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委屈(1 / 2)

另一邊, 一大早起, 許嵐便已經抄了兩卷經書, 放下毛筆時, 這手腕都微微有些發酸了。

這幾日府邸那些流言蜚語, 身邊的丫鬟雖避著不擾她煩心, 可她也知道, 眼下說風涼話看她笑話的人不會少。

孫姨娘為著這事兒,神色也有些不濟,隻太太執掌中饋, 這些年孫姨娘也都是在太太手裏討生活,這心裏雖說有些犯嘀咕,也不敢鬧騰到老爺那裏去。

“姨娘, 這事兒也是女兒點了頭的, 太太並未為難女兒。您切不可聽外麵那些人嚼舌根,和太太生了什麼嫌隙。尤其是您身邊侍奉的丫鬟, 萬萬不可在這個時候, 失了規矩。”

這幾日, 類似的話許嵐沒少和孫姨娘說, 當然她也知道, 隻還是不放心, 多叨嘮幾句。

孫姨娘看她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終於忍不住,嘀咕起來:“你呀, 怎麼這麼沒心沒肺。這事兒原也該和姨娘商量商量的, 怎的就做了決定。你告訴我,是不是太太……”

孫姨娘是怎麼都不理解,平日裏女兒雖說性子溫吞,可也不是丁點兒心思都沒的,固然沒和許蕙一般會在老夫人麵前討巧賣乖,可也知道,女兒家嫁人是最大的事情。之前瀅姐兒因為大姑娘的事情被太太抬舉,女兒心裏也不是不憂心,可怎麼這會兒,竟然就這麼樂嗬嗬的同意了這門婚事。

倒不是說這高秀才不好,隻是孫姨娘覺得這樣多少有些委屈女兒。高秀才不同於那些高門大戶,這過去了,凡事都得親力親為,比不得別家幾代的積累和根基。

何況,現在闔府上下都知道,二太太二太太蕭氏有意撮合五姑娘和高秀才,有了這一檔子事兒,即便太太打罵了幾個丫鬟,可如何堵得住悠悠眾口。想起這些,孫姨娘就忍不住的想抹眼淚。

有句話說什麼來的,閻王打架小鬼遭殃,尤其是那日五姑娘往許老夫人那裏鬧騰一場,郡主也攪合了進去,孫姨娘更加覺得,自家閨女這婚事礙眼的很。

老夫人和郡主那般鬧騰,太太愣是繃得住,可回過頭,便把嵐姐兒指給了高秀才,難不成,太太是用嵐姐兒的婚事來向老夫人示好?

孫姨娘越想越是不順心,她怎麼都不理解,女兒也不是睜眼瞎子,怎的就同意蹚這渾水了。

見姨娘這麼問,許嵐的臉色突然染上了幾絲紅暈。

她忙伸手拿起茶盞輕抿一口,“姨娘,這天兒真是漸熱了。估摸著這些日子,各處前來選秀的女子都該聚到京城了。”

聽女兒提及選秀,孫姨娘這心裏才終於是緩和了一些。是啊,比起女兒入宮選秀,她還是更願意女兒離那內廷遠遠兒的。孫姨娘如此擔憂,倒也不是沒有緣由的,嵐姐兒生的頗有幾分姿色,身後又有許家,雖說是庶出,可誰說得準呢?若沒被撂牌子,那真算是一輩子都搭進去了。

莫說孫姨娘了,自打萬歲爺選秀的消息傳出,就是那些高門大戶,也都被搞懵了,前些個兒聽說工部侍郎家的夫人也想把自家姑娘的婚事給搞定,避開選秀,誰知也不知是被誰家給盯上了,捅到了聖上那裏,這下好了,選秀是不用去了,可一家人都被流放。

這之後,便沒人再敢偷偷動手腳了。

“姨娘,若沒選秀這事兒,太太許還會給女兒多相看幾家。可您也看到了,聖上相隔多年下旨選秀,豈容底下人暗地裏動手腳。工部侍郎家的事兒,您難道還不理解太太的苦心嗎?二叔可是內閣首輔,時時刻刻都有人盯著許家的一舉一動。太太把女兒許給高秀才,一來是那秀才是讀書之才,風度翩翩,二來,有了蕙姐兒那樁事兒,那外人即便議論也不會弄得和工部侍郎家一般,落得一個欺君罔上的罪名。”

“女兒知道姨娘希望女兒能高嫁,可比起嫁入高門,每日的做小伏低,看著人家的臉色過日子,倒不如嫁給高公子。而且太太也已經差人調查過,這高公子脾性極好,溫文爾雅,依著這勢頭,日後許還會是個狀元郎呢。女兒寧願陪著高公子賺前程,也不想五妹妹一樣,心高氣傲,擺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孫姨娘聽了這番話,暗暗歎息一聲,被女兒這麼開解,她這心底多少是好受了些。

“罷了,如今一切已經成了定居,姨娘就是再多想,又能如何?隻盼著真的和你說的一樣,高公子有大的造化。”

說罷,孫姨娘突地想起了什麼,斟酌了下,緩緩道:“這既已有了婚約,雖離大婚還有一些時日,可你也該了解了解高公子那邊需要什麼,這讀書都是很辛苦的,左右這事兒也沒什麼避不避嫌的,縱是太太,怕也隻盼著你們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