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又稱昆侖虛,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新疆、西藏,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二千五百公裏,總麵積達五十多萬平方公裏。
而我們腳下這座公格爾峰,乃是西昆侖山脈上的第一高峰,海拔在七千五百米左右,平均氣溫零下二十度,如果不是戰友老哥傳給我一部分魂力,我現在估計都凍成冰棍了。
比泰山的來頭還要大得多,昆侖山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祖之脈”,放到上古時期,那就是神仙們住的地方,而且還都是大神,所以許多神話傳說都與昆侖山有關,比如嫦娥奔月、白娘子盜仙草、西王母蟠桃盛宴…
按照《西次三經》、《海內西經》和《大荒西經》的說法,昆侖山無疑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方圓八百裏,高萬仞,山上有各種奇珍異寶,例如,木禾、沙棠、視肉、文玉樹、不死樹、鳳凰、鸞鳥,山上還有吃人的四角怪羊土螻,劇毒的怪鳥欽原,四麵各有九座大門,各有九口井,井口用的都是玉石欄杆。
各座大門都由開明獸把守,而總體負責看守的則是人麵虎身的陸吾神,這裏是“百神之所在”,就是眾仙居住的宮殿,還有鶉鳥專門為天帝掌管各種衣服,山下還有任何事物都無法漂過的弱水河環繞,弱水河之外還有能夠燒掉一切的炎火之山,可謂是壁壘森嚴。
如果從昆侖北麵的槐江之山向南眺望的話,那麼你就會看到,整座昆侖山“其光熊熊,其氣魂魂”,籠罩在一種濃重的神秘氣氛之中。
當然,傳說畢竟隻是傳說,神話也不可能當正史看,至少我現在就沒看到什麼弱水河、炎火之山,眼前隻有皚皚雪峰與茫茫雲霧。
按照小妮子從羅刹女那打聽到的話,昆侖山在上古時期的確是眾仙的聚集之地,那時候人族還極其落後,眾仙憐人族生存不易,便傳授人族先祖治國安民之道,自此才有了鑽木取火與耕種之術,人族得以結束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後來妖族入侵,大肆屠戮人族,人族正值危急存亡之際,又是眾仙出手相助,並傳授人族先祖兵法與鑄兵之術。
在眾仙的幫助下,人族打敗了妖族,勢力與數量也水漲船高,人族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於是對眾仙十分感激,自發地為眾仙立塑像,建神廟,誠心供奉,希望眾仙能永遠護佑人族繁榮昌盛,這便是最早的信仰文化。
就這樣,人族的生活越過越好,眾仙一看沒自個兒什麼事了,就回昆侖的回昆侖,雲遊四海的雲遊四海,卻不成想,這大事沒有,小事卻不斷,什麼小事?自然是“看病難”。
對,你沒聽錯,就是看病難,這可不隻我們現代人才會抱怨,要放到那個時候,看病更難,畢竟那時候又沒醫生,更沒醫院,稍微染個風寒、發個熱那都不得了,鬼知道“藥”是什麼東西,一旦病了,那就隻能硬撐,命大的也就挺過去了,命小的就挖了坑埋了。
當然,那個時候的人,甭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身體素質都杠杠的,一般都很少會生病,不像現在的人這麼嬌貴,但也有扛不住的時候,比如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