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國破山河在 第一章 春耕(二)(2 / 3)

“兒子來尋父親就是為了這事。”諸葛芳麵上笑意不減,十指有長短,人心有偏頗,他早不是幼年時候想要一心一意尋得父親關注的小郎了,他的眼光早已投向了更廣袤的天地,想要掙出一番事業來,“兒子讀書十六年,早聽人說平州謝家淮山書院天下獨絕,如今正想借著這個機會去看看,還請父親準許。”

“阿蘭怎麼看?”這一回是天子登基之後第一次朝會,天子年幼,朝中又無強勢的臣子,正是他們大展拳腳的時候,但天子畢竟是天子,縱然都有逐鹿天下的野心,但列周諸侯又不是範棗那樣的蠢貨,誰也不想做出頭鳥,派小輩前去倒也不錯,隻是人選還需要斟酌一番。

從宇文督帶著宇文盼回到鄴城已經四個多月了,他原本就跟父親心有隔閡,這段時間瞧著長安變故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一想到宇文皇後這個待自己十分親切的姑姑也成了父親野心下的犧牲品,他便日複一日的緘默,隻托病縮在院子裏不出來,連自己的胞弟宇文睿都遷怒了幾分。

“子桓,都是為官做宰的人,整日裏還手不釋卷,倒跟年幼時候沒什麼差別。”宇文邕的妻子諸葛氏素來性情溫順,她雖然不若姬燦的夫人梁氏心明眼亮,但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慪氣,她夾在中間又有什麼不曉得,這一日丈夫外出她便親自整治了幾樣飯菜替長子送過去。

“阿娘。”因是托病,他也就做家常打扮,遺傳自諸葛氏微卷的長發隨意的披散在背上,越發顯得氣勢溫和。

“自我兒選了官,想一想倒是有七八年沒有嚐過我親自做的膳食了。”諸葛氏見長子麵色憔悴,也不用女使,親自將飯食擺了出來。

“阿娘手藝又精進了。”宇文督笑了笑扶著母親坐下。

“這一碟清蒸茄丁是你最喜歡的,這麼多年也不知道還合不合你的胃口。”諸葛氏抬手替他夾了一筷茄丁,跟旁的世家不同,諸葛家的小娘子教養之中除了當家理事,女工和廚藝是最緊要的,嫁到邕州來,她一顆心都落在了丈夫身上,自己的丈夫是治世的能臣,但她恪守女主內男主外的家規,並不幹涉丈夫的想法,隻一心一意做好賢內助,閑暇時光更願意下廚琢磨,“這一回你回來,你阿父甚是歡喜,這些年邕州諸事繁雜,他夜裏歇息時候掛念著夜不能寐,常常驚醒,我兒是千裏駒,正適宜為你阿父分憂呢。”

“阿娘。”宇文督對母親總是沒轍的,她溫柔又善良,對他們說話從來是溫溫和和的,但就是從這般毫無轉圜的溫柔才更令人招架不住,“兒今日等阿父歸來,便去向阿父請安。”

天子登基之後第一次入朝朝賀不僅是諸葛明珠在意,便是宇文邕亦是放在心上,尤其在收到來自汴京遴選授官的聖旨,指明了派遣各家嫡長子入京。

汴京這一招算不上高明,但委實膈應。

如姬家這般主事人沒成婚的也就罷了;如諸葛家那樣,天下皆知主事的是未出仕的諸葛明珠,而諸葛明珠膝下並無嫡長子,諸葛家嫡係又多到不愁找不出人來;如幽州薛家,州牧薛邵本就是駙馬,他的嫡長子正是與蘭陵公主所生;如越州梁家,便是嫡長子入京又如何,他們靠著大理國,如今多事之秋還要靠對方鎮守一方;再者如豫州蕭家,主事的三房至今膝下空落落;如蜀州陳家,長安之亂中陳箴妻兒皆在京中至今杳無消息,多半罹難,隻陳箴情深不肯發訃告,命下人找尋……可天子下發了詔令,還真不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