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喜有憂(1 / 2)

送走洪壽和何通之後,羅成叫住李貴:“貴爺爺,我想找木工和鐵匠做些東西。”

“少爺要做啥東西?告訴我,我吩咐匠人給你做。”李貴說。

“這些東西,匠人沒做過,必須我和他們一塊兒琢磨才能做出來。”邊說邊把圖紙給李貴看,旁邊李福也伸長脖子,瞪大兩眼瞧。

“這個好象是犁,但和我莊的不一樣;這些……唔,確實看不明白,不知是啥?”李貴擼著垂至胸前的花白胡子說。

羅成簡單地把曲轅犁和水力龍骨車的用途與好處給李貴父子作了介紹。

李貴父子越聽越興奮,尤其是羅成介紹水力龍骨車和曲轅犁隻需用一頭牛時,激動之情無以言表。激動的父子倆,象看怪物一樣的看著羅成,直看得羅成毛骨悚然,渾身不自在。

“天助羅家啊!”李貴老淚縱橫,聲音顫抖地泣聲道。

“哈哈哈……少爺真是神仙下凡呀!如此神器也能想出來。”李福興奮異常,手舞足蹈地說。

於是父子倆二話不說,忙不迭地催促著羅成一塊兒去找木匠。李貴老邁的身體,此刻充滿活力,走起路來比平時不知快了多少;李福則晃著雄健的身軀,邁開大步“噔噔噔”地在前麵帶路。

羅成心理感慨萬千:“民以食為天”確為恒古不變的真理,尤其在生產力落後,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更是絕對真理。對於千千萬萬勞苦大眾來說,“食”就是他們的“天”;“食”意味著生命的延續,意味著活妻育兒,意味著希望所在,而能夠使他們得到“食”擁有“天”者,就是他們的“神”!

很快,羅成三人來到莊裏靠江邊的修船工坊,莊裏的木匠都集中在這裏,負責莊裏的所有主要木工活兒……

*   *   *   *   *   *

話分兩頭,這裏羅成如何與木匠琢磨曲轅犁和水力龍骨車暫且按下不表,先說洪壽和何通回到洪家莊所發生的亊。

洪壽與何通出了羅家莊,乘馬車一路西行不到十裏,就回到了洪家莊。

洪家莊西北靠山而建,北麵完全與山相接,西麵一部份與山相連,一部為西山溪流下來所形成的方圓約為三裏方圓的湖泊,東、南兩堵近二丈高,兩米多厚的土牆將洪家莊圍住,和羅家莊一樣,土牆每五十米處建有能容納十多人的箭樓,土牆內則靠牆建有莊戶居住的房屋,遇到外來侵襲可上屋頂進行抵抗,東,南各設一道大門。洪家莊占地近二平方裏。

洪家莊有莊戶380戶,820人,主要從亊農耕、捕魚、織布、製陶、冶鐵等,與羅家莊一樣,是一種基本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

洪壽與何通回到宅院時,洪夫人陳氏正在廳裏等候。洪夫人完全是其女兒洪紫玉的少婦版,應該有三十多歲的她,看來隻有二十幾歲,如果不是因為身上透出的為人母所特有的莊重和慈祥,還真會看成是洪紫玉的姐姐。站在洪夫人身邊的是洪壽的二房朱氏,年齡在三十歲左右,長得白淨秀氣,和藹純樸,中上個頭,身材豐滿,胸大臀肥,一付好生養的樣子,但十多年來卻無一所出,不過卻與她無關。

說起這個話題來,又不得不提到十五年前那位神仙般的老人,當時老人給洪壽留下過一句話,曰:“你一生隻得半子一女。”很顯然,這就是說他洪壽不會再有生育。本就豁達,又撿回一條命的洪壽,也沒把這當回亊兒,當然,雖不當回亊兒,心裏總還是有期望,所以,開始幾年他還是與陳氏非常勤奮地,輔之以一些江湖郎中的偏方從亊“造人”工作,但最終的結是:無論吃什麼藥,夫妻倆進行多麼艱苦卓絕的奮鬥, “孤苦伶仃”的小紫玉還是沒有盼到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

終於,在小紫玉快滿5歲那年,一場異常慘烈、風雲色變的“征戰”之後,痛定思痛,兩口子開始反思。促成這一結果原因是一位“神醫”把烈性**當作“送子藥”賣給了他們,並說要兩夫妻同時服用一個療程七天方有效……

七日後, 夫婦二人已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在之後一個月的日子裏,夫妻倆皆虛汗不止,全身發軟。

兩口子反思的結果是:洪壽心理再一次把那無名老人奉若神明,堅信這是自己的命運,不再抱有幻想;而陳氏則有些懷疑自己有問題,因此,開始積極地為洪壽納妾。多方尋找之後,朱氏被帶到洪壽麵前。在陳氏苦苦哀求之下,洪壽在得到“下不為例”的承諾之後,免為其難地接納了朱氏。

洪夫人陳氏和朱氏兩人見丈夫洪壽走進前廳,忙迎上去。

“夫君,路上辛苦了。怎麼去了這麼長時間?”陳夫人問道。

“與羅家少莊主多說了幾句話就耽誤了些時辰。”洪壽笑著說。不見紫玉在,於是問道:“紫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