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擊(1 / 3)

東宮

又是個闔宮不眠的夜晚, 太子妃羅氏眼圈發、紅, 緊緊的抱著皇長孫。而坐在一旁的庶妃李氏, 早已經按捺不住的哭泣出聲。

眼瞅著這些日子聖上對東宮似乎緩和了些, 羅氏也不禁鬆了一口氣。可偏偏在這當口, 太子殿下的風疾又患了。這些年, 都是寧國公府差了莫神醫入宮, 偷偷給太子殿下施針。明麵兒上,外人都以為,是羅氏一直無法受孕, 才隔三差五的請了莫神醫來。

想到莫神醫昨個兒那話,孟氏真是一陣後怕,莫神醫說, 若再這般下去, 太子殿下怕是會真的不好。從起初的頭痛眩暈,到前幾日的突然暈厥, 這若不好生調理, 可能有一日便突然癱在床上。

莫神醫雖自信自己的醫術, 可俗話說的好,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他建議讓太醫院的諸位禦醫一起來給太子殿下會診, 如此,才不至於耽擱了太子殿下的病情。

這些話,莫神醫自然不敢在太子殿下麵前提及, 可也不敢私自瞞著, 隻能把話傳到了羅氏這裏。

東宮儲君,竟然患有風疾,這若真的傳出去,隻怕太子殿下這儲君就真的到頭了。父皇本就有廢太子之心,若知道了這個消息,豈不是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

讓羅氏更憂心的是,太子殿下還執意隨父皇去狩獵,若到時候風疾發作,有個什麼不好。那麼多宗親和朝臣,到時候如何還能再瞞下去。

東宮儲位,若太子殿下失勢,誰最有可能取而代之,不用想,定是淑貴妃所出的三皇子了。

羅氏緊緊抱著懷裏的皇長孫,突然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比起太子,父皇當然更喜歡皇長孫。若是能立皇長孫為儲君,那於父皇,是絲毫威脅都沒的。

父皇不就擔心一國有兩個君王嗎?才一直對太子心存忌憚。是因為太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幕僚,太子一天天翅膀硬了,可他,卻一天天變得蒼老。這或許是任何一個帝王都不願意看到的。

羅氏敢有如此大膽的想法,倒也不是因為她真的心狠。實在是,她也需要一條活路。何況,她也不是睜眼瞎,對於東宮幕僚建議太子殿下廢黜自己,讓清溪郡主取代她這事兒,還是聞到些風聲的。

想她十七歲就陪著太子,雖未能給太子誕下子嗣,可到底她陪太子日日戰戰兢兢的,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太子殿下如何能真的動這樣的心思?可見,心裏也是沒她的。

既然他無情,那她也無需顧及太多。

羅氏是真的受夠這樣提心吊膽的日子了。若聖上能冊立皇長孫為皇太孫,不就可以解了東宮的危機。如此,總可以平靜幾年的。她心裏已經埋下了對廢黜的恐懼,可她有一種直覺,父皇廢太子的心思一直都未放下,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謀劃著讓皇長孫成為皇太孫呢?

父皇防備著太子,廢掉太子另立太子那也是一樁勞心事兒,若她是父皇,絕對也會把目光落在皇長孫身上。

畢竟,其他幾個皇子,哪個做了儲君,都不可能真的安全。他們都大了,都有了私心,何況還有他們身後的支持者,立他們為儲君,可能帶來的是更大的麻煩。

可一般太子健在,鮮少有立皇太孫的先例。可萬事也不絕對,隻要父皇有這個心,一切都會成為可能。

可到底該怎麼讓這事成為既定事實呢?太子妃唯一能做的,也隻是求助於自己的母族了。

父親起碼是兵部尚書,這些年,也有不少門生。隻要有人不小心把太子患有風疾之事傳出去,再有人帶頭上書立皇長孫為皇太孫,這事兒也就成了一半了。

羅氏這麼想著,把視線落在了庶妃李氏身上。若皇長孫成為了皇太孫,羅氏自然是不願意留著李氏這障礙的。去母留子,日後才不至於有那麼多的麻煩。如今皇長孫還小,又被她抱養在身邊,才不記得有李氏這個生母。可他記事之後呢?羅氏絕不想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