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理財習慣和財商——通向財富之路的好夥伴(1 / 3)

第2章理財習慣和財商——通向財富之路的好夥伴

理財,需要良好習慣相伴隨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一個人的財富很大程度上也與其性格有著重要的關係。要想發財致富,除了擁有致富的欲望,良好的理財習慣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很多人知道理財能讓人富裕,但是,很多人都無法長期堅持下去,這也是大多數人理財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財大師並非是天才,隻要善於運用常識,並且身體力行地堅持好習慣,總會有所收獲。

一位美國人在自己撰寫的一本名叫《成為百萬富翁的8個步驟》的書中總結了眾多富豪的致富經驗,這些經驗也為立誌成為理財大師的普通人們提供了諸多的行動指南,其中包括:“從現在就開始投資。無論是積攢孩子的學費,還是購買樓盤,都得製定理財目標,並一心一意地去攀登。先求一壘打,不要隻想全壘打,別眼高手低,有錢的人並非一開始就有錢。投資必須習慣成自然,不論投資金額多少,隻要做到每月有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大多數人。”以上美國作者總結的經驗其實都是比較具體化的科學理財習慣。從根本上來看,無論貧富,人們都應該重視對良好理財習慣的培養。

概括來看,擁有良好的理財習慣需要具備以下幾點:勤奮、節儉、理性決策、量入為出、長期為目標儲蓄、精打細算、積極主動、勤於思考、善於觀察、集思廣益等。隻要善於運用這些指導我們的理財活動,久而久之,你就會獲得成功。例如:努力地保持收支平衡,在做每項投資之前要做出項目比較,經常檢查財務狀況,決策之前經常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經常書麵記錄收支情況,經常使用定期定額方式來投資,清楚自己的財富分布狀況等。

具備了良好的理財習慣,就如同擁有了一種靈活而合理的支配財富的能力。理財習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在後天培養出來的。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理財習慣呢?

1. 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金錢和財富是為我們所用的,不要讓金錢成為駕馭我們的主人。

2.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抵抗壓力的能力。市場競爭是激烈和殘酷的,真正笑到最後的勇士背後也有其不為人知的艱辛。在理財和投資的道路上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抱著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來麵對競爭和壓力。

3. 獨具慧眼,善於捕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培養自己對身邊經濟事物的敏感程度。財富的積累是沒有止境的,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理財者,就必須獨具慧眼,擁有長遠的目光,並善於從大部分人未認識到的領域去獲取商機。

4. 注重效率。在理財投資中,一定要懂得貨幣的時間價值,並且學會利用貨幣的時間差獲取更多回報。

5. 懂得理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理財投資活動中,切勿抱著僥幸心理為獲利而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公共利益。要學會合理、合法地賺錢,不要做違背公共道德的事情。

6. 擁有自信和勇氣。想要成為富翁,就要敢於麵對挑戰,具有一定的魄力和智慧,做到勇敢但不魯莽。同樣的機會,能帶給自信的人財富,卻帶給盲從的人損失。所以,必須要相信自己,不能沒有冒險的熱情,也不能失去理智。

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擁有了很多良好的理財習慣,並且能堅持將其運用到日常的理財投資活動中。以下就是其理財習慣中的一部分:

1. 利用市場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 根據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

4. 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留意其未來5~10年能賺多少。

5. 隻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 視通貨膨脹為投資的最大敵人。

7. 把自己在財務上的成功建立在對投資企業的了解之上。

8. 不拘泥於投資帶來的短期收益,更期待其長遠的發展空間,做到“投資不投機”。

9. 堅持自己的信條,不因外界因素的幹擾而改變自己的做法。

10. 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的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隻注意兩點:買什麼股票和買入價格。

從巴菲特的這些理財習慣中我們不難看出,理財的關鍵就是堅持、耐心和自信。

勇敢機智地麵對理財風險

很多人會選擇穩妥、安全的理財方式去實現自己金錢增值的夢想。但是這種積累方式不僅緩慢,而且獲利微小。因此,渴望成為一個理財高手和賺錢能手,就必須具備冒險精神。風險和財富的多少往往成正比的關係。

沒有冒險精神,也就意味著沒有承擔風險的勇氣,這很難讓人走向成功。理財風險是導致理財出現虧損的潛在可能性。如果我們不正視理財所具有的風險,那麼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理財風險是具有兩麵性的。任何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風險。要想獲得預期的回報,不僅需要承受風險,還要具備應變能力。

在理財投資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憑借著自己麵對風險時的勇氣和智慧獲得了成功。網絡英才張朝陽就是其中一位。

在創業時,他沒有到銀行去貸款,也沒有搞集資,而是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尋找風險投資。這是一條充滿了風險的道路,但是這種風險伴隨了他創業的日子,並且為他今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來到美國後,他先後說服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愛德華·羅伯特教授以及他的導師尼葛洛·龐蒂,後者更是先後拿出了22.5萬美元注入了他的公司。回國後,他與國內有關部門合作開發了“中國工商網”,他創辦的愛特信公司也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隨著前期投資的耗盡,他也陷入了資金困境,他隻能再次踏上融資之路。由於項目本身具有的市場潛力和他的個人魅力,1998年4月,他二期融資成功——世界芯片業著名企業英特爾公司聯合香港恒隆地產、國際數據集團以及美國哈裏森公司,共同向他提供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隨著融資的成功,他和他的企業逐漸走上了成功之路。他就是張朝陽。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投資講求時間和效益的當代,借助風險投資進行規模經營已經成為很多行業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起風險意識,並且要善於利用風險,在風險中為自己創造機會。

風險越大,往往利益越大,我們可以利用風險來獲利,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來規避風險。第一次投資之時,最好不要承擔太大的風險,要給自己留下後路。但是,如果你的資金比較充裕,有穩定的收入,也具有冒險精神,且對投資市場比較有信心,那麼也可以考慮一些高風險的投資組合。總之,我們要學會駕馭風險。對於在風險中失敗的理財投資者來說,學會從失敗中領悟經驗比對失敗結果耿耿於懷更加重要。年輕時多經曆風險,對以後的理財投資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承受風險的能力依照個人的心理素質和財務狀況而定。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個人所具有的風險偏好也是不同的。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其所選擇的投資方式也有著重要的關係。保守型的理財者適合低風險的儲蓄、貨幣基金、國債等投資工具。穩健型的理財者適合中風險的平衡基金、房產、信托等投資工具。激進型的理財者則可以選擇高風險的股票、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投資工具。每個人抗風險的心理能力都不一樣,這就需要理財者在清楚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之後再決定理財工具的選擇。

正視你的家庭財務危機

有品質的生活需要以物質為基礎,幸福的家庭需要對財富進行健康的規劃,而在這之前一定要學會正視家庭理財的危機。沒有正視家庭理財的危機,就會忽略家庭理財,這就很容易讓家庭保障缺失,從而也就很難擁有幸福和有品質的家庭生活。

理財與幸福和有品位的生活密切相關。理財是一種對人生、家庭的規劃思路和觀念。當你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有了生活的壓力之後,就會明白理財與幸福生活的聯係。在美國的一些大都會,有所謂的“dead time”時間段,也就是每天的淩晨1時到4時,在諸如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快餐廳中就會出現一些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從事體力勞動。很多人會認為他們一直生活窘困,並以體力勞動為生。但是,背後的真相卻令人吃驚。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擁有令人豔羨的職位和財富,因為他們忽視了對財富的管理和規劃導致過度消費和投資失敗,因此也就不得不在老年麵臨生活的窘境。如果他們從年輕時正視自己的理財危機,就會獲得更加幸福的生活並維持長久的家庭幸福。

以下幾點是現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理財危機,隻有全麵地了解這些,並避免或者合理地解決這些危機,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財富。

1. 子女變少了,花錢變多了

在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前,一個家庭裏不僅僅隻有一個孩子,人們都希望子孫滿堂。但是,隨著計劃生育觀念的推行,一個家庭往往隻有一個孩子。由於父母的重視和疼愛,花費在孩子身上的費用卻逐漸增加,並開始影響到整個家庭的財政狀況。

2. 家庭成員變少了,負擔變沉重了

現代家庭結構已經與傳統中國“三代同堂”的家庭組成形式有了很大的區別。隨著時代的發展,婚後夫妻多會自己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於是日常消費品、房子、汽車、撫養孩子等都成為了自己的任務,很多經濟基礎不穩固的新婚夫妻顯然需要為此傷腦筋。

3. 掙得越來越多,花錢越來越費

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情況已經出現了變化,在很多的現代家庭中,夫妻一般都出去工作,因此獲得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物價也在增長。最重要的是,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很多人開始瘋狂地追逐物質。這些情況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家庭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