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了結後,開始有大臣上奏折,建議新帝廣選有賢德的女子充實後宮。
紀恒隻掃了一眼,留中不發,並未理會此事。他哪有閑情去充實後宮?他的後宮滿滿當當,有一個人就夠了。
然而那位大人甚是執著,繼續上折子,他言辭頗為懇切,從先代賢明君王有七十二賢妃講起,複又提起當今皇後是有大賢德的人,想必會有不少女子願意受皇後教導……
紀恒覺得好笑,看了一遍,放在一邊,隻當做沒看見。
他知道曆來新帝登基後,會廣納後宮,一是為平衡前朝,也為拉攏勢力,多選幾個重臣之女放在後宮,對皇帝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所以,一般來說,皇帝都不會拒絕。
——或許一開始皇帝要推辭兩句,表示自己不是沉湎女色之人。但是在臣子的力勸之下,為了子嗣,為了社稷,就“勉為其難”同意了。
隻是紀恒的情況和旁人不大一樣。一則他當日答應過阿芸,此生身無二色。他是重信諾的人,答應了就會做到。阿芸待他一心一意,為他屢次甘願赴險境,他又怎會負她?二則,他紀恒自己也完全沒有心思去應付其他女人。
他不到十五歲就認識了阿芸,從好奇,到佩服,再到動心,再到後來成親,到她有孕。世上女子很多,可在他心裏的,除了她,再無旁人。明明她身上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可他就是跟著了魔一般,隻能看得到她一個。
他願意花費心神去逗她,去陪她,去討好她,去欺負她,看她為他高興,為他歡喜。他習慣於此,也熱衷於此。
對於大臣建議的選妃,他提不起絲毫的興趣。
他怕阿芸難過傷神,又怕她知道後無動於衷。他並不想拿這種事情去試探她對他感情的深淺。對自己,對阿芸,他還是有點信心的。
不過,這種事情,最好一開始就徹底杜絕。
所以,在第三次看到建議選秀納妃的奏折時,他沒再扔到一邊,而是做了個回應:“大齊尚有困苦的百姓,朕沒有選秀的心情。”
皇帝這意思是說,必須要等老百姓都過得好了,這新皇帝才會選秀麼?大齊有多少老百姓,怎麼可能無一個困苦之人?這明顯是托辭嘛!
有人不死心,再次上折子,這回水平就比先時的高些了。先誇讚皇帝仁善寬厚,心係百姓。再委婉闡明,如今百姓比先前過得好多了,但是困苦之人總歸是有的。皇帝不能因此就不納後宮啊。如果皇帝擔心選秀勞民傷財的話,可以小範圍選一下嘛,單單是京城中就有不少賢德的姑娘……
紀恒麵無表情看完,明白這是跟他較上勁兒了。他不厚道的想,興許人家家裏就有適齡的賢德姑娘呢。
他微微有些怒氣,天下要事不少,可偏偏有人隻盯著他的後宮。帝王之術他也學過,他想平衡朝政,還真用不著靠睡女人去平衡。
這回紀恒回應得更簡單了:“無心選秀,此事不必再議。諸位愛卿有空管朕的家事,還不如看一看自己後院是否安穩。”
年輕的帝王在做監國時,甚是溫文爾雅,有不少事情征求多方意見。可是當了皇帝以後,行事比監國時,果敢了不少。
雖說皇帝無家事,可是在皇帝明白表態不願意再提時,也沒人敢再去觸怒他。
不選就不選吧。
謝淩雲是幾天後才知道這一樁事的,她看著比之前豐腴了些,笑著跟紀恒打趣:“皇上,你真那麼說麼?嗯,諸位有空管朕的家事,還不如看一看自己後院是否安穩。”
她嚴肅了麵容,學著紀恒說話的語氣。剛說完,就笑得直打跌。她想象不出那些大人們聽到這話是什麼反應。不過她心裏挺歡喜。紀恒記著他說的話呢,他一直都記著的。
紀恒看著她,有些無奈。她平時教他紀恒,他做太子時這般,他做皇帝時,還是這般。隻有在她故意逗他時,才會喚他“皇上”。他皺眉道:“我當時可不是那樣說話的。”
“那怎麼說?”謝淩雲看著他,臉上寫滿好奇。
紀恒不答,他沉默了一會兒,忽道:“怎麼說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事情都不會發生。阿芸,不會有別人。”
這是他們大婚後,他第一次鄭重地跟她談起這件事。
謝淩雲愣了一愣,輕聲道:“我知道呀,咱們當時說好的。你現在是天子,金口玉言,也不能反悔。”
“也不隻是這個原因。”紀恒緩緩伸手,將她拉入懷中,“就算我當時沒答應你,也不會有別人。”
“嗯……”謝淩雲聲音軟軟的,“我知道,我也是。”
她有孕後,宮裏宮外都有人建議紀恒身邊添些新人,紀恒全都拒絕了,一點猶豫都沒有。
紀恒執了謝淩雲的手,放在自己胸前,輕聲說道:“因為,這裏,是你。不會再有別人。”不等她開口,他又去輕撫她鼓起的肚子,慢慢說道:“或許這話不對,以後,也會有咱們的孩子……”
謝淩雲抬起頭,直視著他的眼睛,很認真道:“紀恒,我也是的,我也是的。而且,我這輩子能遇見你,真好。”
她上輩子沒活好,可這輩子,運氣著實不錯,有疼愛她的爹娘,也有紀恒。
紀恒微怔之後,笑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