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酈家的七姑娘兒時是個胖乎乎的小家夥。幾年前離開的時候不過七八歲的年紀,依然頗為圓潤。

而鄭氏生的六姑娘酈琪溪,則是十分高挑。

鄭氏心情稍好,選了一支金鑲玉雙蝶步搖插入發間,正要讓付媽媽給她瞧瞧正不正,便聽外頭傳來了丫鬟的通稟聲。不多時,六姑娘帶了打著哈欠的八姑娘酈玉溪進了屋。

鄭氏看著小女兒睡眼朦朧的樣子就來氣,“還不趕緊收拾了去給你祖母請安?”

六姑娘察覺出來母親心情不好,用手肘撞了撞妹妹,看了看外頭的天色,“娘,這就過去?祖母怕是還沒起來呢。”

“要的就是趁早去。”嘴裏雖然這樣說著,但鄭氏到底不像剛才那麼急切了,轉而吩咐跟在六姑娘身邊的丫鬟,“你去把那素紋翡翠鐲子拿來給姑娘戴上。”

六姑娘一聽登時就不幹了,慣常帶著笑的嘴角也垂了下來,“娘,那鐲子也太老氣了些。”

“老氣你也得戴著。”那鐲子是今年過年的時候老太太給六姑娘的,鄭氏說道:“誰讓你將老太太給氣到了。”

說起這事兒,六姑娘滿心的委屈。

四房那邊前些日子遣了人送到家裏好些東西,其中有幾匹布,專程讓家人用來裁了做冬衣。四老爺在江南做官幾年,拿回的東西裏旁的不說,衣料那是一頂一的好。瞧見這次送來的布匹裏竟然還有四匹雲錦,大家就都歡喜起來。

上好的兩匹顏色莊重些自是老太太的。其餘兩匹顏色鮮亮的,大家都看著有些眼紅,都有些想要。

老太太卻發了話:“給五丫頭六丫頭做身衣裳吧。”語畢,又讓大家把那些精細的首飾分了。還特意讓五姑娘和六姑娘各多拿一件。

三房都是兒子,三太太又是個心寬的,對此沒有多說一個字兒。

大太太朝老太太深深看了一眼,也沒多說什麼。

二太太鄭氏已經暗自琢磨開來。

早兩個月前老太太曾讓人往江南送了封信,想必這些衣料便是老太太專程讓四老爺他們送來的。五姑娘和六姑娘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眼看著就要說親了。

鄭氏忽然記起了衛國公府的二太太和她悄悄暗示的那些話。

她心中有了數,愈發肯定起來,悄聲叮囑著六姑娘等下選首飾的時候挑仔細點,選個做工精致且京中少有的樣式,莫要被大房的五姑娘給比了下去。

至於那兩匹料子,鄭氏倒是沒甚太大的感覺。質地都是一般無二的,也都很趁年輕女孩兒的膚色,隻不過一匹是紫薇色,一匹是水紅罷了。

誰知後來就是這兩匹布惹了禍。

六姑娘先挑選的。她選了水紅色的那一匹,將紫薇色的留給了五姑娘。五姑娘笑著點了頭。

誰料拿回屋子看了後,六姑娘才發現自己拿的那匹布比起尋常的來稍短了一截。對旁的女孩兒來說許是夠了,可六姑娘身量極高,比高挑的二太太還要高出半個頭,這些就不太夠用。

六姑娘拿著布去找母親。鄭氏不在。六姑娘轉去了海棠苑,看五姑娘那紫薇色的還沒拿走,再查看了下布匹,發現足夠長,她就自作主張將兩布給換了,把水紅的留下拿走了紫薇色的。

屋裏看見了的丫鬟和媽媽都來勸她,說是和五姑娘說聲好一些。又說立刻去叫五姑娘,她隻稍等片刻就好。

六姑娘並不聽,隻道是讓五姑娘過後去寒蘭苑尋她。

六姑娘本想著五姑娘若是來尋,就和對方好好說說,大不了再送件翡翠樓的首飾算賠禮。

哪知道五姑娘先前是去了內室陪老太太說話所以不在。回到這間屋後發現此事,她根本沒找二房的人理論,直接轉到裏頭去尋了老太太說事兒。

當初女孩兒們挑選的時候老太太在場,哪一個擇了哪一匹自然心裏有數。因了這事兒,六姑娘挨了老太太的訓,之後接連幾天她去請安的時候都沒能見到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