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療法之父 robert tisserand在課堂上曾說過,他現在已不怎樣去北京作講學了,因為那裏的汙染嚴重。 其實他近年都致力研究精油的安全應用,據他在課堂上說的,他會將焦點集中在精油預防癌症的工作上。
他出了本書,是關於精油的安全應用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我覺得隨著年紀的增長,人會變得越來越謹慎,越來越怕事,也越來越怕死的。
其實,在芳療的應用方麵,安全是很重要的,但過度憂慮的話,也是會失去很多的驚喜和發現的。 當然,我所說的,都是以安全應用為上。
我最初學芳療時,做鹽浴用品的話,是直接把鹽與精油混合 (通常是百分之一),但此舉並不是最安全的,如果按準則來看。最安全的方法是先用基底油/媒介油與精油混合,再加到鹽裏攪勻。 其實我用”不*全"的方法有一年有多,但都沒有皮膚病或皮膚敏感,這可能是我用的精油都是很溫和的。 再加上我多數是用鮮奶+精油混合,作浸浴用,所以沒有出現問題。
另一選擇是以精油與糖先混合,才用作浸浴,這樣的話應該是安全的,而且會很滋潤。
用了乳化劑是令到精油組合變得較溫和,人生有時都需要少許激發才有成的,治病是同理,因為身體的機能是需要有一定的推動力才能全麵啟動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亂來,而是適可以止。 我們會注重安全,但又致於拘泥。
至於是否應該把精油直接塗在皮膚上,各有各的說法,通常芳療學會都不大讚成此做法的。 可是有件事很奇怪,那就是很多芳療師都會主張直接塗精油於痘痘的,而通常用的都是薰衣草或是茶樹精油。 其實痘痘已在發炎的狀態,若再直接將精油塗在患處,有可能會刺激皮膚,但又很少會有人提出異議。
話又說回來,我丈夫前幾天背痛,我用了乳液混合精油(黑胡椒+羅馬洋甘菊+胡椒薄荷+生薑),塗了兩次,在塗第三次時,我多加了自己浸泡的肉桂油於混合乳液內,以加強功效。 我認為若在這條方上用肉錫蘭桂精油的話,會較為刺激了。 這配合可以相得益彰。 在用了這方法塗了第三次後,他的問題便解決了。
今天一早去驗血,所以被抽了血,那位阿姐很用力,弄到我的傷口很痛。 我等傷口的血幹後,便用精油搽上。 我忘了先以基底油稀釋,結果是痛得很;之後我再以稀釋了的精油塗抹,就沒有痛了。 可以看得出,以未經稀釋的精油搽在發炎的地方,是頗痛的事。 回到搽精油於發炎的痘痘上,也是件痛苦的事來的。 若想少些刺激,少些痛楚,用經稀釋了的精油也是件好事來的。 這並不代表說療效是差了,但起碼是少些刺激,多些鎮靜的功效。
年青時,我們或許都不知天高地厚,但到年紀大了,就會變得越來越保守,什麼時候都是--安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