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張孝純首先念頌一段祝詞,無非是“國家昌盛,皇恩浩蕩”等歌頌皇上的話,然後簡單介紹參與主考監考的各位考官,並通告考試的注意事情項和原則。
武舉考共分五個項目,騎射,步射,兵器,臂力和武經。其中前四個項目屬武技,後一個屬策論,武技的考試在練兵場,默寫武經的考試在貢院。
每個項目分上中下三種評分標準,在武舉錄取時成績的優劣從高往低錄取,錄取前三十名。
考官共分三組,相應的考生也分為三組。除了主考官為李亮、張孝純和牛知府外,副考官是從五大武院和京城抽調的武師,每組有三名,在武生演練武技時,這三名副考官分別打分,最後平均取分,主考官對考生的考分最後修正和確認。
給飛鴻武館武生這一組打分的三位副考分別是嵩山武院杜成峰、華山武院周侗和衡山武院劉金吾。周侗年約五十,麵色紅潤,下巴飄著幾縷仙須,言談舉止得體合度,就象一名飽學詩書的老學究。劉金吾是一名精幹的中年人,體態較瘦,相貌普通,如果不看他背後的大砍刀,倒象是剛從田裏出來的農夫。
騎術考試開始。
箭垛擺放在一百五十步外,用紅白兩色標注有效的射擊區域。
每名武生有三支飛羽箭,一把鐵胎鹿角弓,弓和箭都是武勝軍提供的標準器械.
每名武生拿好弓箭,策馬向前跑,跑到距離箭垛的正對麵時,開始射箭,可以一個來回射一箭,也可以一個來回射三箭。
為了提高穩定性和準確度,武生策馬到射箭位置時,立即放慢馬速,讓馬匹保持原地踏步的動作,然後開始射箭,隻要馬匹四蹄不停都算是騎行之中射箭,並沒有違規。
一個個考生完成騎射動作,三隻箭射完,有全中的,也有一隻不中的,書記官就躲在箭垛一側,仔細觀察和記錄射箭之人的中的數量。
看著武生們的動作,三名副考官一言不發,似乎並沒有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武生。
輪到姚飛出場了。
姚飛騎著他的黃膘馬,沿著跑道快速向箭垛的方向衝去。
與前麵的武生相比,姚飛策馬奔跑的動作非常嫻熟。
姚飛邊策馬邊抽出一支飛羽箭,搭在鐵胎弓上,離箭垛約一百八十步的距離射出第一箭,利箭劃出一道白線,準確的射在箭垛的紅色區域。當馬跑到正中的位置時身出第二箭,馬身錯過最佳位置時射出第三箭,三箭全部命中紅色區域,其中一箭幾乎正中垛心。馬快,箭快,三箭連發,就好比一個弓弦上同時射出三支。
“好!”韓希文忍不住為二師兄叫好。剛叫出聲,記起考場紀律嚴禁大聲喧嘩,立即合住嘴吧。平時並沒有見到二師兄如何練習騎射,怎麼他的功夫這麼厲害呢,韓希文暗暗羨慕。
周侗麵露會心的微笑。杜成峰則心想,這個年輕人箭還可以,就是有賣弄武技的意思,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高明的武生太多了。
李逵三箭具中。
韓希文上場了。
韓希文非常緊張,又沒有真正練過騎術,兩腿死死夾住馬腹,令大馬非常不舒服,四蹄亂踢,韓希文在馬背上上下起伏,巔簸不已。
韓希文抽出第一支箭,搭在弓弦上,還沒等拉開弓弦,一不留神,飛羽箭掉落馬下。
韓希文回頭尷尬的看著三名考官,意思是想下馬拾起飛羽箭。
旁邊的書記員說:“箭落馬下,等於射空。”
三名考官漠然的看著韓希文,心想,一看這小子就是不學武術之人,連馬匹也座不穩,怎麼能當武生呢。
韓希文在緊張之中又射出第二支箭,這把弓的張力並不大,可韓希文隻拉了個半弦,箭矢無力的射向箭垛,在箭垛兩尺前掉下,射箭要臂力也要技功,韓希文還不能掌握射術。
兩箭已經落空,僅剩下一箭了,而大馬還在不老實的亂動。
第三支箭總算射到了箭靶上,不過離靶差了太遠,大致在三環四環位置。
騎射之後是步射,同樣是三箭評分。步射難度小多了,大部分武生都能射中箭垛,最差者也能射中一兩箭。
射術之後是兵器,也是武術套路,兵器中指定的種類是刀槍劍棒。
姚飛演練劍術,三十六路華山劍法,從起手式“仙人指路”到最後一式“萬聖來朝”,劍招之間動靜結合,行如流水,連綿不絕,姚飛矯健的身姿與劍鋒融合在一起,把華山劍法輕靈飄逸的風格通快淋漓的演練出來。
周侗目不轉睛的觀看姚飛的劍招,不住口的讚揚:“不錯,不錯,不是我華山弟子,卻能深刻領會華山劍法的神邃,真是難得啊。”
“三十六路劍法一招不錯,的確是難得,不過,有些劍招還是沒有拿捏好。”杜成峰不以為然的說,“遊龍戲鳳這招應該是右手持劍,劍伸臂長時,劍鋒右旋,同時右腳後退,而這個名叫姚飛的考生顯然沒領會這兩招的真正劍意,在遊龍戲鳳中不是劍鋒右旋,而是向右後撤。在蜻蜓點水這招中,劍尖猛然向左前方一刺,這個刺式看是刺出,實是用劍尖輕點,既點又刺。而這個考生不是劍尖輕點,而是直接刺出,看不出輕點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