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也懶得找理由了,直接隨口說一句“昨夜做了一個夢,先祖說後宮不宜添人”就打發過去。

誰還敢質疑大齊的先祖不成?

皇帝的態度太明確了,能在朝堂混的,不會沒有這點眼色。

紀恒剛繼位前幾年時,有不少臣子還熱情滿滿地建議選秀添人,與紀恒鬥智鬥勇,或是表明自己堅守祖宗規矩。後來大多數都累了、倦了、放棄了。

大齊幅員遼闊,人數眾多,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還真沒那麼多功夫盯著皇帝的後宮那一畝三分地。

曆來皇帝充實後宮,不過就為那幾個目的:平衡朝堂、綿延子嗣。——反正皇帝肯定不好色,即使好色,那也是有原因的。

至於平衡朝堂,如今朝堂還算穩定,並無朋黨之說。至於綿延子嗣,皇帝大婚後,已有一位皇子。

大皇子為人聰敏,且頗為康健,小小年紀就顯示出非凡的本事來。

聽說皇後娘娘又一次有孕了。帝後恩愛和諧,想來皇嗣肯定不缺。

若朝堂和皇嗣都無任何問題的話,那也確實不必多事。

這幾年,有太上皇帝和皇帝兩尊大佛鎮著,朝中一切正常。

謝淩雲初時不管後宮事,她雖然拿著皇後印,但是隻是在最後關頭用印而已。宮中的瑣事,由幾個閑不住的太妃娘娘商量著來。

不過在後宮待的久了,耳濡目染,一些事情,她也能處理。畢竟當年未出閣時,管家之道,她也學過的。

身為後宮之主,她自然不用事必躬親,隻需要統籌大方向就行,具體事宜自由下麵的人負責。好在皇後娘娘名聲在外,無人敢欺瞞於她。

還未成親時,謝淩雲曾想過等她嫁給紀恒後,可以閑了就換成男裝在街上閑逛。就算不能行走江湖,也能在京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可是,真成了親,她才發覺也沒那麼容易。誠然紀恒不束縛她,她想出宮,無人管得住她。但她自己出宮幾次後,也覺得無甚趣味。

她有不少要忙碌的事情,她要修改武功,她要教宮人武藝……後來她有了孩子,孩子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一時間,她覺得沒有什麼比天天更重要,甚至紀恒在她心裏都退了一射之地。

她每日忙碌,有時自己都忘了自己想要出宮的事情。不過,閑下來時,她會帶了天天到外麵走走。

她不想天天就這樣在宮牆內長大。

紀恒知道她的日常,並不幹涉。有時候,紀恒政事不忙,也會陪了他們一起出去。

用紀恒的話說,他們這是到宮外去躲清閑。皇宮很大,但是比起外界,終究還是太小。

天天三歲時,謝淩雲再次有孕。紀恒頗為興奮。

這一次,從太醫確診開始,紀恒就嚴盯緊守,每日不忘叮囑她,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謝淩雲忍不住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倒比阿娘還囉嗦一些。”

紀恒一噎,半晌方道:“說我囉嗦,我這是為了誰?”

謝淩雲笑笑,柔聲道:“為了我,為了我。你繼續說吧,我都聽著呢。”說著笑意盈盈,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姿態來。

這幾年在宮裏,不知不覺中,她的性子也改了一些。而且她心中既然有紀恒,她也就樂意說話要紀恒開心。——他對她很好,每日也累,她又何必惹他不快,自己也難受呢?

過日子嘛,開開心心多好。

反正她一直以來都知道該怎麼對自己在乎的人好,怎麼讓自己在乎的人高興。

他們成親多年,除了剛成婚那兩日,後來就沒紅過臉,沒拌過嘴。這固然是因為紀恒體貼她,尊重她,這也跟她自己有關。她心裏自有一套跟紀恒的相處之道。

謝淩雲雖然會武功,但內心還是偏柔軟。如非必要,她甚少與人爭執。

她跟紀恒是少年夫妻,感情原本就深厚,後來共經不少大事,感情更進一步。兼之他們中間又無其他人插足。成親數年,感情隻增不減。

謝淩雲第二次有孕時,薛氏進宮陪伴女兒,小住了幾日,終於放下心來。——她之前總覺得阿芸單純憨直,又莫名任性,擔心阿芸長不大,不適應後宮。但是就近觀察幾日,她發現她自己多慮了。

或許阿芸這一輩子都學不會長袖善舞,也不是那種八麵玲瓏的人。但是阿芸身居高位,需要應付的人原也不多。而這幾人中,太上皇帝對阿芸很是喜愛,就跟對自己親生女兒差不多了。皇帝紀恒更是將阿芸當成了心頭寶……

其實,也沒什麼可擔心的,不是麼?

薛氏感歎道:“阿芸是有福氣的,比娘有福氣。”

謝淩雲隻是笑:“誰說的?阿娘才有福氣,不然怎麼會有我這般好的女兒?”

謝淩雲初時內心深處不大樂意聽別人誇讚她有福。她這一切又不是老天給的,怎麼算是有福呢?不過後來年紀漸長,她逐漸也接受了這個說法。武功是前世就學的,可以不算,這輩子有父有母有紀恒,可不是她的福氣麼?

薛氏隻作不曾聽見女兒的話,隻暗自祈禱,願這一次阿芸再生下一個皇子。

不是她不喜歡女孩兒,隻是阿芸如今身份特殊,皇子總是不嫌少的。

或許是薛氏的祈禱沒起作用,謝淩雲這次懷胎十月,分娩時卻是一個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