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取豪奪
成語意思
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
近義詞:橫征暴斂、敲詐勒索
反義詞:路不拾遺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
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
巧取豪奪———要論巧取豪奪,都說地產商最狠,把個房價沒完沒了往上抬,惹得沒買房的老百姓們怨聲載道。
巧取豪奪:
七擒七縱
成語意思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近義詞:七縱七擒
反義詞:欲擒故縱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
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部隊抗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誌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諸葛亮把孟獲抓了七次放了七次,使孟獲等心悅誠服,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反抗了。”
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自此以後,南中平定,南人再也沒有反抗過。
七擒七縱———我們看過{三國}以後對諸葛亮七擒七縱收服孟獲很是佩服。
七擒七縱:
杞人憂天
成語意思
比喻庸人自擾.毫無根據地瞎擔心.
近義詞:庸人自擾、自尋煩惱、疑神疑鬼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從前有個小國家叫杞國。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整日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飯,夜裏不敢睡覺。
一個朋友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裏活動,為什麼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
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這天如果真的是一團氣積聚起來的,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
“不會,不會!”杞國人聽後放下心來,高興極了。
杞人憂天———天氣預報說今天根本不會下雨,你帶傘出門真是杞人憂天了。
杞人憂天:
曲突徙薪
成語意思
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防患於未然,消除產生事故的因素,還應該多多聽取別人正確的建議,問題解決時也不要忘了恩人。
近義詞: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
反義詞:亡羊補牢
有個人到朋友家作客,見主人家的煙囪是直的,灶邊又堆了不少柴薪,就向主人建議說:“你這煙囪要改砌成彎的,柴薪要搬到遠處去,不然容易發生火災啊!”主人不以為然。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虧得鄰居及時趕來把火撲滅,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事後,主人殺牛擺酒,酬謝前來救火的鄰居。
席間,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時你聽從那客人的話,那麼就不會失火,也就不必殺牛擺酒了。今天你論功請客,怎麼能把那客人給忘了?”主人聽後頓時省悟過來,馬上把那客人請來,並奉為上賓。
曲突徙薪———做事要先曲突徙薪,想好萬全之策,才能有穩操勝算的把握。
曲突徙薪:
千萬買鄰
成語意思
比喻住要好鄰,好鄰居的難得與可貴。
近義詞:千錢買鄰、孟母三遷
反義詞:同流合汙
梁武帝很欣賞呂僧珍的才幹,任命他關南袁州.讓他光耀一下門庭。
呂憎珍到任後,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呂憎珍這種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們的稱頌。
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員告老還鄉後,特地把呂憎珍私宅鄰家的一幢房屋買下來居住。一天,呂憎珍問他買這幢房子花了多少錢,宋季雅回答說:“共花了一千一百萬。”
呂憎珍聽了大吃一驚,反問道:“這房一百萬就夠了,怎麼會一千萬一百萬這麼貴?”宋季雅笑著回答說:“其中一百萬是買房屋,一千萬是買鄰居。
呂憎珍聽後想了一會兒才明白,跟著笑了起來。
千萬買鄰———千萬買鄰很值得,所以說遠親不如近鄰啊。
千萬買鄰:
犬牙交錯
成語意思
比喻多種因素牽連的複雜情況,或雙方力量對比互有短長。多用來泛指各種因素相互牽連交雜在一起。
近義詞:
參差不齊
反義詞:
高低一致
漢武帝時期,諸侯王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鑒於七王叛亂的曆史教訓,武帝決定限製這些諸侯王的勢力。
諸侯王得到消息急忙去懇求武帝,說:“皇上,我們與您是至親骨肉啊!先王分封給我們的大片土地,像狗的牙齒那樣上下交錯,彼此嵌入,就是為了我們可以彼此支援,互相牽製,讓我們劉家的江山堅如磐石啊!”
漢武帝聽了,一時倒也說不出話來,他當麵安慰了他們,暗中采用手段,頒布推恩令,下令讓諸侯王把封地分賜給自己所有的兒子。這樣,原來十幾個大的諸侯國分成了許多的小諸侯國,削弱了割據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
犬牙交錯———他們的語法功能無不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模糊局麵。
犬牙交錯:
千人所指
成語意思
比喻品行惡劣,觸犯眾怒。受到眾人的指責。
近義詞:千夫所向
反義詞:有口皆碑
西漢時,年輕美貌而又善於奉承的待臣董賢,受到漢哀帝的寵幸。四方進貢的寶物,漢哀帝寧願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
漢哀帝還任命董賢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馬。從此,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
董賢靠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千人所指。
一年後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後罷了他的官。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恐懼自殺。
千人所指———因為把章子怡和孔夫子扯在一塊,張頤武教授惹火燒身,遭到千人所指。
千人所指:
千載難逢
成語意思
一千年也難碰到。形容機會極其難得與可貴。
近義詞:千載一時、百年不遇
反義詞:唾手可得、司空見慣
唐憲宗很祟尚佛教。他聽說有所寺院裏安放著一塊佛祖釋迎牟尼的遺骨,便準備興師動眾,把它迎進宮裏禮拜。韓愈對此很反感,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加以反對。
唐憲宗看了這表,十分惱怒。把韓愈貶職為潮州刺史。
憲宗執政後,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針對這一情況,韓愈再次給憲宗上了《潮州刺史謝上表》,極力為憲宗歌功頌德,並且建議憲宗到泰山去“封禪”。
韓愈還在這道表中隱約地表示,希望憲宗也讓他參加封禪的盛會,並說如果他不能參加這個千年難逢的盛會,將會引為終身的遺憾。
後來,憲宗把他調回京都,讓他擔任吏部侍郎。
千載難逢———我們看見了這麼稀奇的東西,真是千載難逢啊!
千載難逢:
氣壯山河
成語意思
形容氣概豪邁,可以壓倒山河。
近義詞:氣衝霄漢、氣勢磅礴
反義詞:氣息奄奄、萎靡不振
公元1126年,金大舉南侵,宋欽宗驚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議。不少大臣主張割讓土地求和,可趙鼎極力反對。欽宗昏庸懦弱,於公元1127年春被金軍俘獲,北宋王朝滅亡了。當年5月,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了南宋王朝,就是宋高宗。高宗為了保住半壁江山,就起用李綱、宗澤、嶽飛等主戰派代表人物。趙鼎由於敢說敢為,受到宋高宗重用,當了禦史中丞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