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發現有一個巨大的條幅,從太和樓側翼突出一麵的樓頂處,自上而下高高掛起。這又是在玩什麼花樣?楊昱問秀才。秀才給解釋說,這是皇上給出的禦題,要在座的才子俊傑們現場為長公主寫一幅百壽圖。
說是百壽圖,其實就是一人上去寫一個壽字。看起來簡單,實則暗藏心機。因為越是平常的題就越不好答。一個壽字易寫,可是若想在百個壽字中脫穎而出,就要費上一番心機了。更何況條幅是騰空而懸的,若想寫好字,必須要筆功過硬,而且越往上,條幅掛得越高,寫字的人非得配上不非的輕功才行。
壽宴的最後高潮到了。大家都拭目以待。
第一個執筆的人是大皇子昭王元佐。昭王在弱冠之齡,鳳儀龍姿,俊雅風流,深得皇上喜愛。昭王元佐,從一邊的台案上,選了一個小兒手腕粗的狼毫筆。略一思量,蘸好墨,縱身而起,在二樓半處落筆,一揮而就,寫了一個碩大的楷書壽字。皇帝滿意的點頭,眾人也拍手連連讚好。元佐的字,恭肅大方,不驕不躁,剛剛好附合了他皇長子的身份。而且他選擇的位置也很有講究,不在最高,不奪風頭,卻也不失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
接著的是二皇子韓王元佑,他選的位置是在皇兄之下,寫的是繁複的篆體,雖然比長兄位置略低了些,不過因為筆畫增多,騰身在空中逗留的時間也長,所以,也不失體。
三皇子壽王元侃也很聰明。他不與兩個哥哥爭風,選用了一隻細筆,躍身起,又在元佑的字下,一嗬而成,連筆寫了一個鏤空體壽字。那一番心意巧妙,也令皇帝和眾人頗頻點頭。
接下來,是各位少年親王,以及世家公子。隸楷行草,各種字體,各種風格,包羅盡含。輕功好的,就跳到高處炫耀一番。也有沒有自知之明的,拿著筆跳到一半,結果氣不順,一交摔了下來,搞了個人仰馬翻。鬧出笑話不少。長公主看得喜不自禁,連連稱讚官家的這個主意出的實在好。既有收藏價值,又有絕對的娛樂性。
幾十人寫下來,寬大的條幅上,已經布滿了各色“壽”字。這時,潘仁美的長子潘虎起身,走向台案。大家靜下來,期待著潘龍如何展現自己。潘龍是三年前官家欽點的武狀元。潘家的三個兒子中,隻有潘龍讓潘仁美最為驕傲。
潘龍走到太和樓前,對著高座深施一禮,然後瀟灑的一左一右拿起了兩支筆。一紅一黑,各吸飽墨。低下竊聲四起,紛紛猜想潘龍要怎麼做。潘龍鍵身一縱,竟跳到了三樓頂,最高處,身子下落,左右手齊動。一黑一紅兩種顏色各自勾勒了一內一外兩個壽字。紅色包著黑色,字庭飽滿,狀如遊龍。細看下,每一種顏色的字,都要比皇長子元佐的小些,可是兩個字內外雙套,合在一起,飛勢上卻顯得大了許多。
潘龍落地,眾人掌聲一片。皇帝連連稱讚,不愧為我大宋的武狀元。立意功力,都出眾許多。
潘龍得意萬分,抬手,把雙筆穩穩的擲回了筆筒裏。對著左首桌狂然一笑,“潘龍顯醜了。潘某素聞無敵將軍楊公家的公子們各個文武全才,人中翹楚,不知潘某可有幸,請哪一位楊公子上台一獻絕技?
楊業麵不動色,對著楊景略一點頭。
楊景起身,瀟灑出列,恭敬的行了禮,仰頭望著條幅,沉思不語。潘龍站在一旁,穩操勝券般帶著蔑視的笑。
楊景想,這個潘龍果真是好心計。這一局,比的根本不是字,而是功夫和智慧的結合。論功夫,自己的字絕不能寫得比潘龍的低,不然不必寫,已經輸了一陣。若論書法,潘龍的攻略更絕,他把他的雙色大字,寫在了條幅的正中間。把整個條幅分成了兩半,而不論是左右哪一邊,都沒有留夠足夠大的位置給楊景。論高,沒有地方比潘虎的字更高,論大,沒有地方寫下更大的字。不能高,也不能大。這一場,不用寫,楊景就已經輸了。
沒有舞台的比試,如何能贏?
大家看著楊六公子遲遲沒動,也都動著腦筋看向條幅,很快也有人看出了端倪因由。看出的人左右耳語,下麵嘩然一片。神色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