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 / 3)

由此,我們看出,老子十分清楚地抓住了一個最普遍、最具根本性的問題:世間一切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消亡,無不是在時間、空間及環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其過程的。老子並非不承認有個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不但承認而且還特別看重它,隻不過老子是把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分開對待而已。因為客觀世界屬於萬物,而精神世界隻屬於人類這一特殊群體。

所以,老子其實是在告誡我們,無論發生了什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順應人情,這樣才不會碰壁,才能一順百順。聽任自然,順應原本,是老子思想的主旨之一。

順其原本,具體到處世態度上,又可以總結出經驗條文,這裏不妨列出若幹:

順其原本,安邦不可專製;

順其原本,當官不可強權;

順其原本,爭利不可豪奪;

順其原本,為名不可巧取;

順其原本,求偶不可硬擰;

順其原本,交友不可勉強;

順其原本,美化不可矯揉;

順其原本,文章不可造作。

這裏,大至安邦,小至做文,方方麵麵,林林總總,皆是一個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有時隻要順其自然,便可一順百順,一通皆通。曲徑亦可通幽處,這就是所謂看似糊塗無為的“智慧人生”的處世哲學。

順其原本,超然人生,並非自恃清高,不食人間煙火。飲食男女,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屬性,生物本能。要真正達到佛家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那是要付出畢生代價,按照清規戒律苦苦修行才行,而且還未必能成正果。事實上,自古佛門也並非一片清靜之地,各種抵不住的誘惑時時襲擾著禁欲的生活,所謂“苦行僧”的“苦”字豈是佛門以外的凡夫俗子寫得出的?既然不可能成為一個絕對的禁欲主義者,那就順其自然,即順人的自然天性,滿足其基本需要。欲望不可強禁,強禁的結果隻能使人性扭曲、變態、變形。這裏所謂“順其原本”,就是順乎人性、人道。

在老子的眼裏,命運其實就是自然,是人的境遇而已。錯過花,或許能收獲雨;放下錯過的傷痛,或許收獲的是更多的快樂。

人生是需要隨時麵臨選擇與放棄的,不放下過去的傷痛,就永遠無法嚐試新的快樂;不埋葬舊的記憶,就無法麵對新的開始。你有所選擇,同時,你就有所失去。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如此。

所以我們說,許多的事情,總是在經曆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人們不要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順其自然。違背規律去辦事或者生活,就會步步艱難。而學會順應規律,就會得心應手,一路坦途。

不要得意忘形

⊙原文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譯文

不自我表現,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出色;不自我誇耀,所以能建立功勳;不驕傲自滿,所以能夠長久。

福往者福來

⊙原文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譯文

聖人不積累財富,一心為眾人著想,自己反而越富有;竭盡全力地奉獻給大眾,自己反而得到的越多。

利害在於取舍

踮起腳尖來,能站多久呢?其實,是難以長久立足的,練過功夫的人,也不過站短暫的時間。平時,人們很少踮起腳來站立,也許是個矮,為了與人比高,才這樣做,或者是誰偶然遠望。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這便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跨者不行”是說跨開大步走路,隻能是暫時偶然的動作,卻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遠路,那是自取顛沛之道,不信,且試跨大步走一二十裏路看看,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因此,老子用這兩個人生行動的現象來說明有些人好高騖遠。“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騖遠。如果最淺近的、基礎的事情都沒有做好,偏要向高遠的方麵追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願自毀。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裏,一切講求速度:放眼望去,吃的是“速食麵”,讀的是“速成班”,走的是“捷徑”,渴望的是“瞬間發財”,以至於造成社會追逐功利,普遍短視的現象。

古人告訴我們,拜師學藝,至少要三年四個月才會有成。任何工匠,講究的都是慢工出細活。可是,我們已經把這套寶貴的生活哲學遺忘了。

在“速度”掛帥的前提下,人們不再腳踏實地,按部就班,而是處處顯得毛躁馬虎、急功近利。

我們做事,要注意速度的把握,並不是越快越好。就像開車一樣,當汽車以合理的速度行駛的時候,它會完全在我們的控製之中,是平穩而安全的。但是當速度提高以後,雖然看上去短時間內效率提高了,但是它出事故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從長時期來看,高速度往往不一定能帶來高效率,結果很可能是“欲速則不達”。

在1994年8月,三株公司提出的經營目標是,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第二年保三爭五,第三年保九爭十六。可是到在1995年之後,三株公司的目標突然放大了上百倍,在《人民日報》上刊出的“五年規劃”中,老總吳炳新提出的目標是,1995年達到16~20億,發展速度是1600~2000%;1996年增長速度回落到400%,達到100億元;1997年回落到200%,實現300億元;1998年回落到100%,實現600億元;1999年增長速度達到50%,實現900億元。正是在這種膨脹心理的驅使下,三株公司的機構、人員極度膨脹。

三株公司在鼎盛時期,在全國所有大中城市,注冊了600多個子公司,在縣、鄉(鎮)設立了2000多個辦事處,各級營銷人員總數超過15萬人。吳炳新曾豪言,除了郵政網以外,在國內沒有比我的網再大的了。三株公司僅1997年上半年就一口氣兼並了20多個製藥廠,與此同時,其管理隊伍也超常膨脹,短短四年內,母公司、子公司管理人員相應擴大了100多倍。後來一位副總裁用“十天十地”為三株畫了一幅像:“聲勢驚天動地,廣告鋪天蓋地,分公司漫天遍地,市場昏天黑地,經理花天酒地,資金哭天喊地,經濟缺天少地,員工怨天怨地,垮台同行歡天喜地,還市場經濟藍天綠地。”

事後吳炳新總結經驗教訓說:“天底下黃金鋪地,哪個人能夠全得?一個人要學會控製自己的貪念。”

循序漸進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來,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上,不可急於求成。成功的訣竅體現在一個“度”上,不可操之過急或過緩,要掌握求穩漸進的奧妙。做事要穩妥和周全,穩紮穩打,一步接一步有序地進行。急於求成,就可能會功敗垂成。

盛大公司總裁陳天橋在2001年年終總結的時候,說:“這一年裏,我們總結了幾條教訓,很簡單。這幾條說出來現在大家都覺得是笑話,但是我們確實花了一年才拿到了教訓:第一,一個人不要同時做幾件事情,我們同時做了三個點,而每個點都非常難;第二,不要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要學會包出去,而我們當時什麼都讓自己做;第三,我們不做未來做的事。”這是盛大在做傳奇的前一年發生的事情。公司壯大,搬入浦項商務樓,然後承接各種業務來維持公司的各項開支。盛大開始四麵出擊,下麵的四個事業部全麵運轉,動漫部當時接了幾個像飄柔等公司的廣告單子;而技術部開始給其他企業做網站。但最終還是以裁員來收場。裁員是明智的,不僅僅節省了開支,還精簡了公司的主營業務。更重要的是留下的基本都是核心骨幹,戰鬥力更強了。盛大公司先學走路後學跑步,最後逐漸做大起來。

在這個世上,總想一步登天的人實在不少。事物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做事應該按循序漸進的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腳踏實地,講究實際,不可急於求成。在賽跑中,優勝者並非步子邁得最急或腳抬得最高的人。

比如,讀書是件慢活,急不得。尤其是人文科學門類,知識有一個積累的過程,認識有一個深化的過程,功夫不到,水平就難達到,體悟不到,感覺就找不到。那種“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的辦法實在是把學問當作了工具,當作了一件隨手可以抓來的用品,這樣的實用主義態度是最要不得的。因而讀書首要之事就是拋掉這種態度。

做人要有平常心,要有一種超然的態度,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要始終保持一種持之以恒、力學篤行,認真做事、本分做人的平靜心態。

⊙原文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譯文

事物的規律,有的被損害反而得益,有的受益反而被損害。

安而不可忘危

⊙原文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譯文

禍患沒有比輕敵更大,由於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命寶”。

做事善始善終

大器晚成這個詞,一般被用來安慰那些少年不得誌的人,但這並不是老子本來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齡,而是指時間。準確地說,是刻苦努力的時間。隻要為成功付出了相當努力,就渴望成功;反過來說,一定要將成功希望寄托在長期努力上,不可急於求成。

人就如一棵樹,根深土厚,則茁壯茂盛,必成參天大樹棟梁之材;根淺土薄,則生長無力,懨懨欲睡,到老也是又細又矮的小材料,隻能夠個扁擔的料罷了。因此要想成為撐住國家的棟梁,必須進行艱苦持久的“培土固根”,大器之所以成為大器,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晚成,因其晚而準備充足。

大文豪魯迅先生37歲才發表作品,衝飛驚鳴,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終成一代文壇領袖;鄉土作家劉紹棠17歲發表作品,過早成名,過早戀愛,心浮氣躁,最終也沒有幾部像樣的大作。多產並不意味著質量高,很多人著書等身,卻都是泛泛之作,不久就默默無聞了。

《三國誌·魏書》有言:“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西漢嚴遵《道德真經指歸》說:“大器晚成,無所不有。變於無形,化於無形,動而無聲,為而無體。威德不可見,功業不可視。禍息於冥冥,福生於窅窅。寂泊而然,是謂至巧。萬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長久。”

很快到手的東西,其價值令人懷疑:用激素催生的速成豬,既無營養又有害健康;在速成班學會的“半吊子”技術,好看不好用;考試前臨陣磨槍的速成成績,造就的隻是高分低能;挑燈夜戰匆匆完工的速成建築,真的能害死人……

盡管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太多教訓,有些人還是“不信邪”:別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智商高,或者說比別人聰明。他們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條捷徑,省略辛苦練習的過程,比別人更快地實現人生目標。他們最後找到的捷徑是賭博、買彩票、做違反規則的事情。他們的理論依據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結果呢?最後一事無成。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悟。正如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查理·庫金先生所說:“成就偉業的機會並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緩慢的一點一滴。”

成功需要積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原文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

慎始慎終,就不會失敗了。

當心功敗垂成

⊙原文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譯文

人們做事情,常常失敗於將要成功之際。

知己知彼為明智

老子認為,天道自然,就是順乎萬物的自然規律,隻要是矛盾的兩個方麵,一定會相互轉換的。高山變成滄海,滄海化成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變化著。人在日常活動中要順應自然,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不能強勢而為,更不能逆勢而為。智者順勢而為,愚者逆勢而動。一個人能夠做趨勢的追隨者,無論是進是退,都占盡先機。

所有的英雄,都是因時勢而成的。天下最不可為者,莫過於逆勢而行。逆勢逆時,往往不隻是事倍功半,而是徒勞無功,甚至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