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接受特殊任務的耶夫納,馬孔·福布斯充分授權;對於雜誌的總編
吉姆·麥克斯,馬孔·福布斯更是還把對編輯、記者的聘任、解雇、獎勵等
權力全部授予他,這更使得吉姆·麥克斯幹勁十足,並把《福布斯》雜誌經
營得如火如荼。
仔細分析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功之道,我們就會發現,任何一個宏偉的
戰略目標,都是由一個團隊去完成和實現,而並非由某一個人去完成的。所
以,作為最高領導者,隻要善於授權,不朝令夕改、不亂折騰就可以了,這
也正如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009
010010
尊師重道,擇善而從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七章》
不尊重百姓的導師,不珍愛百姓的反麵教材,雖然智慧也是很大的失誤
啊!這就是所謂的重要訣竅。
【評 析
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惜他的借鑒,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迷惑,
這真是個精要深奧的道理。這就是說,企業家要懂得貴師,要善於向他人學
習。
標杆管理,是指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將同行業、同領域內的一家
優秀企業作為標杆,向其學習,尋找改進的突破口,樹立學習和追趕的目
標,通過資料收集、比較分析、跟蹤學習、重新設計並付諸實施等一係列規
範化的程序來發展自己。通俗地講,標杆思維就是“拿來主義”,就是以他
山之石,來改變自我之玉。國內外很多大型企業已開始逐漸重視這種管理
技術和思維模式。當年耐克學習銳步,如今耐克成為強者;百事可樂向可
口可樂學習,如今兩家可樂公司並肩壟斷了市場……沃爾瑪連鎖百貨公司
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經說過:“其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從別處學來
的。”
如何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如何在競爭中提升自我競爭力?顯
然,標杆管理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向競爭對手學習,向強者學習,可
以低成本而高效率地走向競爭前沿,縮小競爭差距,成為競爭的勝利者。
“你們這種白手起家的民營連鎖超市真的能夠打得過沃爾瑪和家樂福
嗎?”
步步高連鎖超市董事長王填在出席各種場合時,疑問總是如影隨形。
在這種情況下,他都會耐心地回答人們的提問:為什麼在湖南株洲與步步高
店正麵交戰後,沃爾瑪一年換了3個店長?為什麼沃爾瑪在湖南就是鬥不過
步步高?為什麼在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如洪水猛獸般地向二三線城市滲透之
時,步步高近幾年的營業收入仍從2005年的21.35億元上升到2007年的41.84
億元,並將在2008年登陸國內A股?
1999年,步步高連鎖超市董事長王填是靠自籌5萬元、借債5萬元起家。
有趣的是,王填的“導師”正是沃爾瑪的創始人沃爾頓。隻不過沃爾頓
沒有想到,一個大西洋彼岸的“中國學生”竟能夠悟到他的某些商業精髓,
並在湖南市場“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他采取的“農村包圍城市”和堅持中小城市發展的發展戰略,與薩
姆·沃爾頓的思路不謀而合。在薩姆·沃爾頓的《富甲美國》自傳裏,你就
能夠找到“步步高”與之相似的痕跡——同樣是在一個小地方起家的(沃爾
瑪總部仍在美國阿肯色州本頓維爾鎮),珍惜每一分錢:同樣堅持“農村包
圍城市”戰略;同樣堅持密集開店;同樣是麵狀鋪開,以獲得最低的采購價
011
012012
和高效的供應鏈,並努力控製供應鏈的上遊。這樣做,不僅運營成本低,而
且讓在湖南呈“點狀布局”的沃爾瑪頭痛不已。“步步高”規模大,賣貨
多,更容易拿到新鮮的商品和更低的進貨價格,並容易發揮供應鏈的優勢。
相反,沃爾瑪則因為門店稀少而“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堅持中小城市發展的發展戰略使得“步步高”對中小城市消費者的需
求更加了解,而這正擊中了沃爾瑪等跨國巨頭們的軟肋。2007年3月,來勢
洶洶的沃爾瑪在湖南婁底開店,離“步步高”婁底店隻有300米,這讓當初
的“步步高”一度感到如臨大敵。然而,讓沃爾瑪惱火的是,其好光景隻
持續了幾個月,不少追求新鮮感而“叛逃”的顧客重回“步步高”懷抱。
什麼原因呢?原來,“步步高”是以“田忌賽馬”的理念規劃賣場:18000
平方米的百貨和電器吸引客流,隻有2000平方米的超市,不與沃爾瑪的大賣
場對抗。結果,“步步高”的銷售不僅沒有減反而增17%,毛利率也增加了
1.5%。
目前,步步高在湖南、江西已經開有87家門店。如果你走在湖南湘潭的
大街上,常常看到每隔幾百米,就有“步步高”三個鮮紅的大字映入眼簾,
或是與沃爾瑪麵積相當的大賣場,或是“百貨+超市”,或是更小的社區超
市,涵蓋了各種業態。密集開店的“步步高”早已經成為湘潭、株洲、婁底
等湖南中小城市人民的“主食”。
步步高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就是不斷地向強者學習,從而使自己成為強
者。我們的目的絕不是永遠做一個追隨者,我們以強者為標杆,是因為我們
也將成為強者!成為別人的標杆!
三星集團的成長曆程就是運用標杆思維的典型。
2006年,三星公司的股票飛漲,每股高達699美元,公司市值首次突破
1000億美元,是日本著名的電子巨頭索尼公司的2倍多。三星公司成為亞洲
市場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這在韓國也是首次出現。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一匹黑馬,三星公司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
公司剛剛建立時,生產的是仿造產品,而其中許多都是以日本著名電子企業
的產品為基礎的。1970年,三星公司還在為日本的三洋公司打工,製造廉價
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到1978年,三星公司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黑白電視機
製造商。1979年,它與另外一家日本電子設備製造公司——夏普公司建立了
合作關係,由此開始生產微波爐。1986年,三星公司不但能夠向日本出口產
品,而且還將產品出口到歐洲和美國。這時,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
生產商。1990年,三星公司憑借其開發的16MD&AM芯片,在世界半導體製
造商中排名第13位。
在進行了幾年技術模仿後,三星公司意識到進步的唯一途徑是從技術的
跟隨者上升為技術的管理者,而這隻有通過在所從事的每個領域內進行創新
才可以做到。於是,三星公司開始強調變革和創新。總裁李健熙甚至親自向
日本、美國公司的工程師就一些技術細節問題虛心求教。
經過30多年的積累,三星公司已經由醜小鴨變成名副其實的白天鵝。現
在的三星公司不僅是國際一流的跨國公司,而且還成就了“變革之王”的神
話。
向強者學習,我們才能成為強者。標杆思維啟示我們,向強者學習,向
成功者學習,可以大大降低我們學習的成本,使創新的過程少走彎路。以強
者的經驗為標杆,並將這種經驗模仿遷移到自己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就會大
大提升企業的效益。
見賢思齊,才能繼往開來。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需要向別
人學習,都需要“拿來主義”,借鑒別人的經驗,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改
善自我績效,實現自我超越。
013
014014
順應大道,相互平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四章》
踮起腳跟難以站立,腳步邁得過大反而不能遠行。
【評 析
企者之所以不立,跨者之所以不行,原因就在於不平衡。大道無形本質
乃陰陽平衡。企業要發展,就要遵循大道無形,即實現陰陽平衡。
“企”是指腳跟不著地、高抬著足,張望遠方。“跨”則是指邁開大
步,向前走。之所以“企者難立”,“跨者難行”,都是由於失衡的緣故,
這是與大道的逆行。“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
名,長養萬物”。大道是無形的,但它卻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任何違背它
的事物與行為,必然遭到懲罰。失衡是對大道最大的違背,因此“企者不
立,跨者不行”也就是必然結果。
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雖然加快發展是企業追求的目標,
但是如果缺乏理性的態度,以浮躁的大踏步思維來拔苗助長,那就需要反思
了。對每一個企業來說,它的成長都有其獨有的客觀規律,必須尊重而不能
超越。如果心浮氣躁,盲目求快,或許可以一時聲名鵲起、利湧如潮,但終
會因資金實力、內部管理等因素,把企業弄得千瘡百孔。因此,要想使企業
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得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悟。正如美國著名的
專欄作家查理·庫金先生所說:“成就偉業的機會並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
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緩慢的一點一滴。”更快隻能通過更多努力實現,
希望金子超過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
20世紀末,王中旺先生創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也就是中旺集
團的前身。2004年年中,王中旺決定打造一個新的品牌,以實現產品從中低
端向高端的擴張和延伸,當年10月,五穀道場注冊成立。2005年年初,為了
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同時也為了有別於康師傅等方便麵巨頭,五穀道場在
品牌價值上出奇製勝,在市場上引起了強大的震動。似乎一夜之間,五穀道
場“非油炸”廣告開始在電視台及平麵媒體上狂轟濫炸。五穀道場開始紅遍
中國,上市當月即獲得600萬元的銷售額,之後一路增長,市場一天比一天
好。公司上下無不陶醉在差異化的勝利中。
對於五穀道場的快速發展,業內專家評價:“五穀道場的市場開拓期,
在產品定位、品牌區隔、傳播方麵做得無可挑剔,可以稱得上是策劃史上的
經典案例。”
麵對大好形勢,五穀道場不斷擴大銷售隊伍,增加產能,加大廣告投
入,並且同時在全國30多個城市設立辦事機構。原本僅有幾十個人的北京本
部,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銷售團隊。
但這時的五穀道場已經埋下隱患。根據中旺集團內部人士對媒體透露,
015
016016
五穀道場的財務控製過於粗放,嚴重透支了企業資源。“我們是中型企業在
做大型企業的事情。”2007年中期,五穀道場在全國各地超市相繼出現了斷
貨現象,五穀道場這個品牌逐步退出市場,中旺集團隻好咽下失敗的苦水。
人們要做成大事情,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一蹴而就。物極必反,成
長過快,失敗也會很快。企業成長過快,一方麵是因為市場環境給予機會,
另一方麵是企業管理者主觀上過於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謀求企業的快速發
展。史玉柱當年的突然垮台就是基於這樣的原因。
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曾創造“一年百萬富翁,二年千萬富翁,三年億
萬富翁”的神話,那時的他甚至被人稱做中國的比爾·蓋茨。1991年,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