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明早預料到二老不會同意他現在參軍,但作為楊家人,參軍幾乎是必然的。
他可不知道二老給他安排的另外一條路。
十年寒窗,更是行遍江南,可謂飽讀詩書,胸有成謀。恰逢此風雲際會之時代,自然不甘寂寞,所以開始早早準備自己將來的班底。
定海城最熱鬧的紅岩寺廣場正中間擺放著一張八仙桌,桌旁立著一人多高,用木頭釘成的告示牌,上麵貼著征兵告示。在桌邊還插著一杆火紅大旗,上繡金鷹展翅。楊子明正襟危坐在邊,身後站著兩個家將和從城主府衛隊中借來衝門麵的十名親兵。
楊家少爺征兵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一傳十,十傳百,短短半天,整個定海全都轟動了。
整個紅岩寺前的廣場上男人頭攢動,聚集了有一萬多人,比一年一度慶祝豐收的廟會還熱鬧。大多數都是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也有符合要求前來探聽消息的青年。
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暗自猜測,這是隻是個鬧劇,或者根本就是楊家少爺在招隨從。
他們將楊子明也當成了紈絝子弟。
總之,一天下來,看熱鬧的不少,報名的卻幾乎沒有。
“為什麼沒人報名呢?”楊子明暗自奇怪。悄悄派人一打聽才明白,感情這些人把自己當成撒尿和泥過家家的小屁孩兒了。
次日,楊子明改變策略,將征兵告示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張貼並派人發往各縣的征兵處張貼。上麵還蓋了他用蘿卜刻成的大印。
本來楊子明還有些擔心,可二老對此事連問都沒問,就好像不知道一樣。
得到默許,楊子明幹脆去刻坊給自己刻了一個一個搖頭獅子的玉印作為印信。
這從另一方麵也說明了家族勢力的強大。二老根本沒將私刻印信,私招兵源當回事兒。
效果非常明顯。當天就有一些生活比較貧苦的平民將自己符合條件的兒子帶到征兵處報名。
為了生計,這是當兵是平民子弟最好的出路,何況還是楊家少爺招‘親兵’。也許自己的孩子就能受到少爺的青睞,也許就此飛黃騰達了。
報此想法者不在少數。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令人想不到的是,不管什麼歪瓜裂棗,楊子明是來者不拒,全部照單全收。沒幾天就收了一千五百多人。看得家人和幾名城府親衛咂舌不已。
這麼多人,就算一人一天五個銅板,一年下來要多少錢。何況,吃、穿、住、武器、訓練等等,加上餉錢,一天五個銅板根本不夠。
“少爺,您不能這麼收,我們養不起這麼多閑人。”老管家聞訊急衝衝趕,戰戰兢兢的想要阻止楊子明胡鬧卻又不敢。
“什麼閑人,他們將來都是聲名赫赫的將軍。”
“是是,是將軍。可少爺,您這些將軍這幾天就用了好幾百兩銀子,這樣下去,府裏的庫房就要被您半空了,我們畢竟不是管家。”老管家苦著臉道。
“這一點你不用擔心,回頭我會和董爺爺談,將他們納入正式編製,或者另立一營。而且,最終能有多少留下還不一定呢。嘿嘿”楊子明臉上漏出一絲小狐狸一樣的微笑。看得老管家一個激靈,後脊梁一陣發涼。
新兵駐紮在離軍營不遠的一個臨時營地內,帳篷被褥和軍裝都是舊的,唯有夥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