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工作著,快樂著
如果說人是為了生存而工作,那麼工作支撐著我們生存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我們就應該快樂;如果說人是為了家庭和下一代努力地工作,那家庭和孩子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欣慰也應該有工作的一份功勞。
快樂地工作是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樂趣,而消極地對待工作,隻會使你身在快樂之中卻毫無知覺。工作有時也會帶給我們一些煩惱和疲倦,譬如讓我們的生活節拍加快,讓我們每天的行為周而複始,反複輪回,因此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尋找工作中的快樂,讓快樂地工作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比如,我有一次在製作奶酪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材料沒有準備齊全,火候把握不好,在拿下灶台的時候又燙了自己的手背,這讓我原本愉快的心情似乎要降入穀底。但是,我問自己:你就會因此消極悲觀嗎?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這塊奶酪正是因為少或者多了樣配料而與眾不同呢!這就是我的發明創造,我應該為之驕傲。
工作本身也有快樂,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在職場上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人喜好抱怨自己的工作,且工作時的情緒常常萎靡不振,甚至言行舉止表現得消極與悲觀。他們或許會埋怨自己懷才不遇、欠缺亨通的時運,也或者是羨妒他人的成功,感歎自己能力不如他人,但是,真正讓這類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消極與悲觀。當我們對自己的工作無法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時,往往也就表示我們無法專心投入工作,做起事情也總是毫無活力,缺乏應有的熱情,更糟糕的是,這種近乎懶散的行為,經常會使人在麵對工作的挑戰時,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相反,一個對自身工作保持樂觀與進取態度的人,無論遭遇工作上的順境或逆境,總是能充滿活力、行動準確,並且樂於擬定行動計劃,排除所有工作上的不順利。所以,你不能總是期待工作能給你帶來快樂,而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從工作中尋找快樂。
工作上的樂趣與員工的生產率、創造力、士氣、滿意度、保持力,還有利潤率都有著直接的關聯。根據美國賓州大學針對人壽保險業務員所做的調查顯示,在資曆較深的業務員當中,行為思想較為樂觀者的推銷成績,比起悲觀者要高出37%的比例;而在新進人員之中,樂觀者的推銷成績也要比悲觀者高出20%的比例。因此某些保險公司一反常態,轉而雇用那些沒有通過應考,但是性格與思想卻較為樂觀的人員,進而使得公司的整體業績提高了一成左右。
那為何對職場保持樂觀態度的人,能夠讓工作表現得較為出色呢?主要是因為樂觀者與悲觀者在麵臨挑戰與挫敗時,前者所采取的應變方式較為積極,這也就是說,當事情有所差錯時,樂觀者會自我檢視,並且找出失誤之處加以改進;而悲觀者想到的卻是先責怪自己或怨天尤人。可想而知,事情的進展與個人在職場上的發展,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
無論現實狀況還是科學研究,都表明樂觀又積極的思想,能給人們帶來積極的作為,並且有助於事務的順利發展。工作中充滿樂趣可以減輕重負、緩解壓力、促進溝通、緩和衝突、凝聚員工、消除厭倦疲勞,還能創造出大量的積極向上的活力!
因此,我在這裏提供幾個能夠讓人保持樂觀的方式,使大家在職場上根除悲觀的習性。
1.在工作職場上發生令人沮喪的事情時,我們應先靜下心來將自己的想法、感受,逐一且忠實地記錄下來。
2.在記錄好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後,我們要做的事情,便是針對負麵情緒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做法。舉例來說,當你認為自己十分厭惡目前的工作,而且一心想要改變工作環境時,你能對自己提出的建設性做法是留意招聘廣告,或者專注在工作中較為有趣的部分。
3.當你麵對自我思索過的“分析表”,應當按照事態的發展形勢,進行客觀且全麵性的評估,采取可行的做法加以執行。如果某些想法與應對措施讓你感到猶豫不決,就適時提醒自己:先保持樂觀的態度,再靜觀事態的發展。
另外,樂趣、歡笑、幽默——都是可以使人神清氣爽的法寶。它把我們與那些有趣的事物聯結在一起,讓人幾乎不可能有孤獨感和被排斥感。當你感到情緒低落、奮受壓力、疲憊不堪或者心情不好,難以正常發揮工作能力的時候,笑聲可以使這種狀況完全改觀。
唯有積極的想法才能產生積極的做法。我們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最需克服的就是悲觀意識,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果斷力和行動力。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積極進取,或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原本具有的能力將隨之逐漸退化,並且毫無成長進步的空間可言,如此一來,隻會使自己麵臨越來越多的生存危機。換句話說,對於任何工作,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並且投注所有可能的力量和精神,即使是寫信、接聽電話、接待客戶等事宜,也應聚精會神地去做,隻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活力、勤於努力、行事果斷,那麼無論遭遇到多少挑戰與困境,都能憑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加以克服,讓自己在職場上處於優勢地位。
工作的快樂與否,很大意義上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如果視工作為享受,那麼我們就會努力的去享受,然後努力地工作,取得滿意的結果,從中又得到另一種快樂,於是便成了良性循環。如果把工作當作一種痛苦的曆程,便會心生不滿,萬事抱怨,敷衍了事,一事無成,從而滿懷怨恨——不止對別人怨恨,也對自己怨恨。境由心生,大體便是如此,說白了,不過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麵對眼前的一切,能夠知足的人感到生活在快樂的仙境中,不知滿足的人就擺脫不了凡俗的境界。總結世上的一切原因,善於運作的人就能把握機會,不善於運作的人就處處陷入危機。
工作著,快樂著,這個信念是需要一生記住的。
8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我們常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付出和收獲都是守恒的,隻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獲。
“No pains, no gains.(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這句西方著名的諺語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存在沒有付出就有收獲的美事。人們被太多的甚至被誇大的所謂“挫折”、“打擊”、“付出”弄混了頭腦。沒真正學會付出就開始抱怨了。但這也正是告訴我們,隻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獲,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不會對你的努力視而不見。
傑瑞是我去年推薦做了保險公司壽險代理人,前一段時間碰到他,他完全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很難想象一年前他來找我谘詢時頹廢的樣子。傑瑞看到我臉上驚訝的表情,於是微笑著向我說起了自己這一年來的工作體會。他說:“回想這一年多來,有辛酸也有喜悅。每當自己受到挫折,心情鬱悶時,我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在為誰付出?為客戶?為自己?有很多人,自己還沒弄懂保險是什麼就開始去推銷。做保險自身建設很重要,因為客戶有權利拒絕你,尤其在他還無法信任你的時候、還不了解產品的時候。用我們心底的良知做出選擇與鑒別:為自己定位——我要的,是我能的!否則,就離開這個行業。”傑瑞至始至終的自信微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時間我有些恍惚,我無法把他和一年前那個整天隻想著做夢發大財的年輕人聯係在一起。但我又不得不承認,傑瑞用一年時間弄懂了保險業務,更重要的是他收獲了自信的微笑,他也明白了沒有付出是不會有收獲的。
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總認為自己的付出大於收獲,付出和收獲完全不成正比。通過了解,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那就是他們把收獲完全等同於薪水、獎金了,他們認為自己為工作付出了那麼多的汗水和智慧,而有時候的努力得到的僅僅隻是老板的一聲表揚,甚至隻是一個讚許的目光和微笑,而這些與自己的辛苦工作根本無法劃等號,這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被老板抹殺了,因而導致了心理不平衡,進而影響他們在以後工作中的表現。而糟糕的表現自然無法得到上司的認可,時間一長就陷入了惡性的循環之中了。
如果老板告訴你:“在未來10年裏有80%的主管是由現在的業務員擔任,你能相信嗎?”我們經常聽人說:“幹什麼幹?多幹少幹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付出又得不到回報。就算你拿走地上的紙片,擦幹淨辦公室的桌子也不會因此多拿一元錢。”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多麼片麵和膚淺,付出和回報總是守恒的。可惜他們不對等,大多數員工隻重視工作的待遇,斤斤計較自己的薪水,卻忽略其他方麵的回報,比如:在工作中認識的新朋友,拓寬了交際麵;工作中學到的新本領,開拓新的生活領域;自身價值的提升,工作能力的增強;才能的最大發揮,實現自我的滿足感等等,這些都是你付出的回報,包括你領取的薪水和獎金,這些就是收獲的全部。隻是它們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但都來自於你的付出。物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能量守恒定律”,其實,你的付出和收獲之間也是守恒的。所以,你必須堅信,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因為在春天裏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所以才在秋天有了豐收的喜悅。也就是說任何事情沒有付出絕不會有收獲,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人在成就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先搞懂這個法則,任何投機取巧的行為隻能讓你獲得一時的成功。但長期以這種僥幸的心理取勝最終對你將是一種莫大的傷害。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要想得到,必須先付出。就像銀行的存款一樣,要想從銀行取到錢,就必須得先存錢進去,生活和工作中的原理也是一樣的。
付出就會有收獲,但有時候你必須有耐心等到果實成熟的時候。就如同付出、等待、收獲,這個質樸的農民千百年來所奉行的準則一樣,這也是在職場獲得成就的必經之路。很多人以為付出立即就能有收獲,因此當他們不能馬上看到結果時,內心的焦躁就占了上風,以為自己的付出是沒有價值的,其實他們需要的隻是靜靜地等待。
缺乏耐心的銷售人員會以為三兩個客戶的拒絕就代表了所有潛在客戶的聲音。拒絕等待使他們先前的努力化為了烏有,而最糟糕地是他們養成了放棄的習慣,這使他們永遠無法成為頂尖的銷售精英。
缺乏等待的耐心使職業者的成長時斷時續,而且在需要他們付出的時候也會顧慮重重。他們害怕挫折和孤獨,寧可選擇逃避來讓自己好受一些,可心裏又很清楚:什麼事情的成功不需要接受挫折和忍受孤獨呢?
晚年的雷諾阿身患嚴重的關節炎,手部關節的扭曲、變形和痙攣,使他畫畫時的每個微小動作,都會引起持續的疼痛。朋友們都很好奇:為什麼他寧可付出忍受疼痛折磨的代價,也還要堅持畫畫呢?雷諾阿說:“疼痛會過去的,但是美麗卻保留了下來。”
我相信雷諾阿是在享受付出的過程,而不是在忍受什麼。他有信念、有勇氣、懂得在痛苦中尋找快樂,這和那些能夠獲得持續成長的職業者極其相似。
自己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要成功就必須清楚,想法和行動同樣重要,如果你隻是每天把目標掛在嘴邊,而不去付諸行動,那你的目標就永遠隻是空想,永遠都不會成功。隻有積極行動,才能證明你的目標,實現你的價值。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以後才能有回報,所以人一定要勤奮。那麼人應該怎樣付出,付出在哪裏?這一點很重要,勤奮的道理也一樣。太多的例子讓我們知道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付出的,而付出和回報之間的關係就像商業交易,隻有付出相應的價格才能得到等值的商品。
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腦力也有限。命運是公平的,給每個人的時間也是一樣的,你用在什麼地方,或一段時間內在什麼地方付出,回報就會出現在那裏。
一位著名的作家說過:“偉大的事業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會出現。”可是在現實中,我們卻偏偏總是忽略這一點,總是給自己找借口,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然而作為職場中人,如果不能做到付出,就不能有回報,因為付出和回報是相等的。
付出需要的是行動,而態度則決定了行動的積極性。要想主動地、積極地行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培養積極的心態。很多人缺乏的就是積極的心態,而這又直接影響了他們行動的積極性。調整好心態,積極的麵對一切,而行動起來,那為此所做出的付出,就有相等的回報。
每個人都應努力工作,付出得越多,才會收獲得越多,而做事草率、投機取巧的人,是永遠看不到成功的。
9要做就做到最好
“要做就做到最好”體現的是態度、能力、敬業精神,一種高度的自驅務,一種找準目標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一種有思想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怎樣幹的負責精神。
在我第一次讀到《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時,震撼我的不是加西亞的忠誠、敬業等等的優秀品質,而是作者哈伯特自己信守的工作原則——要做就做到最好。讓我感到的震撼的原因是,它完全好像一個人的宣言,一種內心對完美的執著追求。我認為,能夠這樣做的人,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一個無限接近成功的人。
這樣的人是最讓人敬佩的,因為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討好上司,給同事看,完全隻是自己內心力量的驅動。這種高度自動自發的態度和精神,是身處職場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和具備的。任何員工都要從嚴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作為一位優秀的員工、做最出色的人是起碼的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即使是打掃衛生,也要打掃得最幹淨。從每一件小事情做起,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這就現代老板對每一位員工的要求。不管處於什麼崗位,你都應該把事情做細、做好。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最好,並且能夠一直把小事做到最好,這就是偉大之處。
我個人比較偏愛日本生產的汽車,因為我知道無論是什麼品牌、什麼價位的汽車,那一定是他們能夠生產出的最好的汽車,所以,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們。當然,我的這種偏好來源於我從書上看到的一則有關日本的故事。
在日本國民中一直傳頌著這樣一則動人的故事:多年以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生。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將從這裏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為此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幹出成績來!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這個漂亮姑娘去洗廁所!對於洗廁所這樣的工作,除非萬不得已,一般人都不會主動承受,更何況一個細皮嫩肉、喜愛潔淨的少女呢?她能幹得了嗎?
一開始,她雖然不停地暗下決心,鼓足勇氣去嚐試,去適應,但是,真正用自己白皙的雙手拿著抹布伸進馬桶裏時,視覺和嗅覺上的反應還是侵襲而來,讓她感到惡心,胃裏立即翻江倒海,想嘔吐又吐不出來,實在太難受了!而老板對工作質量的要求是: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
她當然明白光潔如新是什麼含義,也知道這樣高標準的質量要求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她為此而痛苦,陷入了困惑與苦惱之中。她也想過退卻,想過辭職另謀職業,但是她又不忍心自己人生麵臨的第一課就以失敗告終。她認為那是非常丟人的事情,她真的不甘心就這樣敗下陣來。她想起了自己剛來的時候曾經下過的決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可是,即使她憋足了氣要幹好工作,還是適應不了這樣的工作環境。
就在這時,一位令她感動的同一單位的前輩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苦惱和困惑。他並沒有對她反複說教,而是親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為她樹立工作的榜樣。
首先,他非常愉快地幫她進行工作示範,一遍一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得光潔如新。然後非常得意地去欣賞自己的工作成果。接下來,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強。
這讓她非常感動,他不用多少語言就告訴了他一個極為樸實的道理:光潔如新的要點在於新,新的東西就一點也不髒,新的容器裏的水是完全可以飲用的;反過來,隻有馬桶裏邊的水達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馬桶抹得光潔如新了。而這一點已經被證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就這樣,這個日本小姑娘從前輩的關懷、鼓勵中獲得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她激動得不能自持,從身體到靈魂都震顫不已。她從目瞪口呆到熱淚盈眶,從如夢初醒到恍然大悟,從痛下決心到付諸行動:就算今後一輩子洗廁所,也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廁所人。
從那天以後,她開始振奮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廁所的工作中。她的工作從來沒有老板在身邊監督,但她始終以前輩做榜樣,使工作質量達到前輩的水平。當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過的馬桶的水,既是檢驗自己的工作質量,也是檢驗自己的自信心。
正是這種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使她邁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這種精神,她可以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難,從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開始了她人生不斷從成功走向輝煌的曆程。幾十年的光陰很快就過去了,後來她成為日本政府內閣的主要官員——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我非常欽佩她的勇氣,我更讚賞她追求完美的執著。我們不妨時時地自問:我已經做到能夠毫不猶豫地喝下自己刷的馬桶裏的水了嗎?如果你有哪怕一絲的猶豫,那就說明你還沒有做到最好,你還需要再加把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走向成功是因為你選擇了不讓生活選擇你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一種得過且過的生活,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種追求完美的生活。職業人士成功的秘訣就是他們總是不滿足於一般的工作表現,他們不論到哪裏,不論是什麼工作,再困難再辛苦,隻要手上接受一份工作,隻要肩上擔著一份責任,就始終堅守一個信念,要做就好好做,認認真真做點事情,做點成績,才能麵對企業、麵對上司、麵對自己。
職場中人應該養成這樣的好習慣:一旦投入工作就會全力以赴,要求自己專心致力以達到最佳的工作表現。當然,也許未必每件事情都能做得完美無缺,但你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卻得以不斷提升自己。你追求卓越的精神會為你贏得更多發展機會。
許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以為我能力不是很好,企業更應該為我這樣的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發展的機會,但事實卻是那些表現突出的員工得到的發展機會更多。因為,沒有一個老板不喜歡優秀的人才,何況還是不僅優秀,還不斷追求卓越的員工呢?
我們常說“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做到最好是人生的一種曆程,做一個最好的清潔員、做一個最好的父親、做一個最好的上司,這本身不是一種目標,而是一種態度。如果連這樣一種態度都沒有,那我們的努力就失去了參照的坐標。因此,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應該有這樣一種職業素質,那就是即使讓你去洗馬桶,你也要成為一個最優秀的洗馬桶者!隻有在這種力量的驅動下,你才能永遠保持最旺盛的工作熱情、最忘我的工作態度,才能成為每個組織和機構最歡迎的雇員、每一個老板最欣賞和重用的人才。
那就讓我們記住具有這樣的職業素養的人,他們再麵對工作時是如何做的:他們在別人都放棄時仍努力不懈;在所有人都認定事不可為時仍殫精竭慮;他們不僅僅維持工作或恪盡職守;他們更深入內在,尋求更多的東西。他們工作是為了內心的滿足,他們因為滿足而願意全力以赴,他們願意為了工作與企業一同成長;他們在沒有其他外力的刺激下從內心照樣迸發出激情,他們這樣做隻是為了讓自己能做得更好。
完美是工作和生活的態度。也許我們盡力了卻未必完美,也許機遇和境地無法讓你完美,但這並不重要,真正可貴的並不是你所做工作的結果,而是你所形成和表現出的職業素養,工作精神。用追求完美的態度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讓別人無可挑剔或不忍挑剔。這是我們在職場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唯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