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用手機鍵盤摁出數百首詩作】
在網絡時代的席卷下,周躍剛在高中時運用了新的寫作平台——QQ空間。與此同時,也擁有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機。
由於打字速度很慢,周躍剛打一篇三五百字的文章得花費一個多小時。昂貴的網費,讓他不得不在有限的生活費中省之又省。“夜裏去網吧不現實,我就用手機打字。”每晚當同寢室的好友臥談時,周躍剛就一個人躲在被窩裏,用手機鍵盤摁出心中湧動的文字。“那個時候,好哥們見我天天對著手機,還以為我在談戀愛。”周躍剛“嘿嘿”笑了兩聲,其實他是躲在被窩裏建構著他的文學憧憬。他用手機鍵盤摁出的數百首詩歌,是他高中時代最好的回憶之一。
曾有朋友多次對周躍剛寫詩的執著表示不理解。他們覺得,寫作並不是個謀生的行當,與其整天埋首黃卷青燈苦吟疾書,不如出門逍遙享樂。對於朋友的不理解,周躍剛沒有做過太多辯駁,隻是沉默地笑笑。他想用實力去說服別人,而不是口頭上的爭論。夜深人靜的時候,往往是思緒最清晰的時候。很多個夜晚,周躍剛都一個人坐在燈下,書寫著文字。窗外的路燈在墨色的夜裏很孤獨,隻能聽到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的周躍剛,內心也很孤獨。
寫作是一個人的思考。
有時候,這種孤獨感讓周躍剛難以忍受。但是,卻終究放不下對詩歌的熱愛,一路堅持到了現在。他說:“寫作儼然已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既然習慣了置身於詩歌的美妙光影下,就再難以棄之不顧。
(本文曾發於《瀘州日報》)
畢業生詩意詮釋青春
記者 魏豪成 見習記者 王俊傑
“青春是本倉促的書,當你倒背如流記下/每一個書中溫暖的句子。時間忘記回答,零度的翻閱/也含情脈脈……”聚光燈照亮舞台,朗誦者將一首首充滿青春氣息的詩歌,送進觀眾的耳中。黑暗中,周躍剛的眼眶濕潤了,6月16日晚,是屬於他的夜晚,在西華師範大學文科樓3樓演播廳內,他的個人詩歌朗誦會如期舉行。
周躍剛可能不會想到,這場詩歌朗誦會能吸引200多人到現場。就讀於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歲出頭的他,此刻無比幸福,在即將告別校園生活時,用詩歌致他的青春,再合適不過了。
【農村娃走上“文學路”】
媽媽的荷包蛋、父親的玉米粥,故鄉老街上賣糖葫蘆的小姑娘,以及母親用了20多年的老鏡子……生長於瀘州山鄉的周躍剛,離家鄉越遠,越發想念她。那裏的一草一木都令他動容。在異鄉的日子裏,無數個夜晚,他又夢回大山裏的家,在大山的懷抱中貪婪瘋跑,與風鈴和月光,一同擠在家的屋簷下,讀著爸爸、媽媽從遠方寄來的信。
初二那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參加瀘州市的征文比賽,意外獲了二等獎。從那以後,他便走上了“文藝青年”的道路。
大山是寂寞的,從家到鄉裏學校有幾公裏的路。那時候,天未亮,小躍剛打著手電筒,穿梭於山間的小路上。他說,條件雖然艱苦,但慶幸的是,他愛上了文字,在山間小路上穿行,一些“文學語言”總會不經意間冒出,這時,他會停下腳步,掏出筆記本記錄下來。
農 家少年對書有多渴望,可能隻有自己才能體會到。小學、初中時代,周躍剛幾乎沒有接觸任何課外書籍,他隻能一遍遍咀嚼語文課本上的文章,以及教輔書上的短文。直到初三快畢業時,他才在語文老師的辦公桌上看到一本放了很久的《讀者》。讀上麵的文章,他仿佛發現了另一個世界。此後,父母給他的零花錢,他就更舍不得花了,他把錢攢起來,到了周末,就走到很遠的報刊亭買《讀者》、《青年文摘》等刊物。
【詩意詮釋青春】
在一場“當代圖像詩歌創作交流會”上,作家尹才幹與周躍剛相識。對於周躍剛,尹才幹不吝讚美之詞:“他的才華不凡,讓我讚歎不已。青春的色彩,青春的滋味,就在他不斷的讀讀寫寫中,得到了詩意般的詮釋。”
讀大學後,閑暇時間多了,周躍剛在文學的道路上活躍了起來。一進校園,他就加入了學校的風華文學社,之後,出版了個人詩集《巴山夜雨》。他說,課餘時間,他不停地寫,似乎隻有在寫作過程中,才能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也因為寫作,周躍剛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南充市作家協會主席魏繼新也成為了他的朋友。談到周躍剛時,魏繼新稱他為詩人,“在詩人周躍剛的世界裏,純淨、清澈、如一粒麥子,如不曾凋謝的雪,如阡陌,如站著開的花,如青春的惆悵。”
在文學的道路上,周躍剛收獲了很多,包括眾多的頭銜——瀘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少年作家網專欄作家、四川作家協會“四川作家網”兼職編輯……正因一直追逐“文學理想”,在即將畢業時,他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今後,在工作崗位中,他可以繼續做“文學夢”,幹自己喜歡的事。
(本文曾發於《南充新聞網》)
附錄:
戀風的人
潘雲貴
躍剛幾次在這本散文詩集中提到我曾寫下的句子“我們的青春長著風的模樣”,也在許多篇章中寫到“風”這個意象,我不知道他為何如此地迷戀風。
曾經,有讀者問我“我們的青春長著風的模樣”作何解釋,我答道:“風隻可感知,無法言狀,迅速到來,即刻離開。我們的青春恰如如此。”躍剛在這本散文詩集中想表達的或許也是這層涵義,或者還有更深層次的,我在此不便妄加評論。
我也曾迷戀過那陣來去無蹤的風,在遼闊無垠的荒原,在層林蒼翠的山巒,在花開花謝的園中,它吹起無數時光。那些紛飛的蒲草、振動的蟬翼、唇紅的花瓣,若光陰裏的絲絮織成了我生命裏最絢爛的錦帛,一匹匹,刺進了親人、師友、故土的針腳。一幅幅花飾都是世間絕美的景致。
我眷戀不已。
躍剛癡迷青春癡迷風的原因亦或是這般。
青春永遠是一個不好去定義的概念,可抽象也可具象,可形而上也可形而下,可宏觀也可入微,可長篇恢弘亦可寥寥數筆,一代人重複一代人,一代人告誡一代人,一代人羨慕一代人,一代人又與一代人過得那麼不相像。在這不相像的部分裏有的是專屬於某個時代青年人的標簽、情緒、自我價值觀的體現與理想的訴求,有的是各自看待周遭的眼光、對待人世的態度。
我寫作時常常會想到這些,便通過尚且青春的視角去捕捉其中的矛盾和問題,用貼近內心的話語聊以慰藉,不想年輕讀者看過竟有共鳴。躍剛應也有同感,所以他在這方麵也做了努力。
我與躍剛並無照麵,卻心知他為人和善正直,在創作上分外勤勉,這也是向來不大願為他人寫書序的我動筆的原因。
繁冗世事總讓人迷失心智,若無帆與舵盤的舟舶困於浩淼海上,不見前程,不見彼岸。離自我期許的未來愈發遙遠。
我不知道多年之後自己是否依然執筆寫下當初的信仰,也無法知曉心上那扇對人世沒有戒備的門會不會關上,但我能夠肯定的是躍剛還會繼續在文字創作的路上執著前行,因為他是真的熱愛。文集中滿滿遍布他的真情與信念,讀之,便有這番直覺。
曾念念不忘《滾滾紅塵》的末尾,寫著:“蒼茫雪國,大地上道路縱橫,轍跡縱橫,章能才暮年獨行,念念不忘韶華,像是潑墨國畫的最後一筆。黃金時代,也是有許多牽掛在其中,風雲風月的都混作一團了,反正最後都化風。”不禁感慨時光如夢,命途嬗變。我們終究要告別昨日,褪去年少青澀,奔赴無法獲知的明天與未來。
但戀風的人,我願你一切順風。
願歲月不曾將你慧眼蒙塵,願你初心依舊青春依舊。
2014.03.10於西南大學
青春為伴好作詩
——論周躍剛的散文詩集《筆走青春》
姚洪偉
酒城瀘州從來就是一座詩意的城市,“醉美”本身就是極具詩意的表達。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商業大潮的席卷,這種詩意正在逐漸消失,那些人工打造的所謂“詩意”則顯得有些拿腔拿調,讓人感到別扭和難受。當讀完90後詩人周躍剛的散文詩集《筆走青春》的時候,我確信了瀘州未來的詩意存在,正值青春的躍剛關於青春的表達是如此的詩意和溫暖,真是青春為伴,作詩正當時啊。
一直以來,我對被高度商業化的90後文學作品持保留態度,其膚淺、隨意的表達和虛假的情感宣泄一直讓我心生不滿。周躍剛作為90後詩人,其成長語境又恰好與整個商業時代產生的青春文學相契合,這讓我一開始對他的文學創作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擔憂。當我真正走進他建構的詩意殿堂時,我才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麼的多餘。其作品中濃烈的青春氣息、真摯的生活感悟、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麵對當下的時代和文化語境,文學已經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中心,更何況早已走向邊緣的詩歌(當然也包括散文詩),這是一個文學創作的沉寂時期,寫詩被視為一種怪異甚或異端的行為,尤其是年輕人。所以,周躍剛的散文詩創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於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周躍剛的散文詩就是這種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書寫自己的青春,描摹自己的戀情,敘述自己的童年,抒發自己的感傷。這些情感無一不是他的親身經曆和感受,猶如靜夜裏的私語述說,娓娓道來,舒卷自如,有一種牧歌意緒的美感。《影子花》裏的繾綣愛戀,《離開這座城》裏對大學校園的依依不舍,《想念桂花香》裏的溫暖老家以及《風吹過的村莊》裏父親的羊群和馬匹等等都是這種情感意緒的自然流露和表白。
青春和家園是周躍剛目前散文詩創作的兩大母題。這也許和周躍剛的人生經曆和閱曆相關。作為90後詩人,青春是他正在經曆的人生階段,那裏有講不完的故事,燃不息的激情,用不盡的想象和美好,這給他的散文詩創作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素材和養料,使他的創作在選材和立意方麵具有了廣泛性和豐富性。出生農村,在山鄉裏長大,圍繞家園的物什成了周躍剛童年的記憶、少年的感傷、青年的寄托,家鄉的人與事、草與木都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他寫親人、憶兄妹、想發小,他記往事、敘鄉情、述相思,故鄉在他的詩裏溫暖而多情,這使他的創作具有了精神基礎和思想來源,堅實而厚重,溫馨而感人。
青春母題在周躍剛的散文詩創作裏占有絕對比重,圍繞青春這一母題展開的是有關愛情、夢想、生命等為主題的暢想和抒懷,單車、花朵、月光、秋天、香樟、櫻花、繁星、燈火、落葉、日記、海、雪、雨、風等則是承載其詩意的具體意象。這些意象都與青春這一主題相涉,通過對這些意象的不同運用和書寫,傳達出詩人對青春的思考和想象,各種意象的多重運用,讓周躍剛的散文詩在意境的拓展和語言的建構方麵具有了自己的特點。
愛情常常是青春的主題,也是每個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所渴求的美好情感,他讓人沉醉、著迷,也給人煩惱、憂傷。在周躍剛的散文詩裏,他著力書寫愛情的篇章也是最多的,《影子花》《和你一起看海》《愛上一場毛毛雨》《雪》《帶你去看櫻花雨》《小安 小安》《觸電》等等都是表現自己對愛情的看法和思考。這些愛情詩有的纏綿緋則、有的煩惱憂傷、有的溫暖如故、有的時隱時現、有的交織難分,但總體來說,周躍剛的愛情詩與同時代其他人創作相比充滿理性色彩,詩人都是以一種積極理性的心態來對待,“暖”是其感受的主調和基色。我們來看看周躍剛描繪青春愛情的詩句。
打小,青梅竹馬,你說,你要給我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兒。後來,你走到了很遠的地方,像一朵兒含苞怒放的花,而我腹中的香鬱,卻與你共生。
後來,你站在那夢的背後,朝我微笑,向我揮手,卻又漫不經心勾走香樟的魂兒,唯剩我在老地方冰涼的岩石上感受苦悶的天各一涯。那時,我們還小,小到,風一吹,什麼都散了。童年,也就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