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3)

賀雙卿

望江南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詞中寫的原是極平常的鄉野春景,在現代之前,中國曾有無數這樣的場景。但在詞人筆下,這尋常的春色裏就有不尋常的悲哀。詞人為尋春而行,但尋得的結果卻是紅花綠葉裏都帶著夢幻和哀愁,“欺粉蝶”、“騙黃鸝”將這種情感表達得傳神而別致。下片中也有一對妙句:“拜月”常為許願,“惜花”總是自惜,這些對詞人來說也成了沒什麼意義的事情,則她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整首詞沒有什麼深奧的字句,但描寫詞人的哀苦卻十分有力。於是,這景色襯著感情,也變得少有的淒美。

〖BT2+1〗〖ML〗王昶

洞仙歌〓自題小照

梨雲夢遠,悵春愁誰省,自寫吟魂伴梅影。念暈紅詞句,慘綠年華,都付與、小閣輕寒薄病。

雨絲風片裏,憔悴相如,懶踏尋芳舊香徑。小榻颺茶煙,碧葉愔惜,好占取、鬆蹊蕙磴。隻一片、傷心畫難成,怕點鬢清霜,又添明鏡。

起筆感歎時值殘春,春愁難遣,卻又無人省識自己為何而愁。

“梨雲夢遠”這句,示此時梨花已謝,夢雲已散。梨花開放時,色白如雪,看上去像一片白雲,因而唐人王建(一作王昌齡)詩,有“夢中喚作梨花雲”之句。為著遣愁,作者對著自己的小照,題些詞句,在小照旁邊,繪有折枝梅花,因而有“自寫吟魂伴梅影”之句。接著感念自己這幾年的生活:隻是寫作了一些“綠剪裙腰,紅消眉暈”的詞句,或是整理了一些前人的詞篇,以度此接近中年的“慘綠年華”。而青春的英氣,也往往消磨在這些“小暈輕紅”的詞句之間,不能不有美人遲暮之感。“暈紅”一詞,多用於女子含羞帶怯的容色,或是剛剛吐豔的春紅;現在用以形容詞句,表明詞為豔科,詞人也有這種見解。“慘綠”,指春末夏初的濃綠,“慘綠年華”,表明青春的年華即將逝去。作者此時身居小閣,度著輕寒薄病的生涯,消磨著如許的歲月,麵對小照,自然會產生“都付與、小閣輕寒薄病”的嗟歎。“都付與”一詞,可謂感慨係之。

〖JP+1〗下片進一步寫自己此時的心境。“雨絲風片裏”三句是說:處在寂寞的深春,自己正如當年憔悴的司馬相如,貧居寂處,再沒有心情踏上舊日尋芳的香徑了。“雨絲風片”這一詞句,明湯顯祖在《牡丹亭·遊園》中曾用過:“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皂羅袍》)作者感念自己也正如那位身處錦屏中的杜麗娘,把那韶光看得過輕賤了,語意中充滿自傷的色彩。那麼現在如何打發這種賤視韶光的心情呢?作者在下麵三句作了回答:“小榻颺茶煙,碧葉愔愔,好占取、鬆蹊蕙磴。”這三句看起來很輕鬆,其實是無可奈何之語,既然韶光輕易地便要消逝了,那麼隻有在小榻邊上焚香烹茶,看著茶煙嫋嫋地颺起,欣賞著窗外靜靜的碧葉,或者小坐於鬆下小溪邊蘭蕙夾生的石階上,暫時清領物外的閑適,也算是不負此生的了。結拍“隻一片、傷心畫難成,怕點鬢清霜,又添明鏡”,仍以感慨的心情作結,並回應詞題,與上片之“自寫吟魂伴梅影”句綰合。作者自題小照,本為遣愁,從結句看來,並未達到這一目的。所謂“一片傷心畫難成”者,乃是其精神世界,仍為“愁”字所占,這傷心之處,正是有誌未酬的體現。而“點鬢清霜,又添明鏡”兩語之前,著一“怕”字,更有韶光易逝,華發叢生之歎,暗表舊愁未消而新愁又起,如此著筆,可見委婉曲折中,帶有許多淒楚惆悵之情。

〖JP〗

沈起鳳

三姝媚〓曉發古城,忽忽有倦遊之感

征衣寒未減,正霜飄荒原,潮平古岸。遊倦相如,奈匆匆恨別,離亭送遠。斜月初沉,秋正在、曉天新雁。倚遍河橋,茸帽鞭絲,客懷都懶。

多少叢台廢苑,料幾處殘砧,也停秋怨。我夢江南,悵謝橋柳色,江花同晚。如此溪山,空喚起、西風愁眠。係馬歸心,散入寒鴉千點。

詞題雲:“曉發古城,忽忽有倦遊之感。”詞的上片就是圍繞題意展開的。

上片大意是說,在蕭瑟的秋季,無可奈何地離別古城奔走遠方,為稻粱之謀而漂泊不定,真令自己厭倦。

下片抒發故鄉之思。秋夜砧聲漸停,本是生活中的常事,此處卻說停砧是不忍再怨秋,免得添人悲愁,文心甚細。此三句點明上片“匆匆恨別”“離亭送遠”之所在,經過此三句過渡,又引出下文,寫故鄉之思。“我夢江南”,是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著重點在描寫家鄉景物上。夢見家鄉如此美好的景色,醒來卻聽西風呼嘯,頓惹得遊子百感淒惻,再無睡意。

結拍“係馬歸心,散入寒鴉千點”,謂曉發古城,本當趕路速行,因陡生倦遊之感,乃“係馬”暫停,而此時思歸之心,已如林間寒鴉紛飛不止。而鴉有巢可歸,人竟有家難歸,念之更令人愁苦。

林蕃鍾

梅子黃時雨〓江邊觀人送別,愴然賦之

殘葉離亭,正臨別黯然,聊共尊酒。甚解纜滄波,催人分手。一片愁恨空極浦,半江暝色迷寒岫。孤村口,落日晚蟬,尚抱疏柳。

偏負歌雲舞繡。漸傷心望到,幾處亭堠。笑我亦飄零,淚痕盈袖。涼意尚餘花影外,月明空照人歸後。重回首,玉闌夜寒依舊。

這首詞係觀他人送別而引發自己羈旅愁恨的作品。

上片寫觀看別人離別的場麵。離別的景況,近似柳永的《雨霖鈴》。深秋時節,黃昏江畔,遊子揮別親朋故土而遠適他鄉,“一片愁恨空極浦”,便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下的感受。離人眼中,孤村、落日、晚蟬、疏柳,無不烙上感傷的印記。

下片抒發自己的離恨羈愁。“歌雲”、“舞繡”指代氣氛熱烈的歡聚場麵——親朋故舊的歌席酒筵,然而遊子卻太息“偏負”佳會,不得不流落異鄉,足見此別離之不合時宣。“漸傷心望到,幾處亭堠”,表露朋友之間深為相契的情誼,抒發自己別後的相思意緒。作者與友人的情誼庶幾與之相仿佛。既然是友朋相得,故土難離,又非王命所宣,何必一定要勞燕分飛,空留無窮的悲怨呢?經過這兩句過渡後,下麵便由人及己,歎“笑我亦飄零,淚痕盈袖”,其悲涼之感,令人心驚魂銷。蠅頭微利,蝸角虛名,驅使我輩別親去友,淪落他鄉。“涼意尚餘花影外,月明空照人歸後”,花留影而惟“餘”清秋涼意,月色明而獨“照”孑然一身,景中含情,惆悵之感幽幽動人,益顯羈旅遊宦之孤寂無聊。“重回首,玉闌夜寒依舊”,登樓斜倚玉欄杆,回頭凝望遠方,那是故鄉所在,然而故鄉迢遙,渺不可見,遠望當歸,倍覺秋夜清寒入骨。

洪亮吉

唐多令

真氣本無前,豪情忽欲顛。一百番、沉醉酣眠。亂摘九天星與鬥,權當作,酒家錢。

寥廓約頑仙,踏紅雲種田。待秋成、歲月三千。擬釣六鼇滄海去,雖不飽,且烹鮮。

“真氣本無前,豪情忽欲顛”,一上來兩句,就直抒胸臆,坦陳自我的性格和作風,狂氣飛動,躍然紙上,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狂者,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發見於外者也”(《蕙風詞話》)。正因為“不合時宜”,才會有在一般人看來是超逾常規、不合禮儀的“顛狂”之舉。這裏,洪亮吉通過自剖心跡,實際上表明了自己是不合時宜的狂狷之士。狂士的一個帶普遍性的文化行為,便是痛飲杯中物,借酒後的激烈而反常的言行,來發泄對現實社會的牢騷憤懣。故詞的下一句說:“一百番、沉醉酣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澆愁與泄憤。對於與時與世多忤的狂士來說,憂愁與憤懣常常驅走了又重來,故詞人發誓要痛痛快快醉他上百次,求得精神的解脫。狂士往往是窮愁潦倒、一文不名的,想喝酒,卻常缺酒錢,怎麼辦?詞人仰望蒼天,忽發奇想:“亂摘九天星與鬥,權當作,酒家錢。”這真是驚天動地之筆,驚天動地之想,驚天動地之舉!詞人的顛狂,已經超逾人世的範圍,到了向九天索要酒資、要亂摘星鬥權當酒錢的地步。其人之狂,亦已甚矣!至此,狂士形象的塑造,已經達到極致。

詞的下片,續發狂浪之思,幻想要在大醉之後升天為仙,成為在上界任情耕種漁獵的真正自由人。換頭二句“寥廓約頑仙,踏紅雲種田”,承上片“亂摘九天星與鬥”的幻想而來,說是自己不單要上天摘星鬥作酒錢,而且還要在遼闊的仙界去邀約那些無拘無束的散仙,和他們一起踏著紅雲,種田為生。天上種田,農作物三千年一熟。詞人幻想自己今番耕種之後,就要在那裏守候三千年,等待秋收了——也就是說,這次飛升,就成了遠離凡塵、長生不老的上界自由人了。並不打算死守天上那幾畝農田,還要自由自在地到滄海去垂釣取樂,“擬釣六鼇滄海去,雖不飽,且烹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