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秦檜受到宋高宗重用,就千方百計排擠趙鼎。不久,趙鼎生了重病,臨死前親手寫了“氣作山河壯本朝”的詩句。形容氣勢或氣概雄壯,足以使山河更加美麗。
氣壯山河———這幅畫真是氣壯山河。
氣壯山河:
日不暇給
成語意思
天天沒有空閑,時間仍不夠用。形容事物繁忙,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
近義詞:日理萬機、日夜操勞、夜以繼日
反義詞:無所事事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天下初定,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用兵逐一消滅了異性王。第二是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通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麵,劉邦也是費盡了心機。劉邦命丞相蕭何製訂一個國家根本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讓韓信製定軍法。大臣張蒼製定了有關曆數、度、量、衡等的規章製度。
就這樣,劉邦雖然每天忙得一點空閑時間也沒有,但離他所要達到的規模還遠得很。
日不暇給———他現在不像從前那樣吃公家飯的閑情逸致全沒了,而是演變成日不暇給,不亞於總理。
日不暇給:
人無完人
成語意思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近義詞:白璧微瑕
反義詞:完美無缺、十全十美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堪稱“千古一帝”。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
但他也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也有一個瑕疵。那就是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決定背水一戰,先發製人,在玄武門殺死了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成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人無完人———人無完人,大師們的作品也必不是完美無缺。
人無完人:
人給家足
成語意思
人人飽暖,家家豐衣足食。.
近義詞: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反義詞:缺衣少食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
有一次,他偶然在桃花林的盡頭發現了一個洞口,漁人從洞口進去,走了幾十步,變得開闊敞亮了。他看到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麵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過著人給家足的生活。
漁人受到了村人的熱情接待,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裏人告辭。後來漁人再尋找這個村莊的時候,竟然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人給家足———現在的生活真是人給家足啊。
人給家足:
如火如荼
成語意思
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近義詞: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詞:無聲無息
春秋時代後期,吳國國力逐漸強盛,吳王夫差想當霸主,於是約天下諸侯前來會盟,要大家推他為盟長。為了顯示實力,夫差在一夜之間把帶來的三萬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中軍全體將士身穿白色戰袍,披上白色鎧甲,打著白色旗幟,插起白色箭翎,遠遠望去,好像遍野盛開的一片白花;左軍一萬將士,一律身穿紅色戰袍,披上紅色鎧甲,打著紅色旗幟,插起紅色箭翎,望去好像一片熊熊烈火;右軍則全用黑色,猶如一片烏雲。
吳軍軍容如此盛大,軍威如此整肅,各國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爭,不得不承認吳國為盟主。
如火如荼———學校的藝術節在老師和同學的精心策劃下,舉辦得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
人傑地靈
成語意思
傑”是指有傑出才能的人;“靈”是特別美好的意思。指傑出的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近義詞:藏龍臥虎、鍾靈毓秀
反義詞:綢人廣眾、人稠物穰
唐朝時,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王勃正好路過這裏,也應邀參加。閻都督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不以為意。後看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之句大為讚賞。物有精華,天有珍寶,意思是洪州有奇寶。後一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願當官,但與太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隻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傑出的人才。等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人傑地靈———這裏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啊。
人傑地靈:
日暮途窮
成語意思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到了末日或衰亡的境地。也比喻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近義詞:窮途末日、山窮水盡、窮途末路
反義詞:前程萬裏、前程似錦
春秋後期,伍子胥為了替被楚平王殺掉的父兄報仇,逃奔到吳國,幫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得王位。然後借助吳國的兵力攻打楚國,一直攻進楚國的都城郢。當時楚平王已死,執政的楚昭王帶領大臣逃往隨國去了。
於是,伍子胥就把楚國的宗廟拆了。還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楚平王的屍體。
伍子胥鞭屍的事,被好友申包胥知道了。申包胥責怪伍子胥是不是太殘忍了,伍子胥說:“忠孝不能兩全,我好比一個走遠路的人,天快黑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隻好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
日暮途窮———一時風光無限,實際日暮途窮。
日暮途窮:
入木三分
成語意思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近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晉代王羲之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父親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
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這小子分析起問題,還蠻入木三分的。
入木三分:
人琴俱亡
成語意思
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近義詞: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
反義詞:人在物在
王徽之、王獻之(字子敬)都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兄弟倆感情非常好。
後來,兄弟倆竟然同時生病,而且兩人的病都不輕。沒多久,獻之去世。徽之傷心極了,把獻之生前用的琴取過來,想彈個曲子。但調了半天弦,卻總是調不好。再也無心調琴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意思是說:“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時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極度悲傷,沒多久病情轉重,過了一個多月也死了。後來,人們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遺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人琴俱亡———看著她的遺照,想想已經是人琴俱亡,王先生不禁潸然淚下。
人琴俱亡:
人棄我取
成語意思
別人拋棄,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獲利。表示自己誌趣、見地與他人不同。
近義詞:
變廢為寶
反義詞:
人取我與
一個名叫白圭的商人經過反複思考,他想出了一種適應時節變化的經商致富辦法,這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個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別人不要的我要下來,別人要的我就給予。按照這個辦法,在豐收季節,農民收的糧食很多,大家都不要,價錢也就便宜下來,他就大量買下糧食。但蠶絲、漆等因不是收絲或割漆的季節,沒有大量上市、價錢自然很高,他趕緊把這些貨物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