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衣裳(1 / 2)

穀珊娘欣賞著女兒為自己搭配出來的回京衣裳, 不由笑道:“難為你, 這是好幾家子的衣裳呢, 有新衣有舊服。這一方帕子還是我做姑娘的時候, 你小舅舅塗鴉的, 我覺得好看, 就請人固了色, 我都不記得放在哪裏了,你竟給翻出來了。”

慈姑在一旁道:“姑娘真不愧是絲綢唐家的女兒,這些綾羅綢緞讓姑娘搭配在一起, 竟能渾然天成,毫無拚湊的痕跡。”

此時,一座金絲楠木卷葉紋鸞首衣架立在西次間的地上, 上麵架了一整套行頭披掛。

——珠灰色廣袖刻絲披風, 大盞的水蓮花自下擺向上方靜謐開放,以大小南珠和圓粒水晶綴在蓮蓬口, 淡然而不失身份。深一色織銀鬆濤紋煙羅披帛。雪青色竹篁紋蜀錦對襟長衫, 月白水韻紋柔絹曳地長裙。一對青蓮色繡白色仙鶴的軟底宮鞋擺在下方。旁邊的配飾是一套銀掐絲點翠頭麵, 鑲有小顆的暗紅寶石與藍寶石, 點滴之中隱透底蘊。

穀珊娘不厭其煩地看著女兒給搭配的一件件相關小物件:檀柄芭蕉形團扇, 淡白色薄絹, 刺繡著藍紫色八仙花;寶藍色菊葉紋緙絲橢圓形香囊,輕輕一嗅,是清素的菊香;月白色手帕上以淺墨色繪了半幅大荷葉以及淡遠的秋江……

笑笑道:“咱們歸京時, 正值牡丹初放, 富貴人家總要擺一些在院中廳裏,那樣的花團錦簇,人再怎麼鮮豔也豔不過牡丹。故而,女兒大膽用了這樣素雅的顏色來裝扮母親。”

其實,笑笑心裏有自己的小盤算:牡丹還是小事,主要是那幾個伯母嬸嬸當天穿的都很豔麗張揚,在自己的記憶裏,二伯母蔣氏穿著一件酒紅色的絲絨旗袍,披著白色開司米披肩,戴著鑽石耳環,看起來雍容高貴;而一向摳門兒的五嬸嬸也敗家地穿了一套蜜粉色普拉達春裝,青春嫵媚;還有全家最會穿的四嬸嬸,總是簡約而藝術,細麻的白色燈籠襯衫,茶綠色香雲紗唐裝褲,一雙白色涼鞋,腳趾塗成亞光的米駝色,手腕上則戴了一隻老銀的絞絲鐲子(十二歲的笑笑當時就發誓,自己長大了也這麼穿);哦,自然少不了金寶娣,那天是她在唐家第一次露麵,穿著波西米亞風情的大紅裙,挽著大哥哥的手,就地轉了兩個圈兒:“我是宸的朋友,叫我BOBO!”……

哎,自己總是對這些小節念念不忘,注定難成大事。

目光回到衣風開放的元龍朝,妝花蜀錦刻絲貢緞刺繡,估計會更勝於現代的花團錦簇。

因此,母親作為暖喧之中的一抹冷色,非常好。

“若是給我選那很豔麗的衣裳,我還不大習慣呢。”穀珊娘笑道。

慈姑道:“姑娘給準備的真周全,我們做奴婢的這回可躲懶省心了。”

“還有搭配的妝盒,”笑笑不然其煩地介紹著,“因為衣裙已經是冷色調,母親那日不宜畫遠山眉,那樣看著不夠柔和,畫柳葉眉就好;若歸京的那日是大晴天,咱們就選淺玫紅的口脂,若那日是陰天,咱們就選珊瑚色的口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