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劍橫出驚江湖 鬱翠不寧人紛遝(1 / 2)

江湖上又多了一個傳說,人們勤勞的奔走相告,跟往常一樣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平靜了許久,安逸許久了,一些料想之外的騷動也在所難免。但是這次的事情沒有象往常一樣迅速的退出人們的視線,卻有越演越烈之勢。

說到這次的傳說,卻隻僅僅是出了一把劍,但也不奇怪,江湖中的刀兵劍器之爭由來已久,傳說中的劍自然是把絕世好劍,有好劍,自然有人去求劍,這些人竟然一個人都沒有回來。一傳十十傳百,不知是時間的推移人死的多了,還是以訛傳訛,從幾十人變成了幾百人,幾千人。

也不知這些人是走丟還是意外身死,或者是真的劍能通靈,能在無主的情況下殺死近身之人。總之人命債就這樣被算在了這把尚未問世的劍上。

地點之說也開始眾說紛紜,有人說在漠北雪山之巔,有人說在叢林重山腹部,有人說在關西荒山崖下,但是不管如何傳說,似乎都能統一一點:“劍在山中”。

溯其本,傳說的源頭是從一間小小的客棧裏傳出來的,自然,就是萬能的店小二傳出來的,有一隊不隻是什麼出身成分的人馬,歡歡喜喜的來住店,神神秘秘的置辦了兩天的裝備和幹糧,臨行前一天,歡歡喜喜的來喝酒盡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隊裏的某個草包嘴快,喝高了酒,在店小二的哄抬捧之下,歡歡喜喜的告訴了店小二,一次機緣巧合下截獲了來自曉情樓某位探子帶出的情報,首領決定大幹一票,必有天大的好處。第二天,一隊人整整齊齊的出發,卻一個也沒有回來。

但是這件事情經過小二的嘴一傳,就傳成了轟動一時的傳說,這也驗證了另一個傳說,江湖上最快的速度就是小二的嘴。

這把劍所創造的記錄是空前的,尋劍的人前仆後繼如同過江之鯽,人心浮躁的江湖,就像久旱的大地渴望甘霖一樣,這裏麵的每個人都叫英雄或自詡英雄,標榜英雄,所謂亂世出英雄,每個人其實都盼望著世道亂起來,這樣自己就能一展抱負。當然這些人知不知道“抱負”這個詞什麼意思都兩說。

然而這叫江湖但其實這裏的人都過的不滋潤,沒錢的為了錢愁死,沒老婆的為了老婆愁死,有老婆的怕老婆跟人跑了愁死。沒名的為了名愁死,有名的為了更有名也愁死。都恨不得明天就天下大亂,也並不是為了施展什麼抱負,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其實是有用的東西吧。

其實,沒用的人那麼多,何必要急著證明其實自己這個廢物其實是不一樣的呢?想想讀書人吧,所有沒用的東西之首就是他們了,可他們不也生活的很好呢?當然,江湖中人都知道這個嘲諷,也常常拿著讀書人自我慰藉。想想吧,他們活成那樣的廢物都好好的,我們還愁什麼呢?

殊不知,讀書人也拿著他們自我慰藉,活成他們那樣的廢物都好好的,我們還愁什麼呢?

半斤對八兩,卻覺得自己比對方都重些。可笑可笑。

言歸正傳,這個傳說裏涉及到的劍也是寂寥江湖的敏感詞,像武林秘籍啊,X王的財寶啊等等,隻是劍是更直接的凶器,尚未現世的劍已經有無數的人因此劍而死,或者是死在這把劍下,這已經大大滿足了江湖中人對劍的威力的想象,於是就有一個很囧的說法順利成章的安在了這把劍的頭上--——“得此劍這得天下。”

那麼多傳說都得此劍者得天下,得此秘籍者得天下,得此寶物者得天下,有幾個天下可以給你得啊?但是江湖裏的人好像就是有天下強迫症一樣,一天下這兩個字,腦子什麼的都是浮雲,腦子都是浮雲了,那命算什麼。在江湖人眼中,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不然怎麼都說兩句話就可以拚命呢。視人命如草芥的除了江湖人還有官場人,當然那個皇帝什麼的,官場最大的官,更是這樣想的了。唯一的區別是,江湖人把自己的命也當草芥,而那些人,把自己的命當寶貝,恨不得加上幾千幾百把鎖。

所以江湖人是江湖人,是草莽。而那些人卻人模狗樣的走在萬人之上。

雖然這句“得此劍者得天下”會讓月婠瑩笑出來,因為她就是一個擁有無數的利劍神兵的軍火商,但是也沒見到她得了什麼天下。

本來就喧囂沸騰的江湖更加沸騰了,一句話,便引得一堆又一堆人拉幫結派的來,全然忘卻歸途,隻把他鄉做故鄉,把自己的命不當命。

這時候,有一個從曉情樓昭告出來的消息,更是火上澆油又撒鹽。

這消息一共就隻有幾個字,“據悉,劍在鬱翠山。”這麼短短幾個字加上曉情樓從未出過錯誤的金字招牌,江湖的核心就顯然轉換的地方,一夜之間,無數的人湧向那個無人問津偏安一隅的鬱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