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縣的年輕幹部(1 / 1)

2001年,那時候的菊美多吉還隻是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他剛從四川省藏文學校翻譯專業畢業,擁有一身本領和滿腔熱情。菊美多吉知道藏區的農家孩子能夠學有所成非常不容易,所以他決定用所學的知識建設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作為土生土長的道孚孩子,菊美多吉希望道孚變得越來越美麗,道孚的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2001年,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道孚縣需要增加一批年輕幹部。菊美多吉憑著優秀的成績被挑選到紮拖鄉工作。4月,道孚的雪還沒有完全融化,草原上的草還沒有長出新芽,空氣中還飄著絲絲寒氣。菊美多吉帶著對未來工作的無限熱情和期盼,到紮拖鄉報到,成為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

當時的菊美多吉,中等身材,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還帶著學生時代的書卷氣息。身材單薄、性格樸實、長相清秀的他,給全鄉幹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任紮拖鄉鄉長羅曉玲說,菊美多吉的體重是隨著工作的辛苦而增加的。因為,紮拖鄉地廣人稀,走訪一戶老百姓往往要用上半天時間,開展工作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基層幹部的飲食極不規律,經常是飽一頓餓一頓。在紮拖鄉工作期間,菊美多吉經常帶著幹糧,到每家每戶走訪,餓了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糌粑,在老百姓的家裏要一杯茶,幾口茶水下糌粑就是一頓。晚上甚至深夜回到鄉政府後,再狠狠地補吃一頓。這種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導致菊美多吉不健康地發胖了。

從四川省藏文學校畢業的菊美多吉,在紮拖鄉算是有學問的人了。所以,大家對紮拖鄉剛來的這個年輕人充滿了期待,知道他有知識有能力,能幹一番大事。剛參加工作的菊美多吉也充滿理想情懷,年輕人的激情和遠大抱負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想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充分地發揮出來,建設這片自己深愛的土地。時任紮拖鄉黨委書記、現道孚縣委辦公室主任鄧孜羅布看在眼裏,喜在心上。貧窮落後的紮拖鄉,非常需要菊美多吉這樣年輕而有理想的基層幹部。雖然鄧孜羅布也看到了菊美多吉的稚嫩,但是他認為,經驗是在工作中慢慢總結出來的,隻要心中有老百姓,就能把工作做好。在隨後的工作中,鄧孜羅布毫無保留地言傳身教,讓菊美多吉工作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也越來越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波羅塘村支部書記覺理的家就在紮拖鄉政府附近,同樣作為基層幹部,他與菊美多吉既是同事,又是兄弟。當年,覺理負責波羅塘村的工作,菊美多吉負責紮拖村的包村工作。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他們都無話不談。覺理說,菊美多吉的身上有一種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一種把老百姓放在心裏的胸懷。正因為具有這樣的精神和胸懷,菊美多吉在紮拖鄉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得踏踏實實,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到紮拖鄉報到後不久,菊美多吉做出了一項決定:到甲斯孔鄉約學村村小支教。菊美多吉認識到教育對於藏區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他以後的工作中,無論在哪裏,教育都是他工作中的頭等大事。菊美多吉曾經深情地說:“如果沒有讀書學習,像我這樣的農村孩子,根本沒有機會走出來。”從2001年4月到2002年7月,菊美多吉在甲斯孔鄉約學村村小支教一年多,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菊美多吉(左)、羅曉玲(中)、鄧孜羅布(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