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啟迪智慧,為人生添油加彩
我們可能是“聰明”的孩子,但未必是“智慧”的孩子。聰明不代表智慧,但智慧一定包括聰明。知識是智慧的孿生姐妹,知識無處不在,智慧也無處不在。但知識是教條的東西,而智慧決不是教條的東西。因此,有知識的人也未必就有智慧。智慧是從生活和實踐中來,你我都可能成為“智慧”的人。
忠告
一個獵人在森林裏捕獲了一隻非常奇特的鳥。這隻鳥非常聰明,會說人話。鳥說:“你放了我吧,我將給你三條忠告。”
“先告訴我,”獵人說,“我發誓會放了你。”
“好吧。第一條忠告是,做事後就不要後悔。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就別強迫自己去爬。”然後,這隻鳥又說:“該放我走了吧。”
獵人依言把它放走了。
這隻鳥飛走後,落在一棵大樹上,並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並不知道我嘴裏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
獵人一聽,便又想去捕獲這隻放飛的鳥。他跑到樹跟前並開始爬樹,但是,當他爬到一半的時候,他掉了下來,摔斷了雙腿。
鳥嘲笑他,並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對你的忠告你全忘記了。我告訴你,一旦做了一件事就別後悔,而你卻後悔放了我;我告訴你,如果有人對你講你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而你卻相信像我這樣的鳥嘴裏會有一顆大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別強迫自己去爬,而你卻追趕我並試圖爬上這棵大樹,結果掉下去摔斷了雙腿。
“有句箴言說的就是你: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撻還深刻。”
說完,鳥飛走了。
和你一起品:
這三條忠告包括了三條做人道理:一是做了就不後悔;二是不可太貪婪;三是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去做。除此之外,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前人的良言警句,是實踐經驗的結晶,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真理,我們要細心揣摩、認真領會,在實踐中三思而行,不要口中念著前人的警句,幹著違背警言的事。
智慧、財富和幸福
掌管智慧、財富和幸福的三位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卻為誰的地位最重要而爭吵起來。
幸福說:“當然是我最重要了,一個人即使智慧如海、財富似山,一生卻多災多難沒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財富說:“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貧窮到連一口飯都沒得吃,光有滿肚子智慧,幸福又何從談起?當然是我最重要了。”
智慧說:“你們兩個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家財萬貫、無災無難,卻是一個沒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滿挫折的人可悲多了。所以,還是智慧最重要。”
說完,他用手指一指農夫的犁,犁馬上犁到一口大缸,缸裏裝滿了金銀珠寶。突然看到這麼多的財富,農夫嚇傻了,一時沒了主意。農夫想:“我突然得到這麼多財寶,回去後親戚朋友一定會質問,左鄰右舍一定會懷疑,甚至不認識的人也會來搶奪,為了安全起見,我不如搬到外鄉去居住。”
農夫丟下了犁,放棄了土地,一刻不停地帶著那些金銀珠寶逃離家鄉,在一個全然陌生的城鎮定居下來。
意外成為富翁的農夫,過得並不快樂。他既沒有親戚朋友,也沒有愛和關心的對象,隻能每天悶悶不樂地坐著發呆。
這時,幸福之神說:“你看,財富並沒有使他生活得更好,換我來試試吧。”
他用手一指,便有一個其美無比的少女,走過農夫的窗前,使坐在黑暗中發怔的農夫驚跳了起來。他跟隨著少女一直到少女隱沒在一座大宅中。
農夫內心燃起了幸福的渴望,立刻找了媒人到少女家提親,女方的家長看農夫老實可靠,又有大筆的財富,於是同意了這門親事。
但是,雙方在談論親事的過程中,農夫常常發呆發怔,他沒有任何親戚朋友,也不笑,也不大說話。
少女的父親在婚禮上後悔了,他想:“這個人雖然有錢,卻是個傻子,他怎麼能配得上我的女兒呢?不如在夜裏把他殺了,搶奪了他的財產,再找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當我的女婿。”
當少女的父親密謀殺人的時候,財富覺得無計可施了,因為他帶給農夫的財富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幸福也毫無辦法,因為對一個有錢的傻子而言,幸福是掌握在別人的手裏的。
他倆於是請智慧救救那個可憐的農夫,智慧同意了,他用手一指,給了農夫雙倍的智慧。
婚禮上的農夫眼珠子轉了轉,突然站了起來,大聲地說道:“親愛的鄉親們,尊貴的嶽父嶽母大人,請大家靜一靜,聽我說幾句話。
大家看到農夫態度從容優雅,語調誠懇有力,都被震懾住了。
農夫說:“我第一次看見我的妻子,就被她美麗端莊、溫柔賢淑的氣質吸引住了。我心想,這麼好氣質的姑娘一定是由最好的父母教養出來的,經過這麼多天的觀察,我發現我的嶽父嶽母大人果然是最好的。為了答謝他們培養出這麼好的女兒,我將把大部分的財富送給他們,並且帶著我的新娘返回故鄉。”
在嶽父母家住了幾天,農夫就帶著他的新娘回到故鄉,憑著他的智慧,他很快又擁有了許多財富,並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和你一起品:
智慧是人生的無價之寶,智慧能創造財富,也能創造幸福。財富雖然能帶來許多東西,也會帶來災禍;幸福雖然能帶來愉快的生活,也會因為物質的貧困而失去價值;隻有智慧,引領我們去開拓、去創造、去實現一切美好的東西。在人生之路上,那些迎戰各種風險,最後取得輝煌成就的人,都是智慧超群的人。“擁有金山銀海,不如擁有一個好腦”,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籠子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麵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麵,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和你一起品:
很多人隻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基,最終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們天天與各類作業題打交道,遇到一些暫時難以解答的問題,要通過認真分析,找出難點和不明白的地方,然後回到課本中去,尋找有關原理或定律,加以靈活運用,便可迎刃而解。
天才的錯誤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於“天賦極高”的人。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汽車修理工對他說:“喂,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商,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確。是這樣的,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根釘子,就來到五金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櫃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於是售貨員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這時進來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
聽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維修工開心地笑起來:“哈哈,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隻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幹嘛要做手勢呀?”
阿西莫夫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承認自己很愚蠢,並從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和你一起品:
這個故事說明,世上沒有至高無尚的天才,也沒有無所不知的智者。智商再高的人,如果不認真分析和仔細研究具體問題,也會出差錯。所有的智慧,都是聰明的大腦和具體事物相碰後產生的火花,離開了對具體事物的認知,聰明的大腦也會犯錯誤。
烏龜和兒子
從前,烏龜認識到智慧比黃金更寶貴,於是它開始收集“智慧”。它碰見每一個人,總能搜集到一星半點。大量的智慧好像樹葉飄落,布滿地麵,烏龜把它們掃攏在一起,拾起來放到一個大沙罐裏。這樣烏龜隨時隨地尋找到一點智慧,就把它放在大沙罐裏。經過長年累月地聚集,它的沙罐終於裝滿了。烏龜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智慧都完全屬於自己所有了。
烏龜認為必須使這些智慧供它單獨使用,因而害怕有人會找到它的沙罐並且偷了去。“我怎麼辦呢?”它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我把沙罐藏在哪兒呢?”它想了又想,突然有了主意,“對了,爬上樹去把沙罐藏在樹枝當中,就沒有人能找到了。”
於是,烏龜用兩臂提著沙罐試著爬樹,爬不上去;又試著用左臂提著沙罐,還是爬不上去;它又試著用右臂提住沙罐,但仍然爬不上去。這時候,它的兒子一直在旁邊看著。“爸爸,”小烏龜突然喊道,“你為什麼不把罐子背在背上再爬樹呢?”
烏龜對兒子笑笑:“小家夥,你懂的難道比你老子還多嗎?”但是,它試著把沙罐背在背上,真奇怪,它爬上去了,而且非常容易。
烏龜坐在樹枝上,抱著大沙罐,它感覺十分悲傷。“真想不到啊,”它自言自語,“我以為已經把所有的智慧都收集到沙罐中了,可這個小孩卻具有我所沒有的智慧。”
烏龜想了一陣,便從樹上把沙罐推下去。沙罐猛撞在地麵摔破了,於是“智慧”又全部撒播在大地上了。
和你一起品:
老烏龜收集了那麼多的“智慧”,居然趕不上自己的兒子!可見,別人的智慧並不一定全適合自己;或者說,智慧不是照搬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隻要把智慧和實踐結合起來,智慧才會產生神奇的力量。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勞動創造智慧”,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水牛和陽雀
一個炎熱的早晨,離小河口不遠,一頭水牛正在大樹下休息。這時,飛來了一隻陽雀,落在樹上,親熱地同水牛打起了招呼。
“小陽雀,你到河邊來幹什麼呢?”
“天怪熱的,來喝口水呀。”
水牛笑道:“你喝水也值得到大河來,隨便一滴水不就足夠了嗎?”
陽雀卻笑著說:“你這樣想嗎?我喝水比你喝得多呢!”
水牛哈哈大笑:“怎麼會呢。”
陽雀說:“咱們試試怎麼樣?你先來。”它知道馬上就要漲潮了。
水牛伏在河邊,張開大口,用力喝起來,可不管它喝多少,河裏的水不但不少,反而多了起來。水牛肚子鼓鼓的,已經喝不下了。
這時,河水開始退潮了,陽雀飛過來,把嘴伸進水裏,河裏的水減少了。水牛傷心地說:“你個頭不大,水卻喝得不少啊。”
“你認輸了吧?”陽雀笑著問水牛,然後振翅飛走了。留下大水牛呆呆地望著河水,它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
和你一起品:
一個人長得再高大,身體再強壯,卻缺少一顆智慧的大腦,依然會過著渾渾噩噩、懵懵懂懂的日子,對事物不明不白,對生活稀裏糊塗。這樣的人,真是白活一回,生活對他也沒有任何意義。
羚羊和烏龜
有一次,羚羊遇見了烏龜,誇耀自己跑得很快,並且問烏龜說:“你會跑嗎?”
“我會跑,”烏龜回答說,“而且比你跑得快!”
羚羊笑了起來:“既然這樣,那咱們就比賽一下吧。”
烏龜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它們到指定的出發地點去。到了那裏,羚羊說了聲“跑吧”,就飛快地跑了,把烏龜遠遠甩在後麵。
過了一會兒,羚羊停了下來,高聲地問:“喂,烏龜,你在哪兒啊?”
烏龜回答:“我在這裏!”
羚羊很驚奇,於是跑得更快了。它跑了一會兒,又停下來問:“烏龜,你在哪兒啊?”
它又聽見烏龜回答說:“我在這裏!”
再往前跑還是這樣,羚羊時常停下來問:“烏龜,你在哪兒啊?”
每一次烏龜總是回答:“我在這裏!”
最後羚羊跑到了指定的終點,可是烏龜已經在那裏等它了。
“我早就在等你了,”它說,“我第一個跑到!”
原來,這是烏龜騙了羚羊。它在頭一天夜裏把自己所有的親屬召集起來,讓它們待在羚羊跑的路上的青草裏,羚羊每次停下來喊烏龜,其中的一個就馬上回答它。
從此後,人們都說:“要緊的不是跑得快,而是長一個好腦袋。”
和你一起品:
當你的力量不如人時,要戰勝對方,智慧的作用就顯得彌足珍貴。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強大的不是有形的力量,而是無形的智慧。所以說,外表可怕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戰無不勝的,看似渺小的東西也未必就任人宰割。培養一個智慧的大腦,是挑戰人生的最銳利的武器。
母兔和老虎
森林裏有一隻凶惡的老虎,多少年來,周圍的動物都怕它。但是,又過了許多年,老虎老了,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每天捕捉食物了。
有一天,它把森林裏的動物全部召集到一起,對它們說:“我已經老了,但是我的爪子和牙齒還有力氣!誰要是不聽我的話,它就絕沒有好下場!今天你們都來了,好吧,我以後每天吃你們一個,你們還是老老實實排個隊,自動送上來吧!”
大家一聽,又傷心又害怕,但看到老虎這樣威風,都不得不點頭表示同意。每天一早,老虎都能坐享一頓美餐;每天早上,森林裏都是一片哭聲,因為每過一天,它們都要失去了一個夥伴。
那時候,森林裏有一隻母兔,它看到夥伴們一個個悲慘地死去,就下定決心,要把大家從虎口裏救出來。母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夥伴們,大家都笑它:“你想得倒美,明天輪到你喂老虎了,還是趁早準備去死吧!”
母兔一句話也沒有說,就回到家裏。第二天,輪到它去見老虎了,它硬是賴著不去,老虎沒有等到它的到來,勃然大怒;它從來沒有挨過餓啊!
第三天一早,母兔不慌不忙地去見老虎。老虎威嚴地說:“你這個畜生!昨天為什麼不來?就為了你,讓我餓了整整一天!”
“對不起,老虎大王!按照您的吩咐,昨天我剛剛要來,卻碰到了一件倒黴的事:我碰上了另外一隻老虎,它和你一樣強壯有力,它抓住了我,一天都沒有放我走。它還說呢,沒什麼,你那隻老虎是個老不死的膽小鬼,它不吃飯也不要緊。我好不容易剛剛從它那兒逃了出來……”
老虎一聽這番話,就更冒火了。它一跳而起,問母兔:“這個狂妄的家夥現在在哪兒?你快帶我去找它!”
“大王,它就離這兒不遠,住在一口井的下麵。”
母兔帶著老虎來到一口井邊,說:“它藏在井下邊呢。”
老虎趴在井邊,往下一看,另外一隻老虎同它一模一樣,正在齜牙咧嘴地朝它看呢。老虎見到這個情景,火冒三丈,一頭栽到井裏,淹死了。
和你一起品:
當我們遇到生命危險時,是坐以待斃,還是以智取勝?對於處在弱勢地位的群體,往往屈於命運,麵對強敵無所適從。而母兔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再強大的敵人,也不是沒有戰勝的希望,關鍵是看你想不想動腦,願不願為命運抗爭。敵人雖然凶惡,但也有致命的弱點,抓住它的弱點,才能戰勝它。古往今來,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例比比皆是,與其說比的是實力,不如說比的是智力。
烏鴉喝水
在一個幹旱的沙漠裏,已經很久沒有下雨了。一隻烏鴉口渴得要命,到處找水喝。它找啊找,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裝了一點點水的瓶子。可是瓶口很細,水又很淺,而烏鴉又沒有像鶴那樣細長的嘴巴,所以它試了一次又一次,嘴怎麼也夠不到瓶中的水。於是,烏鴉又想把瓶子推倒,把水倒出來喝,可是這個辦法也不管用,因為萬一水灑了,那就徹底喝不到水了。
烏鴉心想:看來非得動動腦子不可了。於是它圍著水瓶轉來轉去,終於想出了喝水的妙計。烏鴉用嘴銜來一粒粒小石子,把它們投到水瓶裏。隨著石子的增多,瓶裏的水漸漸升高,最後升到瓶口,烏鴉終於喝到了瓶裏的水。
和你一起品:
原來,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就看你會不會、善於不善於動腦子。有些問題,憑蠻力解決不了,隻有腦子才能解決它。烏鴉喝水的故事啟示我們:遇事多用腦,多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仁愛勝於聰明
10歲那年,貝索斯又隨祖父母外出旅遊。旅遊途中,他看到一條反對派吸煙的廣告上說:“吸煙者每吸一支煙,他的壽命就縮短兩分鍾。”正好他的祖母也吸煙,而且有著30年煙齡。於是,貝索斯自作聰明地開始計算祖母吸煙的次數。計算的結果是:祖母的壽命將因吸煙而縮短16年。當他得意地把這個結果告訴祖母時,祖母傷心地放聲大哭起來。
祖父見狀,便把貝索斯叫下車,然後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祖父的這句話雖然隻有19個字,卻令貝索斯終身難忘。
和你一起品:
自作聰明的人,並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因為,一味地耍小聰明,就會不計後果,變成一個糊塗的人。糊塗的人,並不一定是傻子,也許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隻是,他不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有時候,暫時收斂自己的小聰明,給人以仁愛和體恤,更顯得有價值。
可悉陵鬥虎
可悉陵是北魏的皇親,他體格強壯、高大魁梧、性格堅毅,有一身好武藝。
17歲那年,北魏皇帝拓跋燾帶著他進山打獵。在返程的路上,忽然有人察覺到旁邊的樹在微微顫動,傳出一陣草葉的“沙沙”聲,好像有什麼動物在快速行走。就在遲疑間,說時遲,那時快,叢林中突然躥出一隻吊睛白額虎。它大吼一聲,直吼得地動山搖。
人們驚出一身冷汗,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隻聽得一個人大喊道:“保護皇上,看我的!”說話間,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沒拿任何武器,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鬥起來。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掃到可悉陵的身上,可悉陵靈巧地一閃躲開了。大家回過神來,彎弓搭箭想要幫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卻喊道:“請大家別動手,有我一個人就可以了。”大家隻好眼睜睜地看著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裏暗暗為他捏了一把汗。
躲過了老虎凶猛的一撲一掀一剪,可悉陵瞅準機會趴到老虎身上,揪著虎皮死死按住虎頭,抬起鐵拳拚命朝老虎的天靈蓋砸下去。也不知砸了多少拳,可悉陵累得不行了,才發現老虎已經七竅流血,死了。可悉陵把這頭老虎獻給了拓跋燾。
拓跋燾沒有如他想象的那樣稱讚他,而是說:“我們本來有機會逃走,不必跟老虎糾纏;實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可以輕而易舉地置老虎於死地,可你偏偏要徒手和老虎單打獨鬥。你的勇敢和體力超人一等,但應該用來造福國家,而不是浪費在這種不必要的搏鬥上。萬一出了點事,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可悉陵聽罷,慚愧地低下了頭。
和你一起品:
一個人勇猛剛強固然重要,但人的智慧和謀略更重要。沒有智慧的勇敢,是匹夫之勇,是爭強鬥勝,是自我炫耀;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勇猛,用得得當、得時。有道是,有勇有謀才是大將風度。而可悉陵,隻算作是一個草莽英雄。
驢的智謀
草地上,一頭小毛驢正在吃草,突然看見一隻老狼正在不遠處不懷好意地盯著自己。於是,它馬上假裝跛了腳,一瘸一拐地走著。老狼感到奇怪,便問:“你是怎麼啦?為什麼一瘸一拐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