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改革時,你要突破的瓶頸:(1 / 3)

第二章 家庭改革時,你要突破的瓶頸:

在你對目前的家庭狀況,對你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感到不滿時,你或許想到了變革。你很想把家庭變成你理想的樣子。或許你已經找到了一些方法,製定了相應的計劃,或者已經著手行動了,不過在這裏,我還想提醒你一些東西,也好讓你在遇到這些障礙之前提前做好準備。

我要說的就是,在實施家庭改革時,你可能會遇到以下瓶頸。

*——父母的心態:長輩思想——*

你了解父母的想法嗎?你知道他們為何有那些想法嗎?是他們的想法和觀念決定了他們對待你的態度。所以,如果想徹底變革你們的關係,就要把決定他們想法的根源找出來,對症下藥。

*1長輩思想。

想一想,如果你不叫你爸爸“爸爸”,而是直呼其名,人前人後都這麼叫,你爸爸會有什麼反應?

我想,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父親都不會高興。即使他允許你在家裏,開玩笑的時候稱呼兩聲他的名諱,但也僅限於此,其他時候你這樣叫他就是對他的不尊敬,有損他做父親的威嚴了。

我們中國人一向注重這種等級差別。兒子要服從父親,臣子要服從皇帝。絕對服從,不許反駁。所以,過去,父親們可以肆意責打孩子,還冠冕地稱之為“教育”。而對此,官老爺也無法幹涉,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子不教,父之過”,那是人家家務事,又是父親管兒子,名正言順,皇帝也管不了。在這種觀念下,反駁皇帝是不忠,反駁老子是不孝。哪怕這皇帝再昏庸,這老子再無理。

這種等級觀念一直流傳到現在,當然,時代變遷,如今它的破壞力已沒那麼大,但作為一種觀念還是深深潛伏於許多父母的頭腦中。這種觀念表現得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強製。父母強迫孩子做這做那,不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不要……”“不許……”“你應該……”“你必須……”他們認為他們作為長輩,什麼都是對的,至少比你這個小孩兒對,有句俗語講“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長輩們有時很有些倚老賣老的。其實他們當然不會全對,他們不過是要麵子,要你承認他那和年齡相匹配的智慧,哪怕他們根本沒有智慧。他們要通過左右你獲得這種權威的感受,這是他們在其他活動中得不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父親回家經常打孩子,而在外麵卻大聲說話都不敢。

父母的“長輩思想”投射到你身上,形成許許多多對你的要求。總結起來,大致如下:

1要你尊敬他們。你不但要尊重他們,還要敬重他們。不管在家裏,嬉戲的時候你們多平等,在有外人在場時,你要給父母留足麵子,讓他們顯示出做父母的威儀來。

2要你服從他們。對他們的要求你要給以至少口頭上的服從。你可以口頭服從,而不附注行動,但你要給父母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不管是否服從他們,你都要顧及他們的麵子,不要直接頂撞,那樣隻會把事情弄糟。

( 插圖3 )

*2固步自封

你一定發現,父母很難接受你的偶像。你喜歡的歌星風格,路線,父母除了不喜歡,還可能強烈批判。比如,你拿周傑倫的碟子給他聽,他可能會說:這什麼歌?一句聽不懂,象念經似的!然後他會告訴你什麼是好歌:崔健,羅大佑,彭麗媛,蘇芮,他們的歌才叫歌!他不理解的就否決。

不僅這一點,你會發現許多方麵父母都很落伍,比如穿衣,語言,觀念等。但你還不能指出來,指出來他們也不承認,他們認為時代是隨著他們走的,自己永遠也不落伍。他們十分自信,完全不能接受來自你這個小孩的指導。

這一點非常妨礙你們溝通,可能開始你對改變他們還有興趣,但頻繁遭受挫折,你的信心會慢慢降低,最後你會失去耐心,你們在這件事上將不再溝通。你們的話題越來越少,因為沒有共鳴。最後,親子之間感情淡漠,形同陌路,情況慘到無法想象。

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你是一個關鍵人物,你要想辦法未雨綢繆。

固步自封的表現及對策:

1觀念守舊。你很難扭轉他的觀念,但你可以了解他的觀念,在他防守鬆散的地方插入你的觀念。不需要完全更換他的觀念,重要他接受你一小部分觀念,你們就有共同語言了,那樣就方便溝通了。

2興趣落後。那些你看起來老套的東西在他看來也許是最有趣的。所以,千萬不要批判他的興趣。要建立你們共同的興趣,可以從他喜歡的東西切入。比如他喜歡崔健,你可以推薦他你喜歡的,風格類似崔健的歌,如果他喜歡,你再推薦風格更時尚一些的給他,慢慢地從質和量上達成你們的共同愛好。

3拒絕新鮮事物。他們之所以拒絕你們認為新鮮好玩的東西,是因為他們不熟悉,看不出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如果你能把新鮮事物和他們的喜好,興趣拉上關係,說不定他們就會引起他們的關心,甚至可能他們的熱愛程度比你們還有高。

溝通小竅門:從父母熟悉的,喜歡的東西入手,介紹類似的時尚東西給他,潛移默化地讓他接受你的愛好。

*3 理性,強勢的辯論力

你有沒有發覺,你和父母的很多爭執結果都是他們贏?他們要麼拿出一大堆看似合理的理由辯駁你,要麼直接動武鎮壓你,而你呢,除了不滿不滿不滿,卻拿不出什麼有力的證據捍衛自己。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大人,他們的經驗和表達能力比你強,他們就利用這個優勢一次次降伏你。當然,那時侯你還小。

現在你長大了,你也擁有了許多經驗和高超的表達能力,你以為可以與他們抗衡了,可是,你卻發現父母越來越不講理了。即使你拿出合情合理的理由,他們也不一定認可,你仍然要按他們的意思行事。

比如,你做了一個超個性發型,具體樣子你自己想象吧,總之超個性,獨一無二,讓人目瞪口呆那種。你覺得很另類,很有創意,可是老爸並不買這個帳,他叫你立即把頭發弄回原樣,他說他受不了你這個鬼樣子。如果你跟他講道理,他的道理比你多,而且是經過這十幾年風雨曆練的,你很難戰勝他;如果你當真駁倒了他,他也不會就此罷休,而是拿出父母養育你含辛茹苦等高調壓你,如果再不行,幹脆動武,看你服不服!這就是父母理性的強勢的辯論力的總和,是他們多年以來賴以勝利的法寶。

理性,強勢的辯論力要點歸納及對策:

1講道理。父母善於講道理,他們喜歡從看到的聽到的事實中提出適當的例子來證明他們的正確。你因為閱曆比他們少,在講道理上恐怕不是他們對手。這時,你隻需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好難過”“我覺得你們在欺負我。”“我好害怕。”“我快要窒息了!”等。你的感受是最好的反駁。他們隻談道理對於你是無濟於事的,除非幫你解決問題。

2感情轟炸。如果他們和你談辛苦,你就告訴他們,你做孩子的辛苦。如:為了讓父母開心要聽父母話,強迫自己做自己不愛做的事等。

3武力脅迫。盡量不要逼得他們采取這一步。一旦真的遇到了,辦法隻有一個:跑!如果跑不掉,就裝病,打一下就裝成危及性命的樣子,讓他們不忍心再下手。

*4該年齡的共同特征(時代特征)

如果你現在十四五歲,你們的父母的年齡大致應該在38——43歲上下。這個年齡正是事業的鼎盛時期,也是人生由青年轉入中年的蕭條時期,所以你們之間的交流要慎重,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會碰到他們的痛處。不過抓住你們的共同點,你們應該可以很好地溝通。

在娛樂上,可以和他們談鄧麗君,崔健,羅大佑,成龍,林青霞等明星,他們對港片,武打片也不陌生。

在閱讀上,他們曾癡迷《鋼鐵怎樣煉成的》《牛虻》等革命書籍,後來對金庸,古龍等武俠著作也有所涉獵。你可以推薦他們看類似的書籍,當然要精彩的,能一下子震住他們的。

他們那時的體育運動種類很少,羽毛球,乒乓球是常見的大眾休閑項目。和他們在一起時,全家人可以多做這類運動。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把更多新興的安全的體育項目介紹給他們,全家人一起玩樂趣會更多。

*——家庭烙印——*

你誕生於這個家庭,你是這個家庭的產物。因此,你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家,或改變創造你的父母,那都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看一看自己身上有多少家庭烙印?你的身上有多少家庭烙印你改變這個家庭的難度就有多大。

拋開體格上的遺傳因素不提,就性格這一個方麵看,我們身上就有無數的家庭烙印。我們平靜時,家庭烙印並不明顯,在我們行動起來,處理問題時,家庭烙印才得到明顯地廣泛地展現。你的一個習慣,一個小動作,一個口頭語,一個細微的表情,你對卑微的人的態度,你在困難麵前的表現,你處理剩飯的方式,你的個人衛生習慣,許多的小細節都在反映你的家庭烙印,隻是你平時沒有察覺而已。

*父母個性、態度: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家庭的孩子不但性格象父母,相貌也越來越象父母。這在普通的家庭當然是司空見慣的,但在抱養孩子的家庭這一點居然也神奇地被驗證。我的鄰居和朋友中就有好幾例這樣的事情。我的鄰居,一對30好幾還沒有孩子的夫妻,因為自己無法生育,幾年前收養了一個女嬰。孩子抱來時剛剛兩個月大,親生父母在農村。因為是超生兒,又是個女孩,所以被送了出來。我的鄰居夫婦非常珍視這個孩子,他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她最好的營養和照顧,完全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現在,那個小女孩3歲了,讓人驚奇的是,她長得居然和她的養母一模一樣。這一點給了鄰居夫妻很大的安慰。

這種事經常出現,另一個是我的親戚,他們的養女現在已經18歲了,也是在幾歲的時候就顯出和養父母相似的容貌,如今無論相貌個性,哪裏也看不出她是抱養的孩子。可見,家庭的影響多麼巨大。

相貌之外,在個性上,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好象更普遍地被證明。這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看到,許多傑出人物回憶童年的時候,都會提起某個對他影響深刻的親人。我們也經常在言談中提到“我媽媽說……”“我爸爸告訴我要……”。其實我們更多地在動作,行為中不知不覺間泄露了我們父母的影響。堅強樂觀的父母帶出的孩子大都一樣堅強樂觀。父母愛吃辣椒的,孩子一般也不例外。父母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的脾氣也很容易變得粗暴。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不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並非都以如此直觀的形式表現,也有相反的影響。比如,在家庭暴力下長大的孩子會膽小,多疑,神經質;懦弱,自卑的父母養大的孩子卻粗野霸道。這裏有教育方式的因素,有孩子原始性格的因素,也是家長性格的一種變形的表現。( 插圖4 )

*父母態度與孩子性格

心理學家從多年分析兒童心理成長的過程中,得出這樣一種結論孩子的性格嚴重受父母教育態度的影響。表現如下(右側為孩子性格類型):

1. 支配型父母——服從,無主動性,消極,依賴,溫和。

2. 照管過度型父母——幼稚,依賴,被動,膽怯。

3. 保護型父母——不善於交際,親切,情緒安定。

4. 溺愛型父母——任性,反抗,幼稚。

5. 遷就型父母——無責任心,不服從,愛攻擊,粗暴。

6. 忽視型父母——冷酷,愛攻擊,情緒不安,創造力強。

7. 拒絕型父母——粗暴,冷淡,企圖引人注意。

8. 粗暴型父母——執拗,冷酷,愛逃跑,獨立。

9. 專製型父母——依賴,反抗,情緒不安,以自我為中心,大膽。

10. 民主型父母——獨立,爽直,協作,親切,善於社交。

你的成長屬於以上哪一種?你的性格中有沒有父母態度的影響痕跡?那些不良的影響你如何才能克服呢?

*父母的觀念:

新生兒的記憶是一張白紙,環境給他塗寫什麼他接受什麼。和他們接觸最多的父母就扮演著這個書寫員的角色。所以,我們的觀念中有很深的父母烙印。