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尋找人性的優點(2 / 3)

很多年輕人往往把他們本來應該用於發展他們事業的必備資本,用到雪茄煙、香檳酒、舞廳、戲院等等無聊的方麵。假如他們能把這些不必要的花費節省下來,時間一久一定大為可觀,能夠為將來發展事業奠定一個資金上的基礎。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會就花錢如流水一般,胡亂揮霍,這些人似乎從不明白金錢對於他們將來事業的價值。他們胡亂花錢的目的仿佛是想讓別人說他一聲“闊氣”,或是讓別人感到他們很有錢。

當他與女友約會時,即便是在隆冬季節,他也非得買些價格很貴的鮮花,或各種糖果、小玩意兒不可。他卻從來不曾想到,要這樣費心機、花費錢財追來的老婆,將來決不會幫他積蓄錢財,而一定是花錢如流水、揮金如土。

如此的年輕人一旦用錢把場麵撐起來後,一切煩惱苦悶的事情就會接踵而至。為了顧全麵子,他們就再也不能過節儉日子了。他們也不會認識到自己已經淪落到怎樣的地步了。有些人人不敷出以後,就開始動歪腦筋,挪用公款來彌補自己的財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費越大,虧空也就越多,漸漸地就陷入了罪惡的深淵,難以自拔。到了這時,他才想到自己不該胡亂花費,不該為此幹那違背天理良心的事情,不該挪用公款,可是為時已晚!為了滿足這種喜歡花架子、空排場的惡習,不知有多少人到頭來要挨餓,甚至有許多人因此丟了性命,更有無數人因此而喪失了職位!

正如一句諺語中所講到的,金錢能買到一條不錯的狗,但是買不到它搖尾巴。揮霍無度的惡習恰恰顯示出一個人沒有抱負,沒有理想,甚至就是向失敗自投羅網。

不被別人的評論左右

成功金言:

當你受到他人充滿惡意的批評與攻擊時,請記住不要受其影響。

1929年,美國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教育界的大事,美國各地的學者都趕到芝加哥去看熱鬧。在幾年之前,有個名叫羅勃·郝金斯的年輕人,半工半讀地從耶魯大學畢業,做過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賣成衣的售貨員。現在,隻經過了8年,他就被任命為美國第四有錢的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校長。他有多大?30歲!真叫人難以相信。老一輩的教育人土都大搖其頭。人們對他的批評就像山崩落石一樣一齊打在這位“神童”的頭上,說他這樣,說他那樣。什麼太年輕了、經驗不夠、、教育觀念很不成熟等等,甚至各大報紙也參加了攻擊。

在羅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個朋友對他的父親說:“今天早上我看見報上的社論攻擊你的兒子,真把我嚇壞了。”

“不錯,”郝金斯的父親回答說,“話說得很凶。可是請記住,從來沒有人會踢一隻死了的狗。”

不錯,這隻狗愈重要,踢它的人愈能夠感到滿足。後來成為英王愛德華八世的溫莎王子(即溫莎公爵),他的屁股也被人狠狠地踢過。當時他在帝文夏的達特莫斯學院讀書——這個學校相當於美國安那波裏市的海軍軍官學校。溫莎王子那時候才 14歲,有一天,一位海軍軍官發現他在哭,就問他有什麼事情。他起先不肯說,可是終於說了真話:他被軍官學校的學生踢了。指揮官把所有的學生召集起來,向他們解釋王子並沒有告狀,可是他想曉得為什麼這些人要這樣虐待溫莎王子。

大家推諉拖延又支吾了半天之後,這些學生終於承認說:等他們自己將來成了皇家海軍的指揮官或艦長的時候,他們希望能夠告訴人家,他們曾經踢過國王的屁股。

大概很少有人會認為耶魯大學的校長是一個庸俗的人,可是有一位擔任過耶魯大學校長的摩太·道特,卻竟然能夠責罵一個競選上了總統的人。“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妻子和女兒,成為合法賣淫的犧牲者。我們會大受羞辱,受到嚴重的損害。我們的自尊和德行都會消失殆盡,使入神共憤。”

這聽起來很像對希特勒的痛責,是嗎?其實不然,這是對托馬斯·傑斐遜的公開抨擊,也許你會問,是哪一個傑斐遜?難道是那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民主政體的守護聖徒托馬斯·傑斐遜?不錯,那人攻擊的正是這位傑斐遜。

你知道哪一個美國人被罵為“偽善者”、“騙子”或“比殺人凶手稍微好一點的人”?有份報紙的漫畫描述這個人站在斷頭台前,台上的大刀正預備砍下他的頭。當他被載往刑場行刑的時候,群眾對著他叫罵。這個人是誰?是喬治·華盛頓。

但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也許現在人性已改進不少。讓我們看看下麵的皮爾利將軍的例子。

皮爾利是個探險家,1899年4月6日,他用狗拉著雪車到達北極,舉世震驚。幾個世紀以來,北極探險一直是各路英雄的目標,卻無人寫下紀錄,反而因受傷、饑餓而喪生的人不少。皮爾利本人也差點死於嚴寒和斷糧,他有8個腳趾因凍壞而不得不被鋸掉,另有好幾次因無法克服氣候上的驟變而幾乎精神崩潰。由於皮爾利聲名大噪,廣受群眾歡迎,導致在華盛頓的幾個海軍高級長官對他不滿而排擠他。他們指控皮爾利為科學研究募集捐款是“招搖撞騙、一事無成”的勾當。這些人可能相信皮爾利真如他們所指控的,人一旦想相信某事,就很難再讓他們不信。他們極力誹謗皮爾利,阻止他的研究工作。最後還是麥肯利總統直接過問,才使皮爾利的工作得以繼續下去。

假如皮爾利當時隻在華盛頓的海軍部辦公,他會遭到如此無情的攻擊嗎?當然不會,因為他的重要性還不是以引起旁人的妒意。

格蘭特將軍(後成為美國第十八任總統)的遭遇更壞。1862年南北戰爭時,格蘭特的軍隊在北方贏得第一次大勝利——那一次大勝利使格蘭特一夕之間成為全美崇拜的偶像;那一次大勝利使遠方的歐洲都震驚不已;而且使得緬因州到密西西比河岸邊的教堂鍾聲和慶祝營火不斷。可是,6個星期還不到,這位北方英雄格蘭特將軍就成了階下囚,軍隊也解散了,他隻有帶著羞辱和絕望,空白悲歎。

為什麼格蘭特將軍會在勝利的高潮時期被逮捕?大概因為他的勝利引起了某些長官的妒意吧!

因此,當你受到他人充滿惡意的批評與攻擊時,請記住不要受其影響。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成功金言:

正視生活中的自我,消除傳統文化的偏見,不因自己與別人的身體不同而感到自卑。

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人們就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會阻礙他們的缺陷,促使他們力口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

不錯,很可能密爾頓就是因為瞎了眼,才能寫出更好的詩篇來,而貝多芬是因為聾了,才能作出更好的曲子。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有光輝的成就,也就是因為她的瞎和聾。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麼的痛苦——他那個悲劇性的婚姻幾乎使他瀕臨自殺的邊緣——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麼悲慘,他也許永遠不能寫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愴交響曲》。

“如果我不是有這樣的殘疾,”那個在地球上創造生命科學的基本概念的人寫道:“我也許不會做到我所完成的這麼多工作。”達爾文坦白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達爾文在英國出生的那一天,另外一個孩子生在肯塔基州森林裏的一個小木屋裏,他的缺陷也對他有幫助。他的名字就是林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得到學位,而又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的話,他也許絕不可能在心底深處找出那些在蓋茨堡所發表的不朽演說。他不會說出他第二次政治演說中所說的那句如詩般的名言——這是美國的統治者所說的最美也最高貴的話——“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惡意,而要對每一個人懷有愛……”

有一位大學畢業生曾經給一位報社編輯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寫道:

我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已5年。5年來我工作順利,深得領導賞識,按理該沒有什麼憂慮。但是,自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已到了戀愛結婚的年齡,就是這件事,弄得我好憂慮,好傷心。我的身高隻有1.64米,這是爹媽給的,並非我的過錯。可人家幫我介紹過3個女朋友,最後都以“拜拜”告吹。她們說,學曆、文憑和工作單位沒說的,隻是個子太矮了,沒有風度,沒氣派。有位姑娘還很惋惜地說:“可惜,隻要再高6公分,有1.70米就好了。”這6公分之差,使我非常痛苦。現在我有點心灰意冷,恨爹媽為什麼不讓我長高些。因此工作也無精打采,我不願這樣消沉下去,可我該怎麼辦呢?

其時,有些人之所以煩惱、憂慮,正是由於自卑。

其實身材矮小何必自慚形穢?一位國際舞台上的名矮子對此自有一番高論。他名叫羅慕洛,長期擔任菲律賓的外交部長,他身高也隻有1.63米。麵對高大的對方,他一點不自卑,卻以此自豪。他寫了一篇在世界上出名的文章,叫《願生生世世為矮人》。現在附在下麵,讀了以後,你就會知道矮子確有矮子的好處。

有一次,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上,我和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激辯。我譏刺他提出的建議是“開玩笑”。突然之間,維辛斯基把他所有輕蔑別人的天賦都向我發揮出來。他說:“你不過是個小國家的人罷了。”

在他看來,這就是辯論了。我的國家和他的相比,不過是地圖上的一點而已。而且我自己穿了鞋子,身高隻有1.63米。

即使在我家中,我也是矮子。我的四個兒子全比我高七八厘米。我的太太穿高跟鞋的時候,要比我高寸把。我們婚後,有一次她接受訪問,曾謙虛地說:“我情願躲在我丈夫的影子裏,沾他的光。”一個熟悉的朋友就打趣地說:“這樣的話,就沒有多少地方好躲了。”

我身材矮小,和鼎鼎大名的人物在一起時,常常特別惹人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是麥克阿瑟將軍的副官,他比我高20厘米。那次登陸雷伊泰島,我們一同上岸,新聞報道說:“麥克阿瑟將軍從深及腰部的水中走上了岸,羅慕洛將軍和他在一起。”一位專欄作家立即拍電報調查真相。他認為如果水深到麥克阿瑟將軍的腰部,我就要淹死了。

我一生當中,常常想到高矮的問題。我但願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這句話可能會使你詫異,許多矮子都因為身材而自慚形穢。我得承認,年輕的時候也穿過高底鞋,但用這個法子把身材加高實在不舒服,並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不舒服。

這種鞋子使我感到,我在自欺欺人,於是我再也不穿了。

其實這種鞋子剝奪了我天賦的一大便宜。因為:矮小的人起初總被人輕視,後來,他有了表現,別人就覺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來,在他們心目中,他的成就格外出色。

有一年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辯論小組,初次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因為矮小,所以樣子不像大學生,就像小學生。一開始,聽眾就為我鼓掌助威,在他們看來,我已經居於下風,而大多數人都喜歡看居下風的人得勝。

我一生的境遇都是如此。平平常常的串經我一做,往往就似乎成了驚天動地之舉,因為大家對我毫不寄以希望。

1945年,聯合國創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我以無足輕重的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身份,應邀發表演說。講台差不多和我一樣高,等到大家靜下來,我莊嚴地說出這一句話:“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作最後的戰場吧。”全場登時寂然,接著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放棄了預先準備好的演講稿,暢所欲言,思如泉湧。後來,我在報上看到當時我說了這樣一段話:“維護尊嚴,言辭和思想比槍炮更有力量……惟一牢不可破的防線是互助互諒的防線!”

這些話如果是大個子說的,聽眾可能客客氣氣地鼓一下掌。但菲律賓那時離獨立還有一年,我又是矮子,由我說出來,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那天起,小小的菲律賓在聯合國大會中就被各國當作資格十足的國家了。

矮子還占一種便宜:通常都特別會交朋友。人家總想維護我們,容易對我們推心置腹。大多數的矮子早年就都懂得:友誼和筋骨健碩、力量強大一樣重要。

早在1955年,大多數的美國人還不知道我這個人,那時我應邀到聖母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並且發表演說,那天羅斯福總統也是演講人。事後他笑吟吟地怪我“搶了美國總統的風頭”。

我相信,身材矮小的人往往比高大的人富有“人情味”而平易近人。他們從小就知道自視絕不可太高,身材魁梧的人態度冷峻,別人會說他有“威儀”。但是矮小的人擺出這種架子來,大家就要說他“自大”了。

矮子如果稍有自知之明,很早就會明白脾氣是不好隨便亂發的。大個子發脾氣,可能氣勢洶洶,矮子就隻像在亂吵亂鬧了。

一個人有沒有用,和個子大小無關。身材矮小可能真有好處。曆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矮子。貝多芬和納爾遜都隻有1.63米高,但是他們和隻有1.52米高的英國詩人濟慈及哲學大師康德相比,已經算高大的了。

當然還有一位最著名的矮子是拿破侖。好些心理學家說,曆史上之所以有拿破侖時代,完全是拿破侖的身材作祟。人們說,他因為矮小,所以要世人承認他真正是非常偉大的人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本文一開始,我就提到蘇聯代表維辛斯基因為我膽敢批評他的國家而出言相譏的事,我不喜歡別人以為我任憑他侮辱矮子,而不加反駁。他一說完,我就跳起身來,告訴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說,維中斯基對我的形容是正確的,但是我又說:“此時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擲去——使他們行為有些檢點,是矮子的責任!”(聖經裏的典故)維辛斯基凶狠地瞪著眼,但是沒有再說什麼。

“我願生生世世做矮人!”這就是羅慕洛流傳於世的名言。他不僅正視生活中的自我,極力消除傳統文化的偏見,而且因自己與別人的身體的不同而感到快樂和自足。

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在他那本《洞視一切》的書中說:“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人有一句俗話,我們都可以拿來鼓勵自己:北風造就維京人。我們為什麼會覺得,有一個很安全而且很舒服的生活,沒有任何困難,舒適與輕閑,這些就能夠使人變成好人或者很快樂呢?正相反,那些可憐自己的人會繼續地可憐他們自己,即使舒舒服服躺在一個大墊子上的時候也不例外。可是在曆史上,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幸福,卻來自各種不同的環境,好的、壞的,隻要他們肩負起他們個人的責任。所以我們再說一遍:北風造就維京人。”

假設我們頹喪到極點,覺得根本不可能把我們的檸檬做成檸檬水。那麼,下麵是我們為什麼應該試一試的兩點理由——這兩點理由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隻賺而不會賠。

理由第一條,我們可能成功。

理由第二條,即使我們沒有成功,隻是懷著要化負為正的企圖,也就會使我們向前看而不會向後看。所以,用肯定的思想來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發你的創造力,能刺激我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憂慮那些已經過去和已經完成的事情。

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歐利·布爾舉行一次音樂會,他小提琴的A弦突然斷了;可是歐利·布爾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這就是生活,”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說,“如果你的A弦斷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這不僅是生活,這比生活更可貴——這是一次生命上的勝利。

懂得在失敗中總結

成功金言:

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偉大,都來自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最好的才幹往往是從烈火中冶煉的,都是從堅石上磨煉出來的。

縱觀人類曆史上的偉人和傑出人物,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生活,甚至還備受命運的虐待,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他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堅韌地承受著生活的艱辛,在一貧如洗的歲月裏安然走過,並用恒久的努力打破了重重的圍困,在脫離了貧窮困苦的同時也脫離了平凡,造就了卓越與偉大。

有的苦難是如此的嚴重,一旦向它屈服,就等於輸掉整場比賽。李奇威將軍擔任指揮官時,發現兵力推進太過,而受到敵軍的猛烈攻擊。但他堅持守住陣地而使美軍免於被逼人海中,而且很快地進行反攻。挫折發生時,你也許沒有時間來考慮修正錯誤以避免更進一步的失誤。但千萬別裹足不前,此刻最重要的是確定自己的目標,並采取能保存你所有的資源及希望的行動。要是你就此認輸,你將失去自信且難以再恢複。所以你必須堅守原則,最後你將知道,你保住了自身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東西。

要是你曾仔細地反省自己,並研究那些你所欽慕的成功者的一生,你就會發現所有最好的機會,都發生在處於逆境的時候。因為隻有在麵對失敗的可能時,才會想要做一根本的改變,從險中求勝。當你經曆一些暫時的挫折,你也知道這隻是暫時的,你就可以抓住逆境帶來的機會。

有一天,兩個強盜偶然路過一座吊死犯人的絞架,其中一個便叫起來:“如果沒有這該死的吊死人的絞架,我們的職業是多麼好呀!”另一個強盜接著說:“呸!你這笨蛋,好在有這架子,如果沒有的話,人人都要做強盜了,哪輪得到你我?”

斯潘琴說:“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偉大,都來自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最好的才幹往往是從烈火中冶煉的,都是從堅石上磨煉出來的。”

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沒有經曆苦難的磨煉,激發不出他們體內潛伏著的力量來,因此他們的才能竟然得不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而隻有努力奮進才能幫助人們達到成功的境地,隻有盡力奮鬥的人才會獲得自己心中期望的東西。

苦難與障礙並不是我們的仇人,而是我們的恩人。因為我們人人都有一種逆反的心理,這種逆反的心理在人體裏發展了反對的力量。正是苦難與障礙的出現,使得我們體內克服障礙、抵製苦難的力量,得以發展。這就好像森林裏的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愈見挺拔。正像暴風雨吹打橡樹一般,人們所承受的種種痛苦、折磨和悲傷,也在啟發人們的才能,都在鍛煉他們。

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的一個地區現稱為“富麗裏”。1939年,那裏的辦公樓群可說是日暮途窮了。一座座大樓隻有空蕩蕩的地板。一座樓出租出去一半就算是幸運的,這正是商業不景氣的一年。消極的心態像烏雲一般籠罩在芝加哥不動產商的心頭。那時,你常可以聽到這樣一些論調:“登廣告毫無意義,根本就沒有錢。”“我們沒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這時,一位抱著積極心態的經理進入了這個景象陰翳的地區。他有一個想法,他立即行動起來了!

這個人受雇於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前來管理該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樓。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的贖取權而獲得這座大樓的。他開始擔任這項工作時,這座大樓隻出租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還有長長的待租人名單送到他的麵前。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呢?新經理把無人租用辦公室作為一個挑戰,而不是作為一個不幸。我們訪問他時,他介紹了他所做的事情:

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幹什麼,我要使這些房間100%地租出去,在當時的情況下,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因此我必須把工作做到萬無一失,必須做到下列5點:

1.要選擇稱心的房客。

2.要激發吸引力,給房客提供芝加哥市最漂亮的辦公室。

3.租金要不高於他們現在所付的房租。

4.如果房客按為期一年的租約付給我們同樣的月租,我就對他現在的租約負責。

5.除此以外,我要免費為房客裝飾房間。我要雇用富有創造性的建築師和內裝工,改造我們大樓的辦公室,以適合每個新房客的個人愛好。

我通過推理,可以得到下列結果:

1.如果一個辦公室在以後幾年中不能出租,我們就不能從那個辦公室得到收入。但如果照我的方法做,我們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麼收益,但這種情況總不會比我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時的情況更糟。而我們的境況應該好,因為我們滿足房客的需要,他們在未來的年份中會準時如數地交付房租。

2.出租辦公室僅以一年為基數,這是已經形成了的習慣。在大多數情況下,房間僅僅隻空幾個月就可接納新的房客。因此,得到租金的希望就不至於太落空。

3.在一所設備良好的大樓裏,如果一個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約滿期的那一年的末期退租,也比較易於再租。免費裝飾辦公室也不會得不償失,因為這會增加全樓的股票價值,結果極好。每一個新近裝飾過的辦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為富麗堂皇。房客都很熱心,許多房客花費了額外的費用。有一個房客在改建工作中就花費了22000美元。

這座大樓開始時隻租出10%,到年底便100%地租出了。沒有一個房客在他的租約滿期後想走的。他們很高興住上了超摩登的新辦公室。第一年的租約期滿後,我們也沒有提高租金;這樣,我們就贏得了房客的信任和友情。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始末。有一個人麵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辦公大樓,可是這座大樓十分之九的辦公室都是空閑未租。然而,在一年內這座大樓便100%地出租了。現在,就在它的隔壁左右,仍有幾十座大樓是空蕩蕩的。

這兩種情況之間的差別當然就是每座大樓的經理對這個問題所持的不同的心理態度。一種人說:“我有一個問題,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種人說:“我有一個問題,那是很好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抓住他的問題尚未顯露出真相的好機會,洞察它並尋求解決,那麼他就是懂得積極心態之要義的人。如果一個人能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想法,並緊接著付諸實行,他就能把失敗轉變為成功。

簡單地說,已經得到第一名的人,不會有比得到第一名更榮耀的事了,對他而言,頂多隻能繼續保持第一名而已,而且還有可能會降到第二名或第三名的不幸事件。相反的,得到最後一名的人,對他來說,最壞的結果也隻是最後一名而已,但有進步為倒數第二、第三名的可能。困境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一種刺激,而且可以激勵我們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