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興國五年
980年(天平興國五年)
契丹乘宋之敗,其皇帝耶律賢自統大軍十五萬犯雁門,楊業以所部數百騎敗之於雁門峽穀,此後,契丹望見楊業旌旗即奔遁。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代二州。時年四十九。楊延昭二十三,隨父守代州。
楊光扆守麟州,年二十六,生子楊琪。
太平興國十年(公元985),契丹協機攻宋,其皇帝耶律賢自統大軍十五萬犯雁門,楊業以所部數百騎敗之於雁門峽穀,此後,契丹望楊之旌旗即奔遁。宋太宗聞訊,喜極擊案,稱“朕得楊氏,如虎增翼”。後楊業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代二州。次子延定,三子延廣隨父分守代,雲二州。
舳艫歲歲銜清汴,聯翩漕舸入神州。
東京汴梁以水為名。環抱了北宋半個心腹重地的汴河,是國家商業交通的最重要樞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熙熙攘攘,正是如今汴梁河畔,虹橋碼頭最形像的描寫。
飛虹橋下商船雲集,青石路上車水馬龍。河裏船隻往來,首尾相接。岸上行人匆匆,摩肩擦踵。臨河街巷裏更是店鋪林立,商販遍布。
臨河街靠著飛虹長橋不遠處,鬧中取靜,座落了一棟飛簷吊閣的四層酒樓。酒樓用紅漆雕柱,玉獅墜口。樓前巨大的匾額上是鎦金的三個大字“豐樂樓”。匾額落角處,印著一個明黃色的鮮明禦印。明黃色,是隻有官家才能使用的顏色。這座豪華的酒樓其實大有來曆。
據說豐樂樓,最初是建在禦街裏靠著皇城的禦廊上,是一家百年老號,唐末時便已存在。後來世代相傳,生意愈加紅火。豐樂樓在豐家子孫的手中不斷改修,越建越高。到了宋初太祖稱帝時,此樓已經高五層,成了整座汴梁城裏除了皇城軍要外,最高的建築了。不過問題,就出在了這個“高”上。本朝官家繼位後,大興土木,擴建皇宮。於是,本不在最前沿的豐樂樓,成了皇帝最近的“比鄰”。可是因為豐樂樓實在建得太高,隻要登西臨睽,便可將皇宮秘所一覽眼底。這種被窺視感,讓皇帝大為不安。於是向眾大臣征求意見。當時太子少保趙普進言說,太平興業,需鼓勵商家餘利,所以應對此事,不能使硬。最好由宮家出錢促令豐樂樓轉遷他處。皇上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征買了豐樂樓,並禦筆親書了豐樂樓的牌匾賜與豐家,以資鼓勵。於是豐樂樓便又重開在了東京城裏,景致最好,也最為繁華的汴水河畔,成了京城中最具盛名的酒家之一。
現在,豐樂樓口處的石獅處,站著一個年近六旬的茶婆婆,正敲響了盞燈掇頭兒拍板,口中賣力的唱著:
“甘豆湯豆兒水鹿梨漿
鹵梅水薑蜜水木瓜汁
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
金橘團雪泡縮皮飲椰子酒
梅花酒五苓大順散
香薷飲紫蘇飲”
茶婆婆年紀雖大,但聲音卻清甜異常,喲喝著唱調也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可一看之下,大家又都忍俊不禁。原來,老婆婆已經滿臉皺紋,老態龍鍾,卻偏偏穿了件五彩花梢的衣服,還在花白的頭發上插了三朵大大的豔紅桃花。那老來思美的模樣甚為可笑。
豐樂樓二樓臨窗的雅間裏,一個淡素衣冠的文弱少年也注意到了這個滑稽的茶婆婆,連忙忍了笑,指給同桌的其他人看。另三個人都把頭探出窗外,看到後噴笑不已。更有一個誇張的,看時正好啜了一口茶,沒忍住一口全都噴了出來,嗆笑連連。結果,這一口茶殃及了個滿桌。眾人自保的跳開,一個青衣俊美少年,搖著羽扇笑罵道,“你這個低飛小子,不過是見了一個出眾的‘老女人’就激動成這樣,白白的毀了我們好好一桌子飯菜。這一頓飯,你出錢來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