻。刀具在火中的時間越長,就變得越有彈性。
回火後的鋼材經過磨削便可以最終成形了。事實上一把刀的外觀和表現都是由磨削來決定的。磨削依據刀具設計圖樣,以不同型號的砂輪進行。小砂輪用來磨削小型中凹刃,而大的平麵刃則需要較大直徑的砂輪或磨帶。磨削之後,對刀具進行開鋒和拋光。
刀身製作的同時,刀柄的製作也按自己的進程進行。典型的步驟就是切割,打孔,加金屬襯和拋光。
最後把刀身和刀柄連接起來,同時裝配刀鎖。蝴蝶刀需要許多測試程序以確保各部分配合嚴密,工作正常。刀鋒必須以正確的角度收入柄中,不能接觸邊緣,開合時一定要平。要保持適當的間隙、平衡和運轉自如。太平洋刀具公司的每一把蝴蝶刀在離開車間之前,都要經過大約24小時的勞作,85道人工及機械工序。
駱天拿在手上的這把蝴蝶刀,叫做星芒蝶翼,雖然輕便小巧,但是刀鋒銳利,宛如展翼的蝴蝶一般美麗動人,然而這種美麗卻是致命的,所有的殺氣在蝶翼之下完全隱藏起來。一旦獵物稍有鬆懈,便會淪為刀下亡魂。星芒蝶翼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蝴蝶刀,作為一把使用單手就能打開的非典型折刀,星芒蝶翼的刀鞘和刀柄渾然一體,通過簡單的折疊,就能輕易的將刀鞘變為刀柄,這把刀在刀具當中算是價位比較高的,由於工藝的原因,十分具有收藏價值。
蝴蝶刀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它雖然看上去簡單樸實,但實際上殺傷力強,而且經常出現在國際電影之中,它的發源,絕跡到重新興起、發展,十分具有傳奇性,作為男人來說,天生對刀具,槍械充滿了想象力,駱天也不例外,所以在把玩這把蝴蝶刀的時候,完全就忘記時間了,當他瞟了一眼牆上的鍾時,自己也嚇了一大跳,趕緊結束對這把蝴蝶刀的把玩,寫下鑒定結果。
接下來的五件中,四件是贗品,其中包括三件玉器,一件青銅器,這作假的方法其實現普及得挺廣,但真要運用於實踐中,還需要一點時間去積累經驗,吃虧的次數多了,人也會變得精明起來了,剩下的一件是民國早期仿清康熙年間的青花瓷,舊仿,工藝也算精湛,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過得去了。
駱天接下來看的是一綻紋銀,這紋銀又叫“足紋”,清朝法定銀兩標準成色,,清廷規定繳納錢糧等都以紋銀為標準。
采用紋銀作為貨幣單位的原因在於,中國古代實際流通的銀兩成色不一,名目眾多,有“元絲”、“青絲”、“白絲”、“水絲”、“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單傾”、“雙傾”等多種名色,這些種類不同的金屬銀需要折算為全國統一的計量單位,以便於統計稅收。
紋銀並非實際的銀兩,而是用於折算各種成色的金屬銀的一種記賬貨幣單位,即虛銀兩,包括關平、庫平、市平、漕平等種類。按照清朝的官定標準,足色紋銀的成色為93。5374%,稱為“十足成紋”。清製規定紋銀一兩等於製錢1000文,但乾隆朝之後,由於私鑄劣錢增多和白銀外流,經常出現錢賤銀貴的現象。
清製規定紋銀一兩等於製錢1000文,但乾隆朝之後,由於私鑄劣錢增多和白銀外流,經常出現錢賤銀貴的現象,鴉片戰爭之後,銀兩、銀元在中國同時流通,但官方統計賦稅、製訂預算、對外賠款時仍使用庫平兩和關平兩紋銀作為計量單位。1933年國民黨政府宣布廢兩改元,紋銀退出流通領域。
紋銀通常是用92。5%銀加入7。5%銅混合成。由於摻入了銅,其製成品在打磨後的光澤比足銀耀眼美麗,而且又因為摻入了銅所以用時間長了就會發紅,所以真正的紋銀首先外表上肯定會偏紅色的,這是判定紋銀的重要標準之一,再就是從紋銀的成色上去判斷,這一塊紋銀倒是貨真價實的。
其實在現在,也有不少“紋銀首飾”,它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925銀飾,這是根據紋銀的含銀量來命名的,現在年輕人都隻知道925銀,卻不知道這925的來源,來源就是它隻含了92。5%的銀,是一種混合銀。
駱天把這紋銀的鑒定結果寫下來後就看到一個信封,上麵寫著兩個大字——請小心開啟,駱天看這信封扁扁地,料想裏麵肯放著郵票之類的東西,輕輕地打開來一看,原來裏麵是一張藏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