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多老人的新生活(1 / 1)

在龍燈鄉拉日村的牧民定居點旁邊,有一座紅色石木結構的傳統藏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菊美多吉生前為該鄉一對年邁殘疾老人白多和尕她安置的房子。屋外,白雪茫茫;屋內,溫暖舒適。

85歲的白多老人是龍燈鄉的村民,老伴尕她82歲。白多身有殘疾,行動不便。老兩口無兒無女,相依為命。2008年,剛到龍燈鄉擔任鄉長的菊美多吉,聽說鄉政府後麵的山上有一對生活極其困難的老人白多和尕她。於是,他便拉著村民索朗單孜帶他去看望兩位老人。

白多和尕她的家十分簡陋,家裏隻有一匹馬、一頭牛和幾件破爛的炊具。當時,天正下著大雨。白多和尕她住在牛毛氈帳篷裏,外麵下大雨,帳篷裏下小雨。菊美多吉摸了摸又濕又薄的墊子,十分難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樣的生活條件,怎麼能挨過嚴寒的冬天?菊美多吉給兩位老人找來幹草墊,為他們鋪上。然後,他真誠地說:“你們先在這裏暫時住著,以後我一定會幫你們解決。”

索朗、白多和尕她都以為菊美多吉隻是說說而已,誰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鄉長一直把這事兒放在心上,而且真的辦成了。

回去後,菊美多吉號召全鄉幹部為兩位老人捐款,並申請民政救助。他心酸地說:“這是咱們鄉最窮、條件最差的一家,我們一定得幫他們!”

2009年冬天,尕她患了白內障,失明了。這讓白多失去了繼續生活的勇氣,好幾次都差點了結生命。這個時候,菊美多吉成了這對老人家裏的常客。他與兩位老人聊天,說一說鄉上縣上的新鮮事;他為老人幹活兒,背水、撿牛糞、磨青稞。白多回憶說:“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在等菊美多吉的到來,就像我們每天都在等太陽出來一樣。在我最困難、最絕望的時候,是菊美多吉救了我。”

85歲的白多老人

春節快到時,兩位老人得到了一個好消息——菊美多吉用捐款和民政救助的錢在鄉政府旁邊為他們買了一座小房子。白多說:“菊美多吉鄉長要我們搬去那裏住,方便他照顧我們,也方便我們到醫院看病。”

這套房子,是菊美多吉與鄉幹部一起湊的一萬多元錢購買的。但是,他一直沒有告訴白多老人。

搬家那天,菊美多吉給兩位老人收拾東西,叫來鄉上的幹部,用床單和木棍做成擔架,把白多和尕她抬出生活了一輩子的山溝。從白多和尕她生活的地方到鄉政府,需要經過夏普隆河,本來有馬可以馱著兩位老人過河,不過菊美多吉卻堅持要背他們。或許,隻有親自把老人背在身上,他才覺得放心。白多聲音哽咽地說:“我一輩子無兒無女,從沒有人這樣關心過我們。冬天的夏普隆河水有多冷我知道,但是我的胸膛被菊美多吉焐熱了。菊美多吉就是我的孩子。”

搬了新家,白多和尕她過了一個溫暖的新年。白多哽咽著重複一句話:“菊美鄉長就是我的救星啊!沒有他,我們早就死在深山溝裏了,哪裏還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哪裏還有享受這樣好生活的命?他是個好人啊!”

搬到新家後,尕她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菊美多吉的臉說:“我真想仔細地看看你的樣子,一個有著菩薩心腸的好人的樣子!”春節之後,菊美多吉帶著尕她去了康定,為她做了白內障切除手術,讓她的雙眼恢複了光明。重見光明的那一刻,尕她激動得淚流滿麵。白多說:“菊美多吉是個好人,心裏裝的都是老百姓的事情,見不得老百姓受苦,是我們的大恩人!”

2010年,菊美多吉因為身體原因,組織上安排他到海拔相對較低的瓦日鄉工作。他擔心自己走了以後,白多和尕她從此就無人照顧了。於是,菊美多吉四處尋找兩位老人的親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最終,菊美多吉找到了白多和尕她的兩個侄女,並叮囑她們,一定要照顧好兩位老人。

菊美多吉調離龍燈鄉之後,鄉政府依然關心著白多和尕她的生活。生活遇到困難,鄉政府會給予幫助;房子需要維修時,鄉政府也給予了解決。白多說:“菊美多吉是為民辦事的好人、好幹部!我很感謝黨和國家,有那麼多像菊美多吉一樣的幹部在關心我們,我現在能安度晚年感到很幸福,心滿意足。”

白多和尕她的這座紅色的藏房,承載著黨的一名基層幹部視老百姓為父母的深情厚誼。菊美多吉用自己的承諾與行動,書寫了一名藏區基層幹部始終把老百姓放在心裏的平凡而樸素的篇章。

龍燈鄉拉日村牧民定居點(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