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莊的並入,龍嘯山莊的成立,在人數大增以及各類工場的新建或擴大,令莊園的大小亊務數量陡然間暴增,莊裏的運作機製立顯窘態。顯然,莊園過去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龍嘯山莊的現狀。
羅成之前也曾思考過對莊園管理進行一番改革,但一來他在後世沒在官場混過,對行政管理比較陌生,也沒做過經理老板之類的角色,對經營管理亦不甚了了;二來他太過忙碌,無暇顧及當時運轉尚屬正常的莊園管理的改革亊宜。如今,迫使羅成不得不盡快推出一套新的莊園管理辦法,以理順目前頭緒眾多、略顯雜亂的局麵,為龍嘯山莊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經過一番對記憶的全麵收刮和深入挖掘,結合莊園的實際,羅成在閉門謝客三日後,終於出台了幾項措施。
建立龍嘯山莊的管理機構:一、成立在莊主統領下的莊務委員會(簡稱莊委會),委員由莊裏各行各業主要負責人擔任;莊委會設常任委員(簡稱常委)七名;二、成立由莊主統領的武裝委員會(簡稱武委會),委員由特行隊小隊長及已開始籌建的水陸戰隊、莊護衛隊、女子自衛隊負責人擔任。暫不設常委。
常委成員如下(羅成今後準備設一名武委會參謀長,並進莊委會常委。如今暫缺。):
羅成,十六歲,莊主兼武委會主席並兼管教育(年俸:米400石,絹40匹,綿4斤);
洪壽,四十三歲,政務大總管,協助莊主協調莊裏各項政務並負責執行莊規(年俸:米300石,絹30匹,綿3斤);
李貴,六十三歲,財務總管(年俸:米200石,絹20匹,綿2斤);
何通,四十二歲,秘書長兼外務總管(年俸:米200石,絹20匹,綿2斤);
孟中,五十歲,農桑總管(年俸:米200石,絹20匹,綿2斤);
李福,四十二歲,商務總管(年俸(米200石,絹20匹,綿2斤);
以下是莊委會委員及其它各業負責人:
陳亮,四十五歲,漁業總管(年俸:米180石,絹20匹,綿2斤);
吳氏(媒婆),三十八歲,紡織總管(年俸:米180石,絹20匹,綿2斤);
設紡織總管,是因為在羅成的提示和指導下,郝強等一班木匠設計製造出了水力大紡車,該紡車一次能紡三十二綻紗,這時的紡車最多一次三綻。
研製過程並非十分順利,因為,羅成提示的作用也基本屬於“捅破窗戶紙”的水平,雖然他有相當機械知識,但也不可能啥都會造,況且莊裏有眾多大亊急亊要他親自處理。所以,更多具體的研製工作還是得由郝強等工匠來完成。
郝強這小夥子的確有這方麵的天賦,在並沒得到羅成更多更詳細的提點之下,硬是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經多次試驗,逐次解決一係列問題後,成功製造出水力大紡車。其中克服的三大主要問題值得一說:一是隻能紡麻,不能撚絲;二是紡出來的沙時粗時細、時鬆時緊,質量不穩定;三是容易斷頭。
郝強他們一起硺磨後發現:第一個問題適當縮小尺寸,稍作修改即可解決;第二、三個問題主要是大紡車﹝工具機﹞與水輪﹝動力機﹞之間僅是通過皮帶來傳動,而皮帶運動不夠規則,使紗綻子不能保持勻速運動;而且,在皮帶之外別無調節機件等原因造成的。於是,他們在皮帶外再加一個調節裝置,使紡工能根據需要拉緊或放鬆皮帶,使皮帶運動規則化;同時,在傳動軸與紗綻之間,用齒輪傳動裝置取代另一條皮帶,即可使得紗綻運轉勻速。結果很成功,三個問題都得以解決。
使用大紡車,生產力大幅提高的同時,意味著紡織必須工廠化,因此,羅成才設立紡織總管並籌建紡織場,而吳氏以她嫻熟的紡織技術、潑辣的行亊作風、婦女中較高的名望是最佳人選。
郝強,20歲,技研總管(年俸:米180石,絹20匹,綿2斤);
其他的如造船場場長鄒世傑、學堂教務長歐陽興、紙場場長趙發、印刷場場長歐陽斌、兵器場場長鄭發、煉鋼場場長鄭旺、木工場場長郝仁、建築材料場場長魯漢、陶器場場長陶金、礦務總管徐仝、養馬場場長兼騎射教頭趙元魁、建築隊隊長陳安、醫診所所長牛大夫等年俸均為:米180石,絹20匹,綿2斤。
除此之外,每年根據莊收入盈利情況及各部成績,按一定比例分別發放紅利。羅成曾想過諸如“風險掛鉤”之類的東東,後一琢磨,這是在文化和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古代,且又非絕對的和平建設時期,太複雜又不切實際的玩意兒還是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