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美多吉的教育夢(1 / 2)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教育,菊美多吉始終牽掛著藏區的教育事業。因為他知道,隻有教育事業發展起來了,藏區的綜合發展才能跟上來;隻有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裏讀書學習,增長知識,藏區的未來才有希望。菊美多吉的嘴邊常常掛著這樣一句話:“一個地區的發展要從教育抓起,一個家庭的發展要從娃娃抓起。”菊美多吉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對於一個民族的未來有多麼重要。這成為菊美多吉做出支教決定的內在動因。

2001年4月,菊美多吉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支教生涯,開啟了他的藏區教育夢想的航行。

作為土生土長的道孚人,菊美多吉對於當地的教育現狀有充分的認識。教育觀念落後,教育水平不均衡,教育設備落後,師資力量薄弱。正是因為這樣,菊美多吉才毅然決定從教育工作做起。當時教育沒有得到當地人足夠的重視,很多人不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當地老百姓認為,讀書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孩子長大後,反正是重複父母的人生,下地幹活或者騎馬放牧,為家庭經濟做貢獻。他們不知道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後,可以到更廣闊的世界,過更幸福的生活。所以,菊美多吉到甲斯孔鄉支教後,麵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動員適齡兒童入學。

菊美多吉曾經在紮拖鄉中心校任教

第一步就是改變當地老百姓的教育觀念,讓他們對讀書學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老百姓固有的觀念和意識根深蒂固,但是,菊美多吉是個堅毅的人,他一旦做了決定,就要做成功。一開始,麵對人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菊美多吉非常有耐心,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樸實的語言向老百姓擺事實、講道理,一天不行就兩天,兩天不行就三天、四天……直到人們對教育的認識越來越充分。

功夫不負有心人,菊美多吉的努力慢慢收到回報。在他耐心的動員之下,甲斯孔鄉約學村的適齡兒童入學率節節攀升。看著孩子們快樂地進入校園,聽著教室裏的朗朗讀書聲,菊美多吉感到十分欣慰。

為了讓更多孩子上學,菊美多吉可謂挖空心思,用盡了一切方法。同時,為了讓在校學生不再流失,他還想出了一個點子。當時一同申請支教的甲斯孔鄉副鄉長、菊美多吉在四川省藏文學校的同學高絨降澤回憶說:“甲斯孔鄉約學村村小當時隻有18名學生,為了讓已經來的學生不再輟學,菊美多吉買來玩具和零食吸引學生。而且,他還給每一名學生都買了一雙新鞋。這一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約半年後,學生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地增加,很快就達到43名了。”

支教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但工資微薄,而且課時緊張,任務繁重。菊美多吉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課老師,一個人負責所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當時,每個星期上課時間是五天半,星期六的下午放假。放假後,菊美多吉也閑不下來。他跟著學生們回家,挨家挨戶地進行家訪,與家長交流。這種主動溝通的方式,贏得了家長們的高度認可和讚揚。家長們能夠充分地感覺到黨和政府對藏區教育的重視。

在菊美多吉的眼裏,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支教期間,還發生了一起驚天動地的事情。道孚的鄉村不時有野豬出沒,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有一天,一頭野豬突然闖進學校,嚇得正在課間休息的學生們四散奔逃。當時情況緊急,如果不及時阻止,野豬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傷害。說時遲那時快,菊美多吉不知從哪裏弄來一把鏟子,與野豬展開對峙。

在凶猛的野豬麵前,菊美多吉表現得非常勇敢。如果不能趕走這頭野豬,學生們就不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想到這些,菊美多吉決定一定要把這頭野豬趕出去。麵對來勢洶洶、橫衝直撞的野豬,菊美多吉毫不畏懼。經過一番較量,菊美多吉戰勝了野豬,保護了學生。

學期結束,學生和家長最想知道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期末考試前,菊美多吉與小學校友、同樣在甲斯孔鄉村小支教的朋友,現任龍燈鄉黨委副書記的巴登益西到縣城領取考試試卷。當時,天正下著大雨,山高路滑,兩人騎著摩托車在大雨中奔馳,卷子很容易被雨淋濕。怎麼辦呢?最終,菊美多吉和巴登益西想到了一條妙計:用衣服把試卷包好放在胸口貼身的衣服裏,外麵穿著雨衣,這樣裏外兩層保護後,試卷就安全了。當天,雨一直沒有停。菊美多吉和巴登益西冒著大雨,在泥濘的山路上騎著摩托車把試卷順利地帶到學校。學生考完之後,菊美多吉又帶著試卷返回縣城閱卷。這是學生和家長一個學期的期待,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