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國破山河在 第一章 春耕(一)(2 / 2)

好在還有晉州、幽州等地的州牧頗為知情識趣,除了告罪的信函,還有心腹臣子專門送上賀禮。

“日子還長,妹妹何必如此憂心,我看《春秋》諸國混戰,不妨令這些個不馴服的世家送嫡長子入長安為質,就說聖人新立,萬事俱備,朝中高位懸空,正需要臣子分憂。”長安公主已有七個月的身孕,從長安到汴京,上千裏路,她先是父母薨逝又遇見謝端殉國,心力憔悴之下孩子差點兒保不住,是華陽公主點醒她,如今他們住在汴京行宮之中,為了腹中孩子她也要安心休養,除了整理謝端留下的書稿,她還帶著聖人和新封的五皇子平王一道讀書。

先前姬凜帶著禦林軍馳援晉州,卻沒料到長安城破,聖人身死,皇室遷都南下,朝中幸存的臣子忙著梳理六部的位子,倒也顧不上晉州這頭。

姬凜與平陵禦商量之後,姬凜出告示曉諭全軍,想要返鄉的兵丁可獲取紋銀十五兩並布帛若幹返回故裏,若是不願回鄉便按照晉州軍的編製,先頭長安打亂出逃的百姓不計其數,有掛念著兒郎北上的便冒著大雪過來,是以真正離開的並不多。

平陵禦跟姬凜一商量,晉州便是糧食再多也沒有全然拿出來賑濟災民的,正巧幾個馬場需要新派人打理,再有平陵禦從不認為隻靠種植便可滿足以後征戰天下的需要。

好在他記憶力出眾,《天工開物》裏涉及的造紙、燒瓷器、製衣裳、製糖、冶煉金屬等可轉化成商品的種類不計其數,他列了名錄,尋了姬家手下能幹的掌櫃,按照項目一一分派,而這些項目都需要招人。

一個冬季下來,工錢足夠這些逃難至此的流民在晉州落戶。

雖然返鄉的軍士不多,但姬凜還是令手下送他們到晉州邊界。邕州通敵之時隻在高層有流傳,但夏侯惇叛國、青州兵馬延誤卻是不爭的事實,軍中雖然禁言,但不妨礙大家私下裏議論紛紛,這些回鄉的兵士眼見得長安慘狀泣不成聲,越發相信軍中袍澤之言,這一來一去,話裏傳開天下嘩然。

更不論如今遷都至平州汴京城,東秦文鄉之所在,這些世子如歸一道長這樣性子的不在少數,聞言核實了一番之後聚攏在宮門前,他們也知聖人年幼,但群情激奮難以自己,是以指摘青州軍馬不作為的時文不到一個月便傳遍天下。

當中最卓越的一篇出自一個十歲出頭的小郎,這人原是上任淮山書院院長蔣鴻的外孫,如今拜在清流書院山長齊放門下,去歲入長安之時便有兩篇賦文引得眾人追捧,如今一篇時文《論遷都賦》,隻差沒指著諸葛明月的鼻子罵他愚蠢誤國。

青州駐軍從淮陽出發,在到達距離長安四百裏處的旌陽迷路了。

這一次以示事關重要,由諸葛明月親自領隊,他原是嬌生慣養著長大的,便是範棗領著流民聲勢浩大想要奪取淮陽的時候也是諸葛明珠出麵號令麾下,他則守在老宅裏頭臥在高床軟枕之上裝自己病的嚴重。

這回率青州駐軍北上,旁的將領皆是戎馬倥傯的熟手,偏他作為主將卻是乘著戰車。

此時不比數百年前的春秋時秋,諸多國混戰還套著周禮的帽子,雙方交戰主帥乘著戰車,自馴化馬匹有了馬鞍,騎兵應運而生。

好在諸葛明月也多少知道自己乘著戰車不像樣子,但諸葛家一直信奉儒術,以孔子門下傳人自居,作戰時候遵循古禮也是應當。

青州地勢平坦一路過來戰車雖然笨重,但諸葛明月縮在車裏看坊間雜記一路將大軍交由長兄分派的將軍來統帥,他行止坐臥皆在車中倒也不添麻煩。

可到了旌陽則不同,旌陽屬於丘陵地帶,山水柔和秀麗,戰車笨重很難沿著原定的路線走,諸葛明月一想左右兄長也說了保存青州兵馬為上,是以他便令手下伐木做道,順著緩和的山勢慢慢走——大軍在山林間迷了路,困了數日,好在還是沿著長安的方向走。

等到到了長安城下,迎麵迎上北魏西逃的軍馬,青州軍馬困在山林中數日,人困馬乏遇上殺紅了眼的拓跋敢,還不成勢便潰散開。

等到諸葛明月收回散兵往長安一看,長安十室九空,隻有帥兵灰溜溜的退回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