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前兒好多的詩,今天說說琴棋書畫,畫皮的畫。  ……  1、樂師師延  ……  師延,殷朝的樂工。自庖皇以來。曆朝曆代他家世襲這個職務。到了師延能夠精確地講述出陰陽之聲,判明內函的象緯之意,人們始終也不了解師延這個人。  他曆經的世代久遠,時而出世時而隱沒。  在軒轅氏時,師延是司樂的官員。到了殷商時他全麵修編了三皇五帝時的樂章,已經達到了彈拔一弦琴,就能讓地神都出來聽;吹玉琯,引來天神都降臨凡世。  師延在軒轅氏時代,已經有數百歲了。他能從聽各國的樂聲中審度出世代興亡的預兆。到了夏朝末年,他抱著樂器投奔殷商。  然而到殷紂王時,由於對王浸淫於聲色之中,將師延幽拘在陰宮中,準備處以極刑。師延在陰宮中奏清商流徵調角等雅樂,看守陰宮的獄卒已在紂王宮裏聽到過,於是厭煩地說:“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淳樸的樂音,不是我們這樣的人可以享受的啊!”反正不釋放他。  師延又奏迷魂淫魄的靡靡之音,用這種音樂來表現修夜的歡娛,使看守他的獄吏們聽得神迷心蕩,他乘機逃出來,免去了受炮烙這種刑罰。  在逃亡的途中,師延聽說周武王興師伐紂,於是他在涉過濮水時沉沒水中了。  有人說師延死在水府裏。  因此,晉國、衛國的民眾鐫石鑄金刻畫上師延的圖象,不斷有人為師延立祠供奉他。  ……  2、羯鼓  ……  羯鼓,是一種從外城傳到中國的樂器。用騸了的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它發出的音響主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  古代的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少數民族都使用它。  它的地位在都曇鼓、答臘鼓之下,在雞簍鼓之上。用上好的桑木圍成漆桶,用象牙鑲飾的床架承放,用雙槌敲擊,它發出的聲音急促、威烈、轟鳴,尤其適宜表現快節奏的樂曲,促急、破碎的節奏。  可以敲擊它為軍士戰陣征伐撕打助威,也宜於高樓觀賞,節日或者社火時給舞蹈、百戲等娛樂遊戲伴奏。  這時朗月清風、天高氣遠,它的功能也與眾多樂器不同。  羯鼓的槌杖一般是用黃檀、狗骨、花椒等木做成的。  但製做之前,須將這些木料幹透了。將濕氣全部去除而讓它變得柔韌而膩滑。隻有幹透了,敲出的鼓聲才最響亮。隻有滑膩,擊在鼓麵上才能收到象戰馬舉蹄扣擊一樣的效果。圍卷漆桶時須用剛鐵。鐵經過精煉,卷應當卷勻。  不剛,則圍卷的絛邊上下不齊,鬆緊不一。  不勻,則鼓麵上的鼓皮有緊有鬆吃力不勻。  就象琴弦係繩不好而使琴聲散逸不準一樣,這樣的鼓,敲擊時發出的聲音也忽高忽低、忽響忽沉,不合音律。  唐玄宗精通樂律,可說是是上天賦於給他的才能。不論是管樂,還是弦樂,他都造詣很精,深得其中的奧妙。  如果要寫支曲子,信手拈來,立等可取。不立什麼章法,卻長短正合適;隨手彈撥,都符合節拍。至於清濁音的變化,樂律的定音,主、副旋律、樂件的配備、重疊、反複樂段的使用,就是古時候的夔曠也超不過他。  唐玄宗就尤其喜愛羯鼓。他常說:“羯鼓是八音的領袖,其它樂器不可與之相比。”  “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  一次,大概是二月初,巾櫛方畢,時宿雨始晴,景色明麗。小殿內亭,柳杏將吐。  玄宗觸景生情,讚賞地說:“麵對這樣的良晨美景,怎麼可以不賞心悅目奏曲呢?”跟隨在唐玄宗左右的太監、宮娥,聽了後互相觀望,以為玄宗是讓置酒宴飲呢,隻有大太監高力士明了玄宗的心思,讓人去為皇上取來羯鼓。  玄宗又讓人將羯鼓放在殿前簷下的平台上,他即先敲擊一曲,名為《春光好》,好不愜意!再看看柳芽與杏蕾,都被玄宗剛才擊出的鼓聲震開了。  玄宗指著震開的柳芽、杏花,對宮娥、太監們說:“就憑這件事情,不稱乎我為天人至尊帥嗎?”眾人皆呼:“萬歲!你就是至尊帥!”  玄宗又做《秋風高》古曲,每至秋空迥澈,纖翳不起,即奏之。必遠風徐來,庭葉徐下,其妙絕入神如此。  李龜年也善擊羯鼓。一次玄宗皇帝問他:“卿打折了多少鼓杖?”  他回答說:“臣至今已打折了五十隻鼓杖。”  皇上說:“你這還不算特用功夫。我已打折了三立櫃的鼓杖啦!”  數年後,聽說玄宗皇帝又打折了一立櫃鼓杖。  李龜年幹脆用鐵鑄了一枚打不斷的羯鼓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