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順其自然的管理原則1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二十五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
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
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
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章》
治理大國要像煎小魚一樣,不能瞎折騰。用大道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不
能顯靈了。不僅鬼怪不顯靈,即使顯靈也不能傷害人。不僅鬼怪不能傷人,聖
人也不會傷害到人。鬼神和聖人都不傷人,百姓就能夠享受到功德的恩澤。
【評 析
“治大國若烹小鮮”,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經驗。從這句話
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老子的境界是多麼的高,胸懷是多麼的大。隻有這樣的
思想家,才能把“治大國”和“烹小鮮”聯係起來;也隻有擁有如此境界和
胸懷的政治家,才能把老子的這句話發揮到極至。
實際上,這句話雖然是老子的原創,但他也是從先人的治國理念中總結
出來的,這裏有一個典故:商朝初期,商湯王向廚師出身的臣子伊尹詢問炒
003
004004
菜之事。伊尹趁機說道:“炒菜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火候,這樣才不至於炒得
太老,也不會太生,既不會太鹹,也不會太淡;治國也是如此,既不能急功
近利,操之過急,也不能不聞不問,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國家
治理好。”商湯聽了之後,深受啟發,覺得伊尹是一位治國的能臣,於是拜
其為相,而伊尹也不負湯王之重托,最終輔佐湯王建立了強大的殷商王朝,
伊尹本人也被後世譽為 “中國第一賢相”。從此,曆朝曆代凡是有作為的
執政者,無不從“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中汲取治國的理念。
西漢時期的著名賢相曹參,曾經跟隨高祖劉邦在南征北戰中,屢立戰
功,被封為平陽侯。後來,擔任丞相的開國元勳蕭何死後,曹參被調往朝中
為繼任丞相,主管國政。然而,曹參上任之後,並沒有什麼新的舉措,簡直
就是一個糊塗的丞相。
曹參的做法,也引進了當時皇帝漢惠帝的不滿。有一天,漢惠帝對曹參
的兒子曹窟說:“你回家後,勸說一下你的父親,現在高祖剛剛去世,我又
很年輕,而他作為相國,整天不管事,這樣如何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呢?”曹
窟回家後,便按照惠帝的意思,勸諫曹參好好去治理國家。沒想到,曹參一
聽兒子的話,就開始發火,還把兒子給打了一頓,然後對兒子說:“趕快進
宮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不是你應當說的。”
漢惠帝聽說這件事後更加生氣了,便把曹參叫來質問道:“你為什麼要
打你兒子?那是我讓他去勸說你的。”
聽完惠帝的話後,曹參先向惠帝謝罪,然後解釋道:“現在天下初定,
人民百姓飽經戰亂之苦,再也經不起折騰了。所以,我們這些做大臣的,隻
要遵照現有的規章製度,謹慎從事,恪守職責,讓百姓自己去發展,不是很
好嗎?”漢惠帝聽完曹參的解釋後,才真正明白他的用心良苦。
後來,西漢文學家楊雄在評價這件事時,說道:“蕭也規,曹也隨。”
楊雄的這句話又被後人總結出了“蕭規曹隨”這句成語。其實,曹參在漢朝
廷任丞相隻有短短的三年時間,但他在位期間,卻使西漢初期政治穩定,經
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所以,曹參死後,百姓們便特意編寫這樣一首
歌謠來稱頌他:“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
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
曹參擔任相國,看似稀裏糊塗,什麼事也不管。但他這樣做,恰恰使老
百姓脫離了秦朝的那種高壓政策,開始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作為一個高級的領導者,在管理方麵,最為重要的,其實是抓住根本。
隻要抓住了根本,就可以從本質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在這方麵,西漢
宣帝時的丞相丙吉,也可以說是為後人,甚至是當代的領導者樹立起了一個
典範。
丙吉,字少卿,是西漢宣帝時一位非常賢能的丞相,他輔佐漢宣帝勵精
圖治,使得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號稱“中興”。而在
丙吉當丞相期間,卻發生了一個“問牛不問人”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丙吉帶著幾個隨從,坐著馬車外出辦事。正當馬車在長安
大街上行駛時,前麵的道路卻被堵塞了。原來,這裏有一群人在這裏鬥毆,
而且死傷還不少。眾人一見鬧出人命,驚慌不已,議論紛紛,都不知怎麼辦
才好,以致見到丞相的車過來也沒來得及回避讓道。
這時,車夫主動把馬車停下來。他想,丞相一定會讓人去了解一下鬥
毆的情況,然後加以處理的。然而,丙吉卻好像沒有看見路上發生的事情一
樣,揮揮手叫車夫繼續前行。下屬的官員雖然不理解丙吉為什麼不管這個命
案,但還是不敢過問。
車夫於是趕著馬車繼續前行。馬車剛出城,丙吉就看到一位農民正趕著
一頭牛往前走,而那頭牛一邊走一邊喘氣,還不時把舌頭吐出來。丙吉馬上
叫車夫把馬車停下來,並對一個騎馬的隨從說:“你去問問那個農民,他趕
著牛走多少裏路了,為什麼那牛會喘氣不止?”
005
006006
這時,坐在丙吉旁邊的一位官員,終於忍不住問道:“丞相大人剛才對
人命關天的事都視而不見,現在見到一頭牛吐舌喘氣卻停車詢問,是不是有
點重畜輕人,不夠妥當呢?”
丙吉聽後,微笑著回答說:“雖然剛才發生的群毆事件死傷很多人,
但管這種事的應該是長安令、京兆尹等這些官員,這是他們的職責,應該由
他們派人去抓捕、審理。到年終時,丞相我隻負責考核他們的政績是優還是
劣,並根據考核的結果奏明皇上,對他們進行獎賞或懲罰就是了。作為一個
丞相,我沒有必要事事都要親自過問,而應該關心國家大事。所以我不停下
車來去管那些打架鬥毆之類的事情。”
聽了吉丙的這番話,那位官員還是不能理解,於是又追問道:“那丞相
大人為什麼又如此關心這頭牛呢?”
丙吉隻好繼續回答:“至於為什麼關心這頭牛,那情況就不同了。現在
還是春天,照理說天氣還不太熱,但這牛熱得吐舌喘氣。如果是因為走了很
遠的路,當然是正常的;但如果是並沒有走多遠的路,而是因為天氣太熱的
緣故,導致這頭牛吐舌喘氣,那就說明今年的天氣不正常,農業的生產就會
受到影響。這可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呀,這些事正是做丞相的人應該關心
的。所以我當然要停下車來了解一下情況了。”
那位官員這時才明白過來,心想:“都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丙吉丞相可
真是善於治國安民的賢相啊!”
丙吉的做法可能令很多人不理解,畢竟身為宰相,碰到命案的事,他沒
有不管的道理。但是,如果我們稍微想一下,就不難明白,如果丙吉整天去
管理那些鬥毆偷竊等瑣事,那麼他還有什麼時間去關心天下大事呢?而沒有
時間關心天下大事的丞相,又怎麼能夠輔佐皇帝呢?又怎麼可能成為一名卓
越的丞相呢?可見,古代的那些英君賢臣,他們都懂得治國的根本在哪裏,
而且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沒有必要做。
因此他們能夠做到既清靜,又可以使天下太平。而今天的我們,不管是領導
一個集團,或者是管理一家企業,如果沒有抓住根本,甚至是越俎代庖,到
處瞎折騰,那就隻能把一個團隊弄得越來越糟了。
既然提到了管理的根本,那就不得不提到管理的核心,因為隻要提到管
理,這個問題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那麼,管理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其
實很簡單,那就是——權力。可以說,如果你不懂得什麼叫權力,或者不懂
得如何運用權力,那最好別去當領導。
古往今來,凡是最卓越的領導者,沒有一個不是將權力的運用發揮到極
至的。而且,對權力的運用,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比如,楚漢爭霸時的
劉邦和項羽,劉邦是那樣的弱小,項羽是那樣的強大,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劉
邦成功了,項羽失敗了。為什麼呢?當然這裏麵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最根
本的問題還是權力的問題,就拿他們兩個人對待韓信的例子來說。韓信剛開
始是為項羽效力的,但也隻是擔任了炊事兵與守門官。當時,韓信曾經數次
向項羽獻策,但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覺得,如果繼續在項羽這邊幹下去,
根本就沒有前途,於是便轉投到劉邦的旗下,剛開始雖然也沒有得到劉邦
的重用,但經過蕭何的推薦後,劉邦馬上就慧眼識才,拜韓信為大將,並授
給他兵權。後來,劉邦的天下,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韓信幫他打下來的。可以
說,劉邦和項羽在對待韓信這個問題上,簡直天壤之別。難怪韓信後來自己
有能力、有機會自立為王的時候,依然衷心耿耿的跟隨劉邦了。反觀項羽,
則把所有的權力都抓在自己的手中,不懂得放出去,結果落了個眾叛親離、
自刎而死的下場。
所以,作為一高級的管理者,要學會授權給下屬,而不是事必躬親。隻
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比如,享譽全球的《福布斯》雜誌,
之所以贏得世人的矚目,與它的高層管理人員善於授權是分不開的。
《福布斯》雜誌成立於1917年,距今已有近一百年的曆史。作為全球
007
008008
著名的出版媒體、最早的大型商業雜誌和最著名的財經出版物之一,《福布
斯》首開美國商業新聞之先河,被譽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而《福布
斯》每期刊登的評論性文章,語言簡練,內容均為原創。著重於描寫企業精
英的思維方式,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企業家精神”。更為重要
的是,《福布斯》雜誌每年評出的世界富豪榜和其他的排行榜,均具有絕對
的權威性。
而《福布斯》雜誌所取得的這些成績,不僅源於《福布斯》雜誌擁有
最優秀的職員,還擁有世界上最為優秀的領導者。因為《福布斯》雜誌的高
層領導都願意授權給自己的下屬,讓他們放手去幹,這樣就會使下屬的才能
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比如,1950年,時任福布斯集團總裁的馬孔·福布斯派
耶夫納去拯救即將破產的《IAI周報》時,耶夫納曾問馬孔·福布斯對自己
今後的任務有什麼指示,結果他接到馬孔·福布斯這樣唯一的指示:《IAI
周報》所有的具體事情都由耶夫納全權處理,到時隻需彙報結果即可。得到
馬孔·福布斯的充分授權後,耶夫納對《IAI周報》采取的第一步行動就是
擴大版麵,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內容的實用性。此外,他還讓下屬有什麼事
可以直接向他彙報,不必像過去那樣通過重重間接的管道,影響了辦事效
率。同時,刊登許多精彩的分析文章,使各界重新開始對《IAI周報》刮目
相看。由於耶夫納精於預測,眼光獨到,因此《IAI周報》在他的管理下,
又開始重振昔日的雄風。六個月後,耶夫納就凱旋而歸,當有人問他為什麼
那麼快就取得成功時,他總結說:“這要歸功於老板能夠把權力授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