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理財策略和技巧——理財投資的成功寶典(2 / 3)

4. 性格

理財方式多種多樣,對它的選擇還與個人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每種理財方式都有一定的風險和優缺點:儲蓄傳統保守,國債安全,股票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房地產保值性和增值性較強,保險有助於將來受益。每種理財投資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性格來選擇。如果你屬於激進冒險型的投資者,心理素質也好,那麼就可以選擇將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股票。如果你屬於穩健型的投資者,國債、儲蓄、保險和收藏則比較適合你。

1. 你去看電影要買20∶30的票,小姐卻告訴你已經賣完了,隻剩下午夜場的票。她還告訴你,20∶45在小廳有一部新電影上映,不過你沒有聽說過那部新電影的名字,你會:

A.購買新的電影票

B.買午夜場的票

2. 你去專賣店買衣服,看中一套西服,但你喜歡的顏色缺貨。售貨員小姐告訴你,在其他連鎖店肯定有,不過現在是打折季節,不能為你特別保留。你會:

A.馬上趕到另一家連鎖店

B.買下手中的西服

3. 你準備買電腦,店員告訴你,如果你買銷售展示用的樣品可以打8折,全新的電腦則沒有折扣。你會:

A.選擇打8折的電腦

B.選擇全新的電腦

4. 失去工作一段時間的你終於獲得兩個新的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薪水比你原來的高許多,卻必須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另一個工作的薪水一般,卻相當輕鬆愉快。你會:

A.選擇高薪、壓力大的工作

B.選擇低薪、壓力小的工作

5. 你隻能從兩本書中拿走一本,其中一本是你最喜歡的作者寫的書,但他的前兩本書令你相當失望。又有一本熱門的暢銷書,可除了暢銷之外你對它一無所知。你會:

A.選擇暢銷書

B.選最喜歡作者的新書

計分說明:每道題選A給分,選B不給分。問題1得1分;問題2得1分;問題3得5分;問題4得10分;問題5得1分。結論:11到18分為投機型,5到10分為投資型,0到4分為儲蓄型。

不同年齡階段的投資組合方式

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理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受時間、專業的限製,大多數人對理財缺乏了解。從理財的角度講,人們在投資產品、投資組合方式上的選擇,取決於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不同。

人生短暫又漫長,我們每個人都有幾十年的生命周期。人的一生都要經曆不同的生活階段,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理財的目標、理財方式、理財心理都有所不同。如果我們把握不好人生各個階段的特點,不清楚各個時期的理財特點,那麼很可能導致理財行為的失敗。所以,我們在選擇理財和投資方式的時候要從適合自己年齡階段的角度出發,選擇出適合我們的投資組合方式。

1. 幼稚期的理財

從我們出生到5歲,這是我們人生的開始階段。我們沒有完全的行為能力,當然也就無法從事理財活動。我們年幼之時的衣食所需,都是由父母或者監護人提供。在我們接受教育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完全的經濟能力,也沒處在一個持續的賺錢階段,因此大多數人都沒有理財的能力。

2. 單身期的理財

對於18~25歲之間或者單身期為2~5年,剛剛踏入社會的未婚男女來說,因為經濟收入的不穩定和數量少,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比較低,除了對轉賬、彙款,通過電子渠道辦理金融業務,購買耐用消費品之外,其他的投資活動相對比較少。此時應為人生理財的探索階段,不要著急實施理財行為,但可以逐步嚐試製定理財計劃,這時的理財不是為了獲利而是為了積累經驗。

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們可以規劃購買一個10年期的定期保單,受益人給父母,用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銀行存3~6個月的最低個人儲備金作為基本花費或者緊急備用資金。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拿出自己資金的60%來購買風險較大、長期回報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彙、期貨等金融品種,30%用於定期儲蓄,購買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比較安全的投資工具,最後剩下10%用於活期儲蓄。

3. 家庭形成期的理財

年齡處於25~34歲之間的未婚,或者已婚1~5年的朋友,經濟情況逐漸穩定,收入逐步增加,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抗風險承受能力也有了提高。在這個年齡段之內,人們主要麵臨的是家庭建設方麵的理財任務,如結婚。結婚期間無論是辦酒席還是一切瑣事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買房,如果在家庭不能提供住房的情況下,新婚男女就要在購買住房上做出理財計劃。除此以外,人們的信用卡消費也在增加,對汽車信貸和購房信貸需求增強。

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們可以考慮把收入的50%用於購買股票或者成長型基金,35%用來購買債券、保險,15%用來做活期儲蓄,保險則可以選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險、健康險。對於該年齡段的人們來說,消費的能力提高了,因此需要手頭有比之前更多的活錢支配。所以,應該適量增加活期儲蓄的份額。此階段的人們開始注重投資的收益,資產增值的願望也愈加迫切了。如果逐漸養成了理財投資的習慣,會為將來的幸福生活打好基礎。如果25歲時你每個月拿出200元投資於股票型基金,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它的年回報率為8%,那麼等到你65歲之時,你就會擁有70多萬的資產,而此時你實際投入的現金則不到10萬。

4. 子女教育期的理財

孩子誕生之後,孩子的教育費用會猛增,子女的教育期一般會持續20年左右。這階段的人們已經有了較強的風險承受力,投資品種也增加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高風險和高收益品種的投資方式減少了。在此時,不僅有孩子需要撫養,有些家庭有老人需要照顧,因此我們需要規避一些風險。此階段,很多人會考慮買房,用房子轉化成長期儲蓄的一種形式。很多家庭還會準備子女的教育資金,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做準備,或者還會選擇購買一些符合家庭情況的保險來規避風險。

對此階段家庭理財投資來說,可以將家庭收入的40%投資股票或者成長型基金,但要注意風險的規避;40%用來購買國債或者存入銀行,還可以用於教育費用;10%用於保險;10%作為家庭緊急情況時的備用。

5. 家庭成熟期的理財

當家中的子女長大成人,人生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家庭也往往走入了穩定期。家庭的財產狀況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工作已經穩定,子女已自立,家庭收入較高。人們在經過了社會的磨練之後會變得成熟和理性,投資風格也逐漸穩健,並且已經有了很強的風險承受力。此階段,可以選擇外彙買賣,在債券和貨幣市場進行直接投資,也可以進行第二次置業。由於年齡的增長,可以在人壽保險等險種上增加投資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期的人們往往比較忙碌,因而在理財精力上會稍顯不足。此時要注意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選擇一些定期定額的投資理財方式比較好。

在此階段,人們可以將30%的家庭資金用來做如外彙、期貨、股票、股票類的基金等高風險的投資;40%資金用於儲蓄退休金和養老投資。除此以外還要留出10%的資金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備用金。在這時,需要注意對退休期的財務狀況進行合理地規劃。

6. 家庭退休期的理財

一般在55歲以後,人們就進入了退休期。這時期是人們享受一生耕耘結果的時候,旅遊、休閑活動方麵的支出開始增加,有的人還會把自己資產拿出來補貼家用。雖然此階段的人時間寬裕,經濟富足,經驗豐富,但是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因而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低。這時期的理財應該遵循身體健康第一,財富第二的原則,注重投資帶來的風險,並且要以保值、安全、穩定為目的,選擇一些溫和保守型的投資。畢竟,如果有人在退休時把畢生積攢下來的金錢都賠光,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我們可以選擇將閑錢存在銀行,也可以將投資組合中債券的比例適當增加,還可以嚐試購買開放式基金,但是大部分人應該要以追求低風險為出發點。

在此階段,我們可以選擇這樣的投資方式:用50%的資金進行儲蓄或者購買債券;40%作為活期儲蓄;10%用來投資股票或者股票類基金。當然,如果留下了大量的剩餘資金,還可以將財產轉移到下一代。

不同人生階段在理財方麵應該采取的不同措施和策略。可見,理財是貫穿我們一生的功課,為了得到幸福和享受快樂,我們必須針對人生不同時期製定合理的理財計劃。

增加理財品種,分散理財風險

分散投資是將資金分散地投入不同的行業、企業、市場等,講究投資的組合化,因此也就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理財投資者應轉變隻求穩定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念,尋求既穩妥、收益又高的多樣化投資渠道,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財收益。

俗話說:“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這個道理同樣也可應用於我們的理財投資活動中。可見,增加理財品種,可以有效地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如,我們購買股票選擇投資股市,不要隻購買一隻股票,應該將資金分散開,同時購買幾隻股票。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彼得·林奇就十分重視增加理財品種對風險的分散作用。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他認為,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裏隻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諾基亞公司、德州儀器等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隻需要一個以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

可見,分散理財具有一定的好處,你選擇投資的各種投資對象基本上不可能同時漲跌,即便發生了這種情況,其幅度也不會相同。因此,理財風險也就隨著單一投資之間漲跌的相互作用被部分抵消掉了,風險也就隨之降低了。

就像是“股神”巴菲特所說的那樣,投資的第一個原則是不要虧本;第二仍然是不要虧本。而要做到這一點,資產配置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資產配置是任何投資策略重要的一環,通過平衡具有不同相關性的資產類別,投資者很可能獲得最高的回報和承擔最低的風險。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理財投資品種進行資產配置,實現分散理財風險的目的呢?

1. 在選擇理財投資品種的時候,盡量選擇價格走勢呈反方向的。當投資組合中各投資品種回報率走勢呈反向軌跡,或齊漲齊跌趨勢不明顯時,其分散理財風險的效果就越好。如,黃金是降低風險的良好投資品種,其價格走勢與股價走勢不一定具有正向關聯。一般來說,當股價下跌時,金價一般都會上漲。而當因為不可抗力導致的災難發生股價大跌之時,金價的上漲幅度會更大。

2. 增加理財品種要講求適度原則,並不是理財品種越多就越好。有時,理財品種過於分散,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不僅會增加管理的成本和精力,還會降低分散風險的效果。因此,人們沒有必要為了降低風險而盲目刻意地去追求理財品種的數量。巴菲特一直認為:過度的分散化投資,將會讓投資者難以從自己看好的企業和行業增長中獲得應有收益。他還認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也就四、五隻,比如他長期以來重倉持有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公司、安海斯公司等。

分散風險、組合投資是家庭理財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而組合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理念。它是將全部財產看成一個整體,然後分割成若幹“塊”並將之分配到不同風險收益程度的投資品種上,以便在一個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上得到最佳的總體回報。那麼,在做組合投資時,在分散投資方麵,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分散投資地域

如果將資金投向不同的地區,就可以很好地減少某個地區經濟下滑對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將經濟下滑之地的部分資金轉移到經濟繁榮的地區。

2. 分散投資對象

在同一個投資領域內可以將資金投向不同的對象。全球聞名的傳媒巨頭默多克,就深諳此道。在傳媒領域內,默多克就將投資分散投資到了更多的報紙、電視台上。他所創建的新聞集團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國際性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淨資產超過400億美元。集團經營的核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發行,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書籍出版以及數字廣播、加密和收視管理係統開發。除此以外,當我們購買股票時,不要隻購買1隻,可以選擇性地購買多隻。在選擇股票的時候,也不要集中購買一個產業。在投資地產之時,我們可以買下不同地段,不同用途的投資品種,不應僅僅局限於商店、住宅等少數品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