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鄉幹部給老百姓做事,求情、作揖不丟人!
——菊美多吉
龍燈鄉位於道孚縣八美片區西北,距縣城48公裏,麵積380平方公裏,轄拉日、然戈、夏普隆、那烏托、柯爾卡5個自然村。
從道孚到龍燈的路,雖然依舊盤旋在大山之間,但比之去紮拖鄉的路寬闊許多,汽車也不再顛簸。清晨,山頂潔白的積雪發出耀眼的光芒,地麵上貼著薄薄的霧氣。龍燈以牧區為主,公路兩邊隨處可見騎馬放牧的藏族青年。草原上錯落有致、牆麵紅白相間的藏式民居,散發出幸福生活的味道。
龍燈鄉政府坐落在龍燈大草原上,一個狹窄而簡樸的院子。
龍燈大草原具有深厚的格薩爾文化底蘊,是牧民心中的“香巴拉”(藏語的音譯,又譯為“香格裏拉”,意為“極樂園”)。坦蕩如砥的大草原,據說每年要改變12次顏色,每一次改變都美豔無比,動人心魄。相傳,當年格薩爾王曾在這裏安營紮寨,並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土台,每當旭日東升,格薩爾王就在土台上點將閱兵。所以,龍燈大草原被當地人稱為“格薩爾通”。
2008年12月,菊美多吉從紮拖鄉調至龍燈鄉,擔任鄉長。當時,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在藏區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這項工作旨在改善當地牧民的生活,尤其是解決老人養老和小孩上學麵臨的種種困難。但是,牧民祖祖輩輩習慣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許多人不接受定居觀念。為了做好工作,菊美多吉拖著病體,帶領鄉幹部走遍了龍燈大草原的每一寸土地,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實現了讓牧民群眾“一步跨千年,從帳篷到別墅,從夢想到現實”,享受著現代文明新生活。
道孚縣拉日村牧民定居點全貌
從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菊美多吉在龍燈鄉工作了剛好兩年。這期間,他的身體受到了高原氣候的嚴重影響,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但是,他沒有絲毫怨言和懈怠,工作依然一絲不苟,兢兢業業,把遼闊的草原當成自己的家。是的,他“從來不會記得自己是個病人”,他隻知道自己是個藏區基層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