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1 / 2)

“讓她回去, 哀家不會見她。”鄭太後的聲音透露著徹骨的寒意, 神色間也有難以掩飾的厭惡和憎恨。

自五王爺去世, 鄭太後哭的眼睛都差點兒瞎了, 剛開始那幾日, 確實是什麼都看不見的。若不是桂嬤嬤好言相勸, 又有宮裏的常禦醫, 鄭太後這會兒,不定怎麼呢。

可現在,雖說眼睛是好了, 心底的傷痛,卻是如何都好不了的。每每想起五王爺的死,鄭太後就暗自傷神。對成元帝, 更是丁點兒都不客氣。

知道對天下難以交代了, 知道殘、殺手足毫不留情會引起那麼多的流言蜚語了,老五雖不是成元帝親自所殺, 可若不是他逼的那麼緊, 老五何以會走那一步險棋, 何以會弄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還有成元帝把老五貶黜為庶人, 人都死了, 都一點兒不念兄弟情分, 鄭太後一想起這個,就心痛不已。他這麼做,不怕遭報應嗎?

鄭太後氣的差點兒沒喘過氣來, 揮手便把桌上的茶盞給甩在了地上:“滾, 讓她給哀家滾!竟然有膽子來當這個說客,她怎麼還有膽子來哀家這裏!”

林氏之事被捅到成元帝耳中,鄭太後起初還心生疑惑,很是調查了一番。卻沒想到,這溫氏平日裏溫順安分,實際上卻狼子野心,不給老五留一絲的退路。

當日,既然知道淑貴妃那日前往禦書房,那鄭太後也不會不知道,鄭家人暗中投靠淑貴妃,送上了投名狀。而她,便這樣被娘家舍棄。

一想起這個,鄭太後就氣的咬牙切齒的。這些年,為了鄭國公府,她可謂是費盡心機,若不是她有她在宮裏坐鎮,鄭國公府何以享受榮華富貴。沒想到到頭來,她是最先被舍棄的那一個。

“娘娘,奴婢知道您心裏有怨氣。可聖上的性子您是知道的,錯過了這個機會,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宮呢。您不是恨那溫氏,恨那婉太妃,您不回宮,豈不是讓她們暗自得意?”

桂嬤嬤的話說的鄭太後渾身一僵,確實是說到了鄭太後的心坎兒上。瘋狂的恨意瞬間侵蝕的她,鄭太後懶懶的躺在大引枕上,似笑非笑道:“是啊,嬤嬤說的對,哀家若不回去,如何對得起老五。他們一個個把老五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哀家,一個都不會放過的。”

桂嬤嬤嚇得突然渾身一個寒顫,這聖上畢竟是太後所出,太後也唯有聖上一個兒子了。可這些日子,太後言語間竟是有殺了聖上的意思。

太後這些年在內廷,不管再怎麼和聖上置氣,可總還是留有一絲餘地的。難不成,太後是想處之而後快?太後身子康健,總有當太皇太後的那一日,莫不是太後想做垂簾聽政的那一位。

想到這些,桂嬤嬤突地計上心來,“娘娘,之前聖上宣召太子往東暖閣談話,可之後卻遲遲都未有任何的動靜,怕是過不了幾日,廢太子的旨意就真的要下了。而朝中也不是沒有人提議,立皇長孫為皇太孫,難不成聖上真的想讓三皇子取而代之?可既然器重三皇子,此次江南之行何不讓三皇子曆練,到時候立功回京,豈不就能堵住那些悠悠眾口。”

鄭太後冷哼一聲:“老三若真的當上太子,溫氏豈不更得意了,哀家不會允的。就算是聖上有這樣的心思,哀家也要斷了這念想。”

桂嬤嬤一聽,心底猛地一咯噔,宮廷內外誰不說三皇子溫文爾雅,琴棋書畫無一不通,也因為如此,招惹了那些貴女暗許芳心。甚至之前還發生過宮裏一個久不被聖上臨幸的美人,暗送秋波,雖說這美人第一時間就被淑貴妃給亂棍打死,扔到亂葬崗去了,可這事兒卻沒瞞得過太後娘娘。那會兒,太後娘娘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想為了這個,折損一個孫兒。可如今,為了達到目的,太後可是什麼事兒都能做出來的。

亦或是,再弄一樁好事,三皇子還不是有苦難言。若這個時候再把當年的美事捅出來,這便不是初犯,也就談不上是被算計了。聖上向來自傲,雖因為沉、溺丹藥,對這男女之事不怎麼上心。可任何一個男人,都不可能容忍別人染、指自己的妃嬪。何況,這個男人還是自己的兒子。這無異於是奇、恥大、辱。誰都逃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