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山莊海上碼頭,三艘新造的三桅平底沙船正整裝待,目的地是吳縣。三艘船中有一艘是為李欽家族而造;另兩艘為莊裏隨行船。隨行船有三個任務:一是順便試航;二是接回為李欽送船的船員;三是試放一批新訓養的信鴿。
為李欽造的船,除了沒裝拍杆基座、巨弩、三弓床弩外,一些複雜的省力機悈裝置也沒裝,因此,該船所用船員要比另兩艘屬於龍嘯山莊自用的船至少要多十人以上。
羅成之所以這樣做,出點自然主要是不想將弓弩、拍杆和動力機械技術外泄。不過,他也想過,那些相對複雜的省力機械裝置對於李欽他們來或許還是一個包袱,因為,維護和修理是一大難題,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技術能力來應付。關於修改的情況,羅成也毫不隱諱地向李信坦言相告,並希望他能體諒。李信雖感到些許遺憾,但表示完全理解羅成此舉。羅成將此船作為禮物相送。
“羅莊主,大恩不言謝。士誠告辭。”甲板上,李信對前來送行的羅成揖禮道。
“舉手之勞,何須言謝。請轉告令尊,希望有機會再度合作。”羅成還禮道。
“一定!”李信語氣十分肯定的回答。
“保重!”
……
* * * * * *
97年臘月十八,龍嘯山莊終於迎來了莊主羅成的大婚之期,整個龍嘯山莊沉浸在喜慶的氣氛當中。
羅母、6氏、李玄和洪壽、陳氏、朱氏等一眾新郎新娘的親人更是喜不自勝自不必,莊民們也都由衷地喜悅並衷心地祝福這對新人。
莊民們自內心的祝福,不僅僅是對一對金童玉女喜結良緣送出一個美好心願,更主要的是對新郎羅成表達真誠的敬意和感恩的心情;感謝他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裏令他們生活迅得以改善、幾乎是一夜之間將他們從半饑餓或免強溫飽的窮苦日子中解放出來,過上了衣食無憂並充滿希望的幸福生活。
作為大婚男女主角的羅成和紫玉,則除了心情激動和一絲莫明的茫然之外,就隻剩下任人擺布之餘,期盼洞房花燭那一刻盡快到來的份兒了。
羅成基本不清楚古代婚俗,他隻知道今的“親迎”是婚禮前的最後一道程序。也不知是晉時“親迎”禮數使然,還是因為羅洪兩家相鄰的關係,迎親免去了車馬相隨這一套。
申時,羅成著一套黑色禮服,在一眾搬抬著禮物和執儀的隨行人員簇擁下,在一般樂師各種樂器吹吹打打的喧鬧聲中來到洪家。
洪家自然也按照禮數做好了準備。洪紫玉亦身著黑色裙衫,頭疏雙環飛髻,頭插金步搖,雖濃妝豔抹卻難掩高雅清純的仙姿麗容。紫玉身後左右站著五、六歲的童男童女各一人。
洪母一邊聲地對洪紫玉叮囑著什麼,一邊淒淒哀哀;紫玉一邊聽,一邊聲哭泣起來。隨即,洪母也開始邊哭邊唸叨,紫玉竟是越哭越傷心了……
羅成見此情景,心裏感覺怪怪的,雖然他也聽過舊時婚俗有“哭嫁”一,但做夢也不曾想到自己會有幸成為“男主角”。他愕然而立,眼見這“淒慘”的一幕,感覺某人此刻就象是一個麵目可憎、令人痛恨的逼婚惡少。
哭聲漸息時,吳氏做為男女兩家共聘的媒人,將羅成與紫玉用縭帶連結起來。隨後,洪母牽著紫玉手將她交給羅成,並握著兩人的手好一番囑咐。大意是夫唱婦隨夫妻恩愛,開枝散葉光宗耀祖,永結同心白頭到老之類。
送親隊伍出了,隊伍中一些執篪﹝一種橫吹的竹管樂器﹞和執笙的樂手,吹奏起送親曲來。伴隨著樂聲,送親隊伍抬著嫁妝緊隨新郎新娘向羅宅進。
送親隊伍一路行至羅宅大院中專門為舉行婚禮用青布縵搭建的帳蓬裏。新郎新娘將在這裏進行“共牢而食,合巹而飲”,體現夫婦一體,彼此恩愛的婚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