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1 / 2)

朝堂動、蕩不安, 大夫人蘇氏也不免存著心事, 可眼瞅著芙姐兒大婚之日就要到了, 她也隻能暫且不去想那些煩心事, 全身心的張羅起芙姐兒出嫁的事情來。

看蘇氏忙上忙下的, 殷錦嫻忍不住慫恿鄭姨娘道:“姨娘, 我們長房除了太太, 可就您一個姨娘。如今太太忙得暈頭轉向,您也該上前幫襯幫襯,您說呢?”

鄭姨娘一下子就懵了, 她素來就不是爭強好勝的性子,即便之前也有過這樣那樣的念頭,可如今, 她隻想著平平安安的。她不是不知道女兒打的什麼主意, 她就是想借著這次芙姐兒大婚,讓她這未來的三皇子妃也刷刷存在感。

她不禁抬眸看向殷錦嫻, 說來也是奇了, 宮裏的旨意這才幾日的功夫, 女兒像是變了一個人一般。渾身散發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氣息, 就連她都看的一愣一愣的。

“嫻兒, 你二姐姐大婚的事情, 府邸自有管家,姨娘從未有過這方麵的經驗,冒然上前, 也隻會聽添亂。”

鄭姨娘想著前幾次都是因為她耳根子軟, 遭了老爺的厭棄,沒討著好,反倒落了沒臉。這次是怎麼都不肯再依著女兒了。

看鄭姨娘這樣唯唯諾諾,殷錦嫻的氣真是不打一處來。

她緊盯著鄭姨娘,聲音難掩哽咽道:“姨娘,您能不能爭氣一點兒。如今,女兒已經是準三皇妃了。您看看朝中這局勢,除了三皇子,誰還能取而代之。等到三皇子登基,女兒就是皇後娘娘,普天之下,哪個女人能尊貴過女兒。而您,再也無需受那些委屈了,到時候,女兒若是願意,也不是沒有法子讓太太乖乖的把這正室之尊讓給您。”

鄭姨娘低垂著眼瞼,心忍不住揪了起來,她暗暗歎息一聲,顫顫道:“嫻兒,你以為姨娘如今還在乎這個。姨娘隻你這麼一個孩子,別的什麼都不敢求,隻盼著你能平平安安的。莫不說三皇子能不能榮登大寶,即便是能,姨娘又如何能讓你為了姨娘,損了你的名聲。姨娘知道乾清宮的旨意讓你沾沾自喜,姨娘也知道,自己該開心,該為你驕傲。可姨娘就是有些犯嘀咕,你姑祖母往宮外清修和你的賜婚幾乎是前後腳的時間。這裏麵,是否有什麼聯係?”

對於鄭姨娘的擔憂,殷錦嫻很是不以為然,她撇撇嘴,道:“姨娘,您這胡思亂想什麼。姑祖母和聖上的嫌隙,您又不是不知道。姑祖母這次出宮清修,許是什麼地方得罪了聖上了。可這又如何?聖上的身子外強中幹,早就是損了,姑祖母出宮清修細細想想其實於鄭家也是一件幸事兒。等什麼時候聖上駕崩,姑祖母可就是太皇太後,到時候,即便淑貴妃貴為皇太後,她又能拿我如何?女兒知道,您害怕淑貴妃故意給女兒做規矩,故意讓女兒做小伏低。可您忽略了這一點,太皇太後的威嚴,她淑貴妃隻有避讓的份兒。除非,她這皇太後的位子坐膩了。”

這些話讓鄭姨娘猛的震了一下,是啊,她怎麼沒想到,太後隻是出宮清修,隻要過了這個坎兒,隻要她身子康健,日後還是尊貴的太皇太後。這大曜國以孝治天下,三皇子更是飽讀聖賢書,不可能不給太皇太後這個體麵。

鄭姨娘緊緊攥住了手中的帕子,心緒一陣複雜。可這樣的樂觀沒持續幾秒,她突然抬眸看向殷錦嫻:“不,你說的不對。淑貴妃是個有主意的,到時候,必然不可能讓你姑祖母壓在她頭上。加之這些年,太後娘娘對三皇子也並不那麼親近,反倒是因為當年護著容妃娘娘,對大皇子多有體恤。三皇子自幼就唯淑貴妃之命是從,不忍惹他母妃傷心,就更不可能拂了淑貴妃的意了。所以,你想的太簡單了。你肯爭,你肯搶,你想著出人頭地,這些,姨娘並不攔著你,可你萬萬不敢妄自尊大,這遲早會毀了你的。”

殷錦嫻笑了,笑得連眼淚都落了下來。

“姨娘,你怎麼就如此實誠。你以為女兒讓你往太太跟前去,是故意讓你受太太的冷眼。上次大姐姐出嫁,府邸出了多少錢,祖母又給了多少體己,這些,我們至今都不知道。這次,二姐姐大婚在即,我們怎麼著都得心中有數的。女兒如今也是未來的三皇子妃了,絕對不能讓太太糊弄了去。若是嫁妝拿不出手,還不讓人笑話。”

鄭姨娘這一口氣還沒喘上來,這會兒再聽女兒這麼一說,當即就咳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