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
死而不朽
成語意思
指身雖死而思想、言論、功績等長存在人們心中。
近義詞: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反義詞:萬世罵名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範宣子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後是禦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後,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範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後,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忘記。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很久不會被人們忘記。這叫做三不朽。若隻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死而不朽———我們都要做一個偉大的人,為全人類的幸福奉獻一生,讓其精神死而不朽。
死而不朽:
傷風敗俗
成語意思
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不正當的行為。
近義詞: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反義詞:高風亮節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擔任刑部侍郎之時。有一次,憲宗把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遺骨迎進宮內供奉。韓愈反對憲宗這一做法,特地寫了《論佛骨表》,呈交給憲宗進行諫阻。韓愈說:“佛教是從外國傳來的,堯、舜、禹等古代聖人不知道有什麼佛教,但他們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們在位的時間長,壽命也很長。佛教傳入中國後,各個朝代對佛教無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現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宮裏來供奉,浪費大量的財富。有的百姓愚昧無知,甚至發狂地燒的自己的身體,以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這敗壞風俗的事,會被人們當作笑話四處傳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憲宗讀了這表,認為韓愈是在影射自己不會活得很長,為此要殺他。幸虧宰相為他說情,才改為貶到潮洲擔任刺史。
傷風敗俗———讓我穿這樣袒胸露背的衣服真是傷風敗俗。
傷風敗俗:
三顧茅廬
成語意思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近義詞:禮賢下士、草廬三顧
反義詞:拒人千裏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顧茅廬———為了全場的效益,我們的廠長三顧茅廬,去請那位著名工程師幫忙。
三顧茅廬:
雙管齊下
成語意思
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麵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近義詞:齊頭並進、並駕齊驅
反義詞:另起爐灶
唐朝人張璪,官為員外郎。不久,他從員外郎的地位降為衡州司馬。後來,他又被調為忠州司馬,在官場上很不得誌。但是,他喜歡繪畫。而且畫得很好。他尤其擅長畫鬆石山水。他畫鬆樹時,總是雙手各握一支毛筆。他用一支筆畫新枝,另一支筆畫枯枝。用兩支筆畫出來的鬆樹,不論是新枝還是枯枝,都生動逼真。
人們喜歡他的畫,紛紛上門求索。大家稱讚他的畫為“神品”。他繪畫的方式,則被人們稱為“雙管齊下”。
畫山水重靈感,富於激情,其山水高低秀麗,咫尺重深,為唐代水墨山水畫之代表。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方法,主張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感的統一,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巨大意義,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雙管齊下———我們一麵修建台田,一麵挑沙壓堿,雙管齊下,經過幾年把幾百畝鹽堿地治服了。
雙管齊下:
死灰複燃
成語意思
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應防患於未然,消除產生事故的因素,還應該多多聽取別人正確的建議,問題解決時也不要忘了恩人.
近義詞: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反義詞:付之一炬、石沉大海
韓安國原在漢景帝之弟梁孝王劉武手下當差,很得梁王信任。後來因事被捕,獄吏田甲以為韓安國失勢,常常借故淩辱他。安國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頭的灰燼。難道死灰就不會複燃?”田甲嘿嘿一笑,說道:“倘若死灰複燃,我就撒尿澆滅它!”韓安國氣得說不出話來。不久,太後親自下詔要梁王起韓用安國。韓安國被釋放,做了梁孝王的“內史”。獄吏田甲怕他報複,連夜逃走。韓安國聽說獄吏逃亡,故意揚言說,田甲如不趕快回來,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隻好回來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諷刺他道:“現在死灰複燃,你可以撤尿了……”田甲嚇得麵無人色,連連磕頭求饒。“起來吧,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值得我報複!”韓安國麵無怒色,並無懲罰田甲之意。田甲大感意外,更加覺得無地自容。
死灰複燃———我覺得應該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兩搶現象死灰複燃,我們不能讓這種軍國主義東山再起。
死灰複燃:
十行俱下
成語意思
稱一目十行。來源於有關蕭綱年輕時讀書速度驚人的記載。一眼同時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敏捷。
近義詞:一目十行
反義詞:有
南朝梁武帝製衍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記億力很強。他四歲開始識字讀書,能夠過目不忘;到六歲時,已經會寫文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據說他閱讀的能力很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用這樣的速度讀書,當然能博覽群書,寫起詩賦文章來也得心應手。
蕭綱的文才很好,但長期屬於深官,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輕靡緒豔的文辭描寫上層貴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詞賦格調低下,當時被稱為”宮體。”
公元549年,軍閥侯景率叛軍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憂憤而死。蕭綱即位,為梁簡文帝。
十行俱下———這些文章不需要細讀,十行俱下粗略地看一遍就可以了。
十行俱下:
四海皆兄弟
成語意思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近義詞:四海之內皆兄弟
反義詞:有口皆碑、口碑載道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向孔於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麼可憂愁、可害怕的呢?”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人家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子夏聽了安慰他說:“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