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雲:“文可合九霄,武能應天道。”
入文道可遊走於世間,入武道能縱橫於天下。
文武同道方可手掌日月,披靡乾坤!!!!!
這裏是武者的天堂,同樣這裏也是文人的聖地。
文武大陸由九國組成,以四國繞五國,四國望一國的格局排列。秦國,魏國,趙國,楚國非別以位於東,西,南,北,相互接壤形成一個圓圈。圓圈內部齊國,韓國,蜀國,吳國非別位於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國同樣相互接壤形成一個圈,正中間處在大陸中央地位的乃是古國燕國。
其中秦魏趙楚為外四國,外四國兵力強盛時有摩擦。齊韓蜀吳為內四國,內四國兵力雖比不上外四國,但是各有所長,不可輕易觸動。而燕國則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對於燕國各國隻知道其傳承之久,實力之強讓人難以想象,不可招惹。
九大國幅員遼闊,山河穿插,名山大川不計其數,江河湖海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各國雖然相互接壤,但來往途中窮山惡水頗多,若是真的行進起來對普通人來說卻也相距甚遠。
文武大陸是武者的世界,也不是武者世界。武道可鑄造強者卻也沒錯,但是在文武大陸“文”卻是不可缺少的東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哪一樣都離不開“文”。
武者可和天鬥,可和地鬥,可上天入地,開創不上基業。但到最後卻難以駐守,隻因國之強大,非兵戈之尖利,國之繁榮,非兵勇之強悍。隻有治國有方,百姓富強才是強國之道。這些道理固然正確但是這畢竟是強者為尊的世界,想在這樣的世界站穩腳跟這些道理並不是最重要的。
“文”之所以是文武大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是因為文可助武者得星之光輝,月之光華。文武大陸天地靈氣來自陽,東起西落,伴隨的是靈氣濃度的漲幅。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在白天修煉正是這個原因。但是想要真正成一位絕世強者僅僅如此確是不夠,隻有吸取天地靈氣的同時,吸取光輝,月華才能成就不上境界。
靈氣提升實力,而光輝月華確是突破境界的必備之物,隻有在提升實力的同時突破境界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強者。
正因如此“文”才受到推崇。而這片大陸以文武大陸命名更是說明了兩者次序的排列。能文能武,向能文在能武,說的便是如此。
對於文人在文武大陸上非常受到尊敬,除治國安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助他人吸取星輝光華,助人突破境界。這可是不得了的,看似弱不禁風的文人有如出此作用,使得武者不得不對文人低頭。
大多數武者沉浸於武道,對於詩詞曲賦了解甚少,越是強者,突破越是遙遙無期,隻有尋求文人中的大家才可尋得突破的機會。所以在文武大陸武者對文人都非常的尊敬。
也正因如此,各國青年俊才,除了習武之外,文之造詣也是被當做重中之重看待,所以時至今日各國不僅武風盛行,文風更是顯著。
有武者比鬥時必有文會,沒有武者比鬥時同樣有文會,無論是各種節日,還是盛典,各個時節,亦或四季交替文會總是必不可缺的項目。
這不僅僅是促進文之造詣的方法,同樣也是彰顯實力的一個方麵,文之造詣越高,今後成為強者的幾率也就越大。
在文會上即可通過品味他人的作品,增強自己的造詣,若是表現出眾又可引得全場矚目,高官厚祿或許就因此而來,這樣的事誰不願意參加呢。
所以無論哪裏的文會,總免不了人上人海場麵,或許不是來參加的,但是聽一聽絕豔的詩詞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外四國隻是兵力強盛並無其他特殊,而對於內四國存於文武大陸卻不是因為武力。
吳國,盛產兵刃,天下強者的兵刃基本全出自於吳國,各國兵刃出自吳國的也是甚多。英雄都希望能得到一把絕世神兵,所以很多強者都立下契約為吳國效忠數年以換取神兵。除此籠絡強者外,吳國還精通奇門遁甲之術,陣法上的造詣絕冠天下,如此吳國才能屹立不到。
韓國,武者的聖地,要各國強者哪國最多毫無疑問就是韓國,韓國武風盛行到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殘忍的訓練和不顧死傷的磨礪,使每一位韓國真正的強者都是讓人恐懼的存在。
韓國運用大量的武者,通過幾代韓王的努力,建立了天下最大的情報網,各國有傳言哪怕韓王想知道其他各國皇帝吃的飯裏有多少粒米,他都可可以知曉。這話雖然誇大,但也說明了韓國情報網的恐怖。
然而韓國雖然武者眾多,但是讓他立於文武大陸的還是武者聖地,武山,武山由韓國絕世強者所創隸屬於韓國,經過數代的發展,武山已經成為天下第一武學學府。武山招生無不是天下英才,能在武山畢業的無不是一代強者,所以各國稱武山為強者的搖籃。
武山自成一派,強者數不勝數,雖不問各國爭霸,但其仍是各國不可忽略的大勢力。雖隸屬於韓國但受韓國管製甚少,但是武山的絕世強者曾經說過,要想滅韓國先踏平武山,正因如此,曆代韓國很少受到戰爭的影響。但是因為各國的聯手壓製,韓國的土地至今也沒有增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