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1 / 3)

羅氏當年被選為太子妃, 宮裏皆傳言, 太子大婚之後, 聖上約莫會讓太子開始學著監國。

可入宮都這些年了, 太子非但沒有監國, 東宮的日子卻一年不如一年。身為成元帝當初欽點的兒媳婦, 羅氏好生委屈。若說之前她唯一需要煩心的事情是自己沒能給太子殿下誕下子嗣, 那麼近來這些日子,她煩心事兒就更多了。

近來內廷更是有流言,說是淑貴妃可能入主中宮。原先羅氏還不信, 畢竟先皇後去了這麼多年,中宮之位懸空,若聖上真有這樣的主意, 也不會白白浪費這麼多年。

可今個兒一大早, 便有小太監過來傳話,說是太後娘娘染了風寒, 聖上傳了口諭, 讓大家往翊坤宮請安。

羅氏怔怔的坐在那裏, 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娘娘, 真不知道聖上是什麼意思?”

正幫她戴頭飾的孫嬤嬤指尖也是一顫, 低聲道。

近來, 羅氏也一直在想,為什麼聖上愈發不待見太子了。聖上不許太子結、黨、營、私,不許太子暗結朝臣, 可聖上忘了, 但凡做到儲君這個位子上,即便太子殿下無心,也會有人暗中揣摩太子的心思,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就已經站到了太子陣營。

這事兒歸根結底就是一筆糊塗事兒,說句僭越的話,當初聖上還未登大寶那會兒,不也這般嗎?怎麼偏偏這個時候就故作糊塗了。

“本宮還依稀記得,初入宮那會兒,隔幾日父皇就會叫太子攜本宮一同用膳。父皇和太子怎麼就鬧到這一日了?”

羅氏雖沒說出來,可她心裏如何不知道,這裏麵淑貴妃就不是個簡單之人,這些年盛寵不倒,她膝下又有三阿哥,能不為三阿哥爭一爭嗎?

對了,還有那司禮監掌印兼稟筆太監馮振。說起這個,羅氏就頭痛的很。太子殿下不喜閹人,可馮振如今又是父皇身邊的第一大紅人。這日日相處間,稍微給太子上點兒眼藥,他們東宮就得遭殃。

羅氏也不是沒有想過,勸太子丟掉和馮振的嫌隙,主動示弱,那馮振畢竟是閹人,俗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是一個無根之人,這必定是得背靠大樹的。可她不敢,太子心高氣傲,如何肯低這個頭。

而那九五之尊的位子是誘、人的,隻要太子能榮登大寶,她便是大曜國最尊貴的女人。便是為了這個,羅氏也不甘心就這麼坐以待斃的。

她不由得想到了那庶妃生的皇長孫,對於這孩子,她心裏總是膈應的慌。可父皇這麼多的阿哥,如今隻這麼一個皇孫。或許,自己不該再小心眼了。若是能求了父皇,把皇長孫抱養在自己身邊,興許自己手中還能多一個籌碼。

如此想著,從東宮到翊坤宮的路上,羅氏的心情終於是好了那麼一些,終於看到了些盼頭。

這廂,大家見太子妃進來了,在座的妃嬪和命婦都起身請安。東宮雖說如今境況堪憂,這裏麵,也有不少人輩分比羅氏高,可畢竟該守的規矩還是得守的。

唯淑貴妃,淺笑的坐在那裏。她已是貴妃之尊,膝下又有三皇子,她即便是想抬舉羅氏,隻怕羅氏也不敢受她的禮。

果然,在和大家見禮之後,羅氏緩步走到了淑貴妃麵前,微微福了一福:“貴妃娘娘安好。”

現在淑貴妃獨寵後宮,三皇子又滿腹詩書,是以,大家夥落座之後,雖也和羅氏寒暄著,可言語間卻皆捧著淑貴妃。

許姝臉上的笑一如往昔,一邊吃著茶,一邊和殷錦芙低語道:“我也想和外祖母一般躲清閑呢。”

殷錦芙淺淺一笑:“你呀,就是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