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建平有個張家,哥六個,家裏常年缺吃少穿。六個兒子長大了,個個能幹,長得好,都娶上媳婦。
一九〇五年春天,建平大旱,地沒法種,哥六個三十多口人分家,各想各的辦法。張祥是老六,一家五口人,分到手一升高粱,一升是五斤。
他跟媳婦說:“等死不行,咱去黑龍江吧。”
媳婦同意了。
張祥找出來兩個破筐,用繩子拴巴拴巴,前麵筐裏放進八個月大的閨女,後麵筐裏坐著兩歲的二兒子,用破扁擔一挑就上路了。大兒子張立棠那年五歲,和小腳媳婦一起跟在後麵走。
他們要飯往黑龍江走,越走越冷。白天還好,就怕黑天。下午要飯的時候,張祥順便跟人家說:“俺們要去黑龍江,能不能在你家住一夜?”
遇到好說話的,說:“行。”在人家熱炕上住一夜,給幾個窩頭,還給點兒鹹菜就著吃。
多數人家都說:“俺家沒地方住,你去別人家問問吧。”
白天走一天路,經常餓肚子,天黑光想睡覺。一家五口人睡過草垛,也睡過人家的牆根。睡草垛還好,身子底下不那麼冰;睡牆根,身子底下冰涼也不敢翻身,越翻身越冷。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他們走到黑龍江肇東北小山,有個表哥在那個屯子。
一家五口進了門,嚇了表哥一跳。
表哥說:“好年頭你不來,這年頭你來幹啥?”
那年黑龍江也旱,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表哥家也不富裕。
住了兩天,張祥出去找活兒,找到蘭西那邊的田棚鎮,給姓李的財主家當長工。
第二年,張立棠也去了李家,給李家放豬。
放豬放了六七年,立棠長大了。
他不想一輩子都放豬,去姓馬的財主家學趕車。
馬大爺看他聰明能幹,認他做了幹親。從十六七歲,立棠在馬家趕頭車,工錢比別的車老板多五成。幾個車老板趕車外出,中午打尖(注:吃飯),晚上住店,都聽他的。
馬大爺還借他牲口和犁,讓他開荒。自己家裏種點兒地,日子好過多了。
好幾年,他都沒在家過年。
有一年,馬大爺說:“你也回家過個年吧。”
沒到半夜,家裏正要發紙(注:除夕夜給祖先燒紙),馬大爺打發人來叫他,說馬病了,讓他趕緊回去。
立棠給老馬家趕了十多年車,從花軲轆車趕到膠皮軲轆車。
到黑龍江以後,張祥又添了個兒子。哥仨都長大了,張家買了兩匹馬,買了種地用的家夥什,給人種四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