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心中遺憾,隻好寄希望於下一次,但是宮中幾位主子卻頗為歡喜,尤以太上皇帝為甚。

太上皇帝有了孫子後,就盼著有個孫女。尤其是小公主剛出生時白嫩嫩、胖乎乎,頭發濃密,比天天剛出生時好看多了。

紀恒也很喜歡這個女兒。在他看來,在皇家,長子和次子之間最好有個年齡差。這胎是女兒挺好的。

他笑著問謝淩雲:“姑娘的乳名叫什麼好?”

謝淩雲眨了眨眼,遲疑了一下,答道:“星星?”

“嗯?星星?”紀恒一愣,“為什麼叫星星?”

謝淩雲搖頭:“不為什麼。就是突然想起來的。你問我叫什麼好,我就說叫星星啊。”

她原本想叫辰辰的,可是那次紀恒說了,不能叫紀辰,跟紀忱同音不好。那就叫星星吧。

紀恒笑笑:“也好。”

於是大公主的乳名就定成了星星。她長大後想了好久,也沒想到她怨念了十多年的乳名是這般來的。最開始,她還想當然地以為是因為她出生在夜裏,那夜的星星特別亮,她才得了這個名字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美好的誤會。

生下一子一女後,謝淩雲的生活比先前更忙碌些。不過,有奶娘嬤嬤,她也不會忙到哪裏去。星星兩歲時,謝淩雲還又改了一套槍法。

但是這次因為有兩個孩子,她也不好再去軍營親自傳授,就在宮中,教給小南小北等人,再由他們傳給軍中將士。

京畿大營、邊關大營、其他各處營地……

這幾處軍營都見識過皇後娘娘的威力,聽說是她新教的,無不認真學習,反複演練。

軍中士兵進步很快,但是民間百姓的一年兩年,效果還不甚明顯。

隻是紀恒在做監國時,曾下令民間百姓學讀書武藝。後方便教學,幹脆在民間增設學堂。學堂學子學藝的內容由四書五經增添至文學、武學……後來隨著發展,又出現算學、農學等。

數年後,夷狄單方麵撕毀合約,再次找了借口南下。

然而這一次,他們初一進攻,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捷報傳至京城,紀恒哈哈一笑,下令重賞三軍。他急著向阿芸分享這個好消息。

當年他們就曾說過,當時與夷狄作戰難分勝負,可是再過幾年,夷狄就不再是他們的對手。事實果真如此。

謝淩雲知道後也很高興,但同時她又有些遺憾:“可惜民間武藝還是不大行。”

她最初的本意是要軍隊不懼外侮,百姓身體康健。前者現在看來是做到了,可後者效果不大理想。

紀恒安慰她:“反正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點一點,總會變化的。”

謝淩雲笑笑,點了點頭。她心裏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她其他的功夫。她沒找到幾個真正讓她放心將一身武藝盡數傳授的人。

畢竟這裏不同於她的上輩子,若真有人學了她的武藝,絕對可以無敵於天下。可那人若為善,也就罷了。若為惡,那就太可怕了。

對挑選徒弟這一點,謝淩雲極為慎重。

紀恒又道:“不過,再過幾年,應該會能看出效果。”

謝淩雲“嗯”一聲,點了點頭。

這回大勝,紀恒雖然不明說,可是朝中大臣多半也知道皇後娘娘功不可沒。誰不知道皇後娘娘教導軍士武藝的事情?以前軍隊戰鬥力如何,大家心裏隱約也都有數。

盡管不少大臣都對太上皇帝所說的“皇後謝氏是九天玄女娘娘的親傳弟子”一說嗤之以鼻,表示不相信,但是他們又找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釋,也就勉強接受了這一說法。

不過在民間,這種說法幾乎要占據了主流。

謝淩雲不知道的是,她在民間威望極高,甚至還有人將她神話,仿佛她真是九天玄女派下界來振興大齊的。

這是天佑大齊。

謝淩雲隻是從襄城公主那裏,得了一些以她為原型的演義、話本。最開始,她看得認真,還受了一些影響,再後來,完全就當作是看不相幹的故事了。

那些話本子裏都將她描述得極為厲害,而且是文采武功俱都十分出色,完全可以說是美化了的她。

唯一讓她不滿的是,每每話本子裏都要給她和紀恒中間添那麼一兩個人。或是她根本不存在的妹妹,或是什麼狐妖豔鬼之流。而且還都要她溫柔大度,要主動給紀恒選妃納小。

這教她啼笑皆非。她甚至懷疑,是不是在那些寫話本子的人眼裏,她隻有主動給紀恒納小才算是賢德,才算是完美?

紀恒對此隻是一笑:“理他們做甚?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話本子,教人解悶的。阿芸真該在意的,是後世史書的評價。”

“史書?”

“是啊,阿芸在史書上肯定有濃重一筆。”紀恒笑笑,“後人評說,那才是阿芸該在乎的。”

謝淩雲卻道:“史書麼?其實也沒什麼。”她自己無愧於心就好了。是非功過,後人評說,她又不會知道。

她慢慢啜了口茶,狡黠一笑:“紀恒——”

“嗯?”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我最在乎的是你?”

“……”

謝淩雲看著他,微微歪了歪頭,她並不在乎旁人評價,她如今在乎的是她的身邊的這些人。

好在,她在乎的人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